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无线中继网络中跨层功率分配与中继选择方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3 11:24
【摘要】:近年来,中继协作通信技术正在以飞跃的速度发展,它能够有效地降低因无线信道衰落对信号带来的影响,一直以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无线中继网络中,需要对源节点和中继节点的功率进行合理分配,由于传统的功率分配方案仅仅是在物理层上进行的研究,并不能为用户提供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保证,因此论文从保证QoS需求的角度考虑,研究了基于统计时延QoS保证的跨层功率分配方案。另外,在多中继协作系统中,对跨层功率分配与中继选择联合优化方案进行了研究。通过中继选择技术可以避免因信道条件较差的中继节点转发信息造成的资源浪费,并且将功率分配用于中继选择进行联合优化可以显著提高系统性能。首先论文对统计QoS保证及有效容量进行了研究。由于无线传输的服务过程是时变的,可用有效容量的概念分析统计时延QoS性能,通过有效容量的概念可建立起物理层(功率分配)与链路层(时延QoS指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它是论文研究跨层功率分配与中继选择方案的理论基础。接着论文对单中继分集协作系统的跨层功率分配方案进行了分析讨论,考虑中继节点的两种双工方式全双工(Full Duplex,FD)和半双工(HalfDuplex,HD),论文分别讨论了中继节点在FD和HD工作方式下的跨层功率分配方案,并进行了仿真实验与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中继节点,讨论当系统存在两个中继节点时基于统计时延QoS保证的跨层功率分配方案,并与基于网络搜索的功率分配(NSPA)方案、等功率分配(EPA)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论文的跨层功率分配方案优于另外两种功率分配方案。最后,针对多中继协作系统,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有效容量性能,将功率分配与中继选择结合起来,论文讨论了满足一定时延约束条件下使系统有效容量最大的跨层功率分配与中继选择联合优化方案。仿真说明将两种技术进行结合,可以提高系统的有效容量性能。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relay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at a rapid speed. I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wireless channel fading on the signal. In wireless relay network, the power of source node and relay node need to be allocated reasonably. Because the traditional power allocation scheme is only studied on the physical layer, it can not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Quality of Service,QoS) for users. Therefore, considering the requirement of QoS, a cross-layer power allocation scheme based on statistical delay QoS guarantee is studied. In addition, the joint optimization scheme of cross-layer power allocation and relay selection is studied in multi-relay cooperative system. The relay selection technique can avoid the resource waste caused by the relay nodes with poor channel conditions, and the joint optimization of power allocation for relay selec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ystem performance. Firstly, the statistical QoS guarantee and effective capacity are studied. Because the service process of wireless transmission is time-varying, the concept of effective capacity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of delay QoS. The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layer (power allocation) and link layer (delay QoS exponent) can be established by the concept of effective capacity. It i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is paper to study the power allocation and relay selection scheme. Then, the cross-layer power allocation scheme of single-relay diversity cooperative system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wo full duplex (Full Duplex,FD) and half-duplex (HalfDuplex,HD) schemes for relay nodes are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the cross-layer power allocation schemes of relay nodes under FD and HD are discussed, and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are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this, a relay node is added. When there are two relay nodes in the system, the cross-layer power allocation scheme based on statistical delay QoS is discussed, and the power allocation (NSPA) scheme based on network search is also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oss-layer power allocation scheme in this paper is superior to the other two power allocation schemes. Finally, for multi-relay cooperative systems,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ffective capacity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power allocation and relay selection are combined. In this paper, the joint optimization scheme of cross-layer power allocation and relay selection with maximum effective capacity under certain delay constraints is discussed.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technologies can improve the effective capacity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N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联祥;古昌金;胡栓磊;何凯;;多中继合作通信系统的功率分配研究[J];电视技术;2012年21期

2 Alfons Graf;Juergen Kositza;Tobias Raithel;;称雄业界的汽车功率分配技术[J];中国集成电路;2013年07期

3 徐文官;;隔离与不隔离功率分配网络输入反射系数的分析[J];现代雷达;1980年04期

4 郑敦祥;任意功率分配比的微波开关[J];电子科学学刊;1985年05期

5 张明博;;同轴型八支路等功率分配系统的设计[J];无线电工程;1987年06期

6 夏小梅;彭晶波;;幅度受限的简化功率分配策略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年22期

7 雷霞,唐友喜,李少谦,肖悦;部分传输序列法中副信息功率分配的优化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4年07期

8 姜维;唐俊华;;随机无线通信信道功率分配策略研究[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3年01期

9 俱新德;;不等功率分配或合成的宽频带混合变压器[J];电视技术;1990年03期

10 刘云辉;杨宇航;;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特征模发射最小化误码率优化功率分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忠;;浅析全固态调频广播发射机中的功率分配与合成技术[A];2006全国广播电视发射技术论文集(1)[C];2006年

2 周磊;谢小强;徐锐敏;;基于T型结V波段四路功率分配网络[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周雄弟;赵新胜;;无线通信系统中一种新的联合调度与功率分配方法[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4 冯然;徐锐敏;谢小强;;一种新型毫米波空间功率分配合成网络[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陈祥;陈巍;;时变衰落双向中继下行信道的信道容量和功率分配[A];第十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宋延涛;杨守义;梅亚楠;;基于认知OFDM网络的次优化功率分配研究[A];2011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沈川;张勇;谢小强;;一种新型基于波导的Ka波段三路功率分配合成网络[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刘双;谢小强;谢俊;;改进型四路H-T功率分配/合成器[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1年

9 潘成康;蔡跃明;徐友云;;MIM0多用户接入和干扰回避[A];江苏省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周水平;王志刚;李平;徐锐敏;;基于介质集成波导(SIW)的三路零相位功率分配/合成器[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管理研究中心 朱凯;HSDPA组网及管理需求[N];人民邮电;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卫恒;基于协作的无线窃听信道安全通信与功率分配[D];重庆大学;2015年

2 杨洁;中继协作通信系统中功率分配及能量效率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3 孙斌;分布式MIMO雷达目标定位与功率分配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4 张国立;现货市场功率分配问题模型及其求解算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5 罗荣华;认知无线网络中功率分配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6 张南;无线协作网络的性能及功率分配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庞立华;无线协作传输中的资源优化[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啜钢;基于两跳协作通信系统中断概率和功率分配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9 杨世永;多用户认知信道的容量域和功率分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NGUYEN TRUNG TAN;无线协作中继传输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大仪;毫米波波导多路功率分配合成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林炳辉;异构无线网络协作通信中的移动终端功率分配方法[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赵芬;基于CDMA架构的安全无线携能通信系统[D];上海大学;2015年

4 徐岩;隧道协作通信中继选择与功率分配方法[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田坤;异构无线网络协作通信系统中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功率分配方案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刘琪琪;LTE-A CoMP传输调度与功率分配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周建国;半自治分布式紧凑供电系统的功率分配与电能质量控制策略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8 杨景瑞;全双工中继中的功率分配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李月霞;无线网络协作中继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10 李家香;无线异步定位网络的功率分配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076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3076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4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