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采用副载波参考波形方法的GNSS双载波环多径抑制技术

发布时间:2018-12-14 03:34
【摘要】:为了实现对高阶二进制偏移载波(BOC)信号的无模糊和抗多径接收,将码相关参考波形的闸波设计思路应用于GNSS双载波环路接收方法的副载波锁相环。在副载波锁相环中引入设计的闸波参与信号的相干积分过程,使双载波环法具备抗多径性能且不需要额外引入相关器。对该设计方法的理论和具体实现进行阐述和分析,从副载波多径误差包络和跟踪精度两方面对改进的双载波环路方法性能进行评估。仿真结果显示,采用的算法与双载波环路法相比,可以降低BOC(1,1)信号81.1%的副载波多径误差包络面积以及BOC(14,2)信号75.1%的副载波多径误差包络面积。但是,改进的双载波环路法会带来-6 dB的相干积分后载噪比损失,降低跟踪精度。因此,在闸波参数设计上,需要谨慎选择以平衡算法的多径抑制和跟踪精度性能。综合来看,该方法适用于解决非弱信号条件下及多径环境下的高阶BOC信号接收问题。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non-ambiguity and anti-multipath reception of high-order binary offset carrier (BOC) signal, the gate design idea of code correlation reference waveform is applied to the sub-carrier phase-locked loop of GNSS dual-carrier loop receiving method. The designed sluice wave is introduced into the subcarrier phase-locked loop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herent integration process of the signal, so that the dual-carrier loop has anti-multipath performance and no additional correlator is needed. The theory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sign method are described and analyzed,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mproved dual-carrier loop method is evaluated from the aspects of subcarrier multi-path error envelope and tracking accurac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reduce the subcarrier multipath error envelope area by 81.1% and the subcarrier multipath error envelope area by 75.1% of the BOC (14 / 2) signal compared with the dual-carrier loop method. However, the improved dual-carrier loop method will bring about the loss of the post-carrier noise ratio of -6 dB and reduce the tracking accuracy. Therefore, in the design of gate parameters, careful selection is needed to balance the performance of multipath suppression and tracking accuracy. In general, this method is suitable for the reception of high order BOC signal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n-weak signal and multipath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72385)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ECT-11-0317)
【分类号】:TN96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宇虹;王让会;;全球导航定位系统GNSS的技术与应用[J];全球定位系统;2010年05期

2 赵法彬;;为GNSS产业发展把脉——“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2010年会”在北京召开[J];数字通信世界;2010年12期

3 赵玉滨;GNSS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电力系统通信;2001年08期

4 曹冲;;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研究[J];全球定位系统;2006年03期

5 张训械;邵连军;王鑫;孙强;胡雄5;;GNSS-R地基实验[J];全球定位系统;2006年05期

6 曹冲;;GNSS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及典型案例[J];全球定位系统;2007年01期

7 ;精准时代,聚焦新一代GNSS集成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07年05期

8 胡晓;高伟;李本玉;;GNSS导航定位技术的研究综述与分析[J];全球定位系统;2009年03期

9 刘海波;吴德伟;卢艳娥;戴传金;;GNSS抗干扰实验室平台搭建与测试方法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1年09期

10 严凯;战兴群;秦峰;王启玮;;GNSS脆弱性环境仿真系统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慧君;李孝辉;;GNSS系统时间偏差及其监测与预报[A];2009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Supporting capability analysis of present spectrum management resources to GNSS IDM in China[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1北斗/GNSS导航应用[C];2012年

3 朱旭;;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在空中交通管理中的应用进展[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4 董绍武;;GNSS时间系统及其互操作[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二)[C];2009年

5 孙晓波;李冶天;;多模GNSS高精度授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6 胡晓;高伟;李本玉;;GNSS卫星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思考[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7 高井祥;闫文林;王坚;;矿山变形灾害GNSS现代化监测技术研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8 马利华;韩延本;;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概述[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A study of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 effects on Differential GNSS[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8卫星导航模型与方法[C];2012年

10 甄卫民;韩超;杜黎明;陈丽;;我国GNSS开放服务中的干扰检测与减缓计划[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1北斗/GNSS导航应用[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娜;我GNSS技术打破国外垄断[N];科技日报;2007年

2 陶渝;重庆建成国土资源GNSS网络信息系统[N];中国测绘报;2011年

3 记者 谢必如 特约记者 白文起 通讯员 陶渝;重庆建成国土资源GNSS网络系统[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4 王岩;包头用GNSS管理市政布局[N];中国建设报;2010年

5 甘勃;“天眼”迈进GNSS时代[N];大众科技报;2007年

6 王立彬;中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夺下千万美元大单[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通讯员 彭祥荣;“陆态网”民勤GNSS基准站投入试运行[N];中国气象报;2010年

8 记者 裴蕾;测绘气象共建GNSS基准站[N];四川日报;2010年

9 王雅丽;实施国际化战略[N];中国测绘报;2010年

10 记者 张敏霞 通讯员 王存林;陆态网沱沱河GNSS基准站建成并试运行[N];格尔木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鹏;地基GNSS探测2D/3D大气水汽分布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徐韶光;利用GNSS获取动态可降水量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李磊;基于GNSS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的预测与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4 陈良;机载GNSS/SINS组合精密导航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郭瑶;惯性辅助的高动态GNSS基带信号跟踪技术[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6 甘雨;GNSS/INS组合系统模型精化及载波相位定位测姿[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7 李俊毅;GNSS动态相对定位算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8 任烨;多场景下的GNSS完好性监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16年

9 陈华;基于原始观测值的GNSS统一快速精密数据处理方法[D];武汉大学;2015年

10 郭博峰;单站高频GNSS求解同震位移的新方法及联合强震仪的地震预警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成;GNSS-R应用于测量表层土壤湿度及软件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高荣祥;基于GNSS信号的无源雷达目标探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陈闻亚;基于Internet的GNSS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杨晨云鹂;GNSS在地震矩反演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张U,

本文编号:2377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377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d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