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北斗测距信号评估与精密单点定位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1 07:52
【摘要】:随着全球导航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应用,我国北斗导航系统也开始逐步向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基于我国时间基准UTC(NTSC)系统,开展北斗导航系统测距信号评估与精密单点定位(PPP)应用研究。通过实测数据首先分析北斗测距B1、B2频点的信噪比以及周围观测环境所引起的多路径影响。同时,讨论了北斗精密单点算法,并利用实测数据以及GNSS服务中心IGS国际多模GNSS实验工程(MGEX)提供的精密轨道和钟差产品进行精密定位解算。结果表明,B2频点信号的接收性能优于B1频点,北斗精密单点定位计算的结果在X、Y、Z 3个方向上的误差基本保持在cm级,解算的本地时相对于IGST偏差的频率稳定度短稳达到了10~(-14)量级,与全球定位系统(GPS)精密单点定位性能基本相当,表明我国北斗系统可用于ns级高精度时间传递。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global navigation system (GNSS), Beidou Navigation system (GNSS) in China has begun to provide high quality positioning, navigation and time service to global users. Based on China's time reference UTC (NTSC) system, the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Beidou navigation system ranging signal evaluation and precise single point positioning (PPP) is carried out.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of Beidou ranging B _ 1 / B _ 2 frequency point and the multipath influence caused by the surrounding observation environment are analyzed by the measured data. At the same time, the Beidou precise single point algorithm is discussed, and the precision orbit and clock difference products provided by IGS International Multi-Mode GNSS Experimental Engineering (MGEX)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measured data and the GNSS service cen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ception performance of B2 frequency point signal is better than that of B1 frequency point, and the error of Beidou precision single point positioning calculation in the three directions of XY Z is basically maintained at cm level. The frequency stability of the calculated local time relative to the IGST deviation reaches 10 ~ (-14), which is basically equivalent to that of the (GPS) precise single point positioning system,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Beidou system can be used for the high precision time transfer of the ns clas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中国科学院时间频率基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303032)项目资助
【分类号】:P228.4;TN96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进禄;;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应用浅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年03期

2 陆贤东;;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相关理论及其应用[J];矿山测量;2012年02期

3 王剑;张书毕;邓军;;精密单点定位在城市勘测应用中的展望[J];城市勘测;2007年01期

4 郝明;欧吉坤;郭建锋;袁运斌;;一种加速精密单点定位收敛的新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年10期

5 万程辉;李霞;杜向峰;;浅谈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应用[J];江西测绘;2008年01期

6 畅毅;魏文宏;张建恩;尹柱庭;;静态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在物探测量中的应用初探[J];物探装备;2008年03期

7 晋军;武向辉;伍发康;;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动态精密单点定位结果分析[J];山西建筑;2009年25期

8 李连江;鞠立华;梁延强;;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在物探测量中应用[J];石油仪器;2009年04期

9 张万强;赵俊三;付亚梁;;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4期

10 唐秋祥;;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在像控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俊平;张益泽;王君刚;杨赛男;董大南;曲伟菁;吴斌;;多模精密单点定位中的参数相关性及其统一参数模型[A];第五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3 精密定轨与精密定位[C];2014年

2 李辉;李建文;王庆贤;李伟峰;李军正;朱建华;;星历精度对动态GPS精密单点定位的精度影响分析[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广伟;袁海波;董绍武;;精密单点定位在NTSC时间传递中的应用[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4原子钟技术与时频系统[C];2012年

4 吴菲;高成发;;精密单点定位中卫星钟差插值问题的探讨[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正品;肖胜昌;;精密单点定位GPS在东南亚水电工程规划测量中的应用[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杨天克;张朝阳;缪剑;;基于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ADS40数码航空摄影测量应用研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7 陈春花;高成发;袁本银;;基于星间差分新模型的GPS精密单点定位方法[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8 井发明;;GPS精密单点定位精度试验与分析[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一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袁小锋;王慧;朱晓艳;姜嵘;;GPS精密单点定位及其数学模型探讨[A];江苏省测绘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刘振宇;;浅谈GPS精密单点定位技术[A];吉林省测绘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石壬;何为精密单点定位[N];中国测绘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增科;多源传感器增强的精密单点定位与惯性测量组合导航系统[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郑彬;精密单点定位理论与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3 易重海;实时精密单点定位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徐宗秋;基于多导航卫星系统的精密单点定位模型与方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5 聂建亮;GPS精密单点定位算法及故障诊断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卞和方;区域增强PPP技术及其在矿区变形监测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勾朝君;BDS/GPS组合精密单点定位方法研究与实现[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2 臧楠;BDS/GNSS精密单点定位算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董宝玉;GPS精密单点定位关键算法研究与实现[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何忱远;基于北斗双频的非差高精度定位算法的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程良涛;嵌入式GPS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靳晓东;基于整数钟固定解的GPS/BDS组合精密单点定位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7 石昊;北斗二代非差相位精密单点定位方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4年

8 赵秀琴;GNSS精密单点定位中精密轨道和钟差内插方法优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9 李兆洋;基于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GPS精密单点定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10 苏芸婕;IGS服务数据的智能获取与工程应用[D];东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2844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2844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e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