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 GHz城市微蜂窝三维宽带时变信道特性分析与建模研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measured data of 2.55 GHz urban microcellular scene with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hannel, the time-varying characteristics of 3D wideband wireless channel are studied, and the multipath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level, are extracted by SAGE (space-alternating generalized expectation-maximization) algorithm. The radio wave departure angle and arrival angle of the vertical plane are identified and tracked by bidirectional matching algorithm. The "birth and death" model of the multipath is established, and the occurrence rate and multipath life cycle of the multipath a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e time-varying channel model parameters, such as multipath initial parameters and evolution parameters, are modeled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 and correlation of the above parameters, and a time-varying channel model based on the multipath "birth and death" process is established. Detailed model parameters and simulation implementation steps are given.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model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RMS delay spread and RMS angle spread between the measured data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e proposed time-varying channel model can be used in the simulation of time-varying channel in urban microcellular scene, and it also provide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5G dynamic channel modeling.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波环境特性与模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电波环境特性与模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资助项目(No.201400009) 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资助项目(No.2016D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61372051)~~
【分类号】:TN92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川,陈自力,刘增田;基于小波分解的时变信道盲辨识[J];测试技术学报;2005年01期
2 戴耀森;关于《双平稳时变信道的序列检测》的评注[J];通信学报;1981年04期
3 李建芬,李农;时变信道通信中的多级蔡氏混沌同步[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4 李育杉,戴宪华;小波建模在时变信道盲识别中的应用[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2年02期
5 马军;时变信道中信号的准确恢复[J];广西物理;2002年04期
6 党小川,吴佑寿,符剑;数字并行接收机在时变信道下的信道估计与均衡方法[J];电讯技术;2005年02期
7 马典军;葛万成;;基于统计自回归模型的时变信道均衡[J];电子技术;2010年12期
8 崔皓;葛万成;;基于有限阶最优模型的时变信道均衡[J];电子技术;2010年12期
9 杨正举;刘洛琨;钱学锋;孙有铭;;基于基展开模型的时变信道阶数和径数盲估计[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10 张帅;张晓林;;星地链路高速数传系统快时变信道估计方法[J];遥测遥控;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农;张智军;李建芬;;时变信道时混沌通讯系统的同步[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2 曹颂华;李元;;超宽带2-18GHz斜率校正器[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5年
3 任术波;郭俊奇;项海格;;基于SFBC-OFDM系统的时变信道估计和信号检测联合算法[A];2009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何丹雄;钟世忠;;24GHz雷达收发机在大型车辆侧边防撞上的应用[A];2005年海峡两岸三地无线科技学术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磊;;浅谈微蜂窝通信系统在移动网络中的应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6 赵晓;;如何解决高密度话务区网络容量问题[A];河南省通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北京市电信规划设计院 吕召彪;微蜂窝成就室内信息化[N];通信产业报;2006年
2 姚执光;微蜂窝室内系统及优化浅谈[N];人民邮电;2002年
3 刘学忠;无线接入方案消灭大厦通信死角[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4 高辰;有源2.45GHz RFID技术推动物联网发展[N];人民邮电;2013年
5 美国《Network World》供本报专稿;将蜂窝覆盖范围引入到室内[N];网络世界;2007年
6 金鹏集团 冯正余;微蜂窝在GSM网络建设中的应用[N];通信产业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勇;快速时变信道下基于WFRFT和部分FFT的传输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刘翼;基于压缩感知的OFDM系统快速时变信道估计[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任大孟;快速时变信道下无线OFDM系统信道估计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4 王冲;60GHz硅基毫米波接收机关键技术研究与芯片设计[D];东南大学;2016年
5 秦文;OFDM系统中子载波间干扰的产生因素及消除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易楞淦;认知无线电促进毫微微蜂窝部署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7 周骞;基于40纳米硅基CMOS工艺的60 GHz锁相环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磊;高移动场景下超奈奎斯特与时域重叠复用传输性能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谢佳品;基于QAM与时变信道下的OFDM同步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唐佩;基于QAM的时变信道下的OFDM信道估计与均衡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于淼;基于系统码的深空时变信道传输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黄晓;连续相位调制系统接收机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肖湘;基于大规模多天线信道测量平台的控制软件开发与测试[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7 杨正举;时变信道盲辨识算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8 张士杰;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时变信道估计方法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4年
9 顾夏s,
本文编号:22281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228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