软件定义空间信息网络半物理仿真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Abstract]:Spatial information network can acquire, transmit and process space information in real time through information carrier (space platform). Space platform is a kind of large category, including satellite, airship, aircraft and so on.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satellite network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slow configuration, inefficient service scheduling and inflexible service delivery, which all form shackl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spatial information network. The root of these problems lies in the design of traditional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new network technology (SD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software defines network) provides a new method to solve the problem: software defined spatial information network (SDN)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oftware definition spatial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its key technologies,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ly, because the research of software definition spatial information network at home and abroad has only carried on the overall framework research. The research on the key technology of software defining spatial information network is scarce. In order to test and test the related technologies of software defined spatial information network,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existing software defined spatial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atellite network. Based on SDN and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 a semi-physical simulation platform for SDN oriented software defining spatial information network is built, OpenFlow network equipment is deployed, and satellite network topology is created functionally. The dynamic configuration of link parameters, trajectory simulation and other modules, a preliminary software definition spatial information network experimental platform is constructed, which can provide an analysis tool and test means for the research of software defined spatial information network. Secondly, because the feeder link will be affected, it is necessary to deploy a gateway switch on the controller to solve the traffic rerouting problem caused by the link interruption. In this paper, the gateway switch application is developed on the RYU controller. The gateway switch application is divided into two modules: link interrupt detection and gateway handover mechanism. Link interrupt detection i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link topology discovery protocol module. The necessary information is stored and processed while the topology is detected in real time. The gateway handover mechanism i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recovery mechanism. The OpenFlow device notifies the controller when a feeder link interrupt event occurs, and the controller deletes the flow table affected by the fault and recalculates the work path. Update or issue new stream table rule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modules, the link interrupt can be detected quickly, and the service can be switched to the appropriate satellite gateway quickl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service interruption caused by the connection interrupt and to ensure the network service. Finally, the semi-physical simulation platform of spatial information network is used to test the gateway switching application, and the feeder link is interrupted in the same space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Gets the time required to reroute to the available satellite gateway.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gateway switching application based on RYU. Moreover, under the same spatial information network scenario, the software defined spatial information network pair is bet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spatial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the gateway switching application based on RYU is bet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route. When the link is interrupted, the advantage of service recovery rate is obvious. The network is more reliable.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N927;TP39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波;吴壮;;“数字哈尔滨”与城市基础空间信息标准[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20期
2 ;“北京首届空间信息产业论坛”成功召开——改革开放三十年,北京空间信息产业领跑全国[J];遥感信息;2009年01期
3 杜清运;;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的新趋势[J];地理信息世界;2009年04期
4 钟志勇,陈鹰;空间信息数据集成分析方法的研究[J];遥感信息;2000年04期
5 ;25亿元丰满数字北京——北京空间信息工程已经启动[J];每周电脑报;2001年47期
6 ;设计城市——北京空间信息工程定标准建机构[J];每周电脑报;2001年49期
7 袁正午,程承旗,汤井田,翟战强,吴杰;空间信息移动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09期
8 曹桂发;空间信息移动用户服务系统[J];地球信息科学;2003年02期
9 苗前军;空间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J];测绘科学;2004年S1期
10 黄皖毅;空间信息共享的原理与技术[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述彭;;对地理与空间信息协调工作的建议[A];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数字江苏论坛文集[C];2001年
2 杜清运;;空间信息的结构、表达及其理解机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闫怡冲;孙中平;彭军还;魏斌;姜俊;洪运富;张雪;;环境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管理机制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4 浦甲伦;李腾;;一种面向任务的多层次多维度空间信息网络系统结构设计[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12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理论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研究[C];2014年
5 曹桂发;;空间信息移动用户服务系统[A];地图学与GIS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李德仁;朱欣焰;龚健雅;;从数字地图到空间信息网格——空间信息多级网格理论思考[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杨永国;谭海樵;岳建华;;数字矿区”——地测空间信息平台构建与开发研究[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8 孙建中;;空间信息与公共产品的遥感——物质与信息同体记载的点源方法[A];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10年会暨区域遥感发展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刘全明;陈亚新;魏占民;;空间信息特异值的识别、处理及调控[A];第七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周万村;宋述军;;基于分布式服务的空间信息共享技术研究及其应用[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君 通讯员 程学军;我国首个空间信息水利应用研发中心诞生[N];人民长江报;2010年
2 记者 祝桂峰 通讯员 管豪斌;广东:推动空间信息云服务模式[N];中国测绘报;2012年
3 记者 陈江 通讯员 黎霞;广西空间信息与测绘重点实验室获国家863计划资助[N];广西日报;2013年
4 北大天创信息技术公司首席科学家 邬伦;大力发展我国空间信息产业[N];光明日报;2001年
5 记者 丁全利;可实际运行的国家地质空间信息平台建成[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6 记者 李大庆;北京空间信息产业领跑全国[N];科技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刘恕;让地质空间信息自由流动[N];科技日报;2005年
8 未来;LBS:电信增值业务的新领域[N];人民邮电;2003年
9 李敬;空间信息产业走向整合[N];计算机世界;2007年
10 记者 祝桂峰 通讯员 管豪斌;研发数字广东空间信息云服务技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强;空间信息的色彩管理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刘涛;面向环保的专业化空间信息多级服务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3 白玉琪;空间信息搜索引擎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3年
4 梁娟珠;空间信息服务链构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福州大学;2011年
5 张海堂;空间信息移动服务模型、算法与传输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6 薛丰昌;空间信息复合分析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7 李卫江;电子政务与空间信息集成的理论及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乐小虬;非结构化网络空间信息智能搜索与服务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9 孟小亮;分布式环境下的空间信息服务链组合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10 鲁铭;基于本体的异构导航数据库集成与空间信息语义服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云宗;高性能的空间信息计算系统设计与开发[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徐婷;基于用户模型的空间信息智能服务方法[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高晖;面向空间信息网络的容时容断网络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D];南京大学;2016年
4 宋海伟;联合光谱与空间信息的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5 李洪歧;低照度环境下利用聚光灯实现测距及空间信息的获取[D];兰州交通大学;2016年
6 沈慧;基于流域空间信息集成的流速场与单位线估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7 宋晨;空间信息的内隐学习:自我参照还是环境参照?[D];天津师范大学;2017年
8 张思耀;软件定义空间信息网络半物理仿真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9 丁振芳;空间信息共享模型研究与应用[D];河海大学;2005年
10 张洪珍;浦东新区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83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183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