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多系统GNSS信号发生器的优化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8-12-15 07:04
【摘要】:GNSS信号发生器能够根据用户设置的场景参数模拟不同传播环境下的卫星信号,是研究GNSS系统和信号接收机的重要设备。目前GNSS广泛地应用在现代社会的诸多经济领域,GNSS信号发生器的结构也要不断的优化,适应新场景下不同的使用需求。本文通过分析现有的信号发生器的结构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系统GNSS信号发生器的优化设计,并对其中的关键点做了研究探讨。本文分别从软件UI开发、多系统间结构优化、载体的动态运动形式、天线方向图仿真等多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基于MFC框架编写人机交互界面,设置不同的场景参数并且用图表形式显示程序计算结果,界面上添加了WEB控件和地图API,在地图上可以动态显示载体的运行轨迹并且增加CChartCtrl控件以曲线形式显示载体的动态运行速度;GNSS包括的四大导航系统(GPS、Galileo、GLONASS、BD)内参数计算及卫星信号产生机制相似,系统内的结构大同小异,本文采用C++面向对象中继承的思想,优化了系统结构,使系统易于扩展便于维护,并把接口和数据进行封装,设置数据访问权限,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用宏定义方法来替换频繁调用且简单的函数,配合多线程,降低CPU的使用率,提高程序执行效率;增加了真实场景下载体自驾车运动模式,周围山脉等高大障碍物的经纬度和高度等信息由Global Mapper软件获取,程序会根据真实场景的地形地貌状况,用Html语言编程规划出一条自驾车行驶路线,并在地图上动态显示载体运行轨迹。系统会按照载体运动过程中的每个位置,计算卫星和障碍物的仰角,判断该卫星是否被障碍物所遮挡。最后增加了阵列天线方向图仿真功能。最后系统用实验结果测试以上研究内容,系统优化后人机交互界面用图表形式显示计算结果更加形象直观,采用C++面向对象的思想提高了系统可重用性和安全性,大幅度的减低了工作量,用宏定义方法提高了程序运行效率,通过比较有无考虑地形地貌因素的影响,对比可见星的状态参数,对实验结果分析,验证了障碍物对信号接收的影响,最后利用相应接收设备对系统生成的信号的定位解算结果进行测试。
[Abstract]:The GNSS signal generator can simulate the satellite signals in different propagation environments according to the scene parameters set by the user. It is an important equipment to study the GNSS system and the signal receiver. At present, GNSS is widely used in many economic fields in modern society, and the structure of GNSS signal generator should be optimized constantly to meet the different needs of the new scene. By analyz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existing signal generator and aiming at its existing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multi-system GNSS signal generator, and discusses the key points in it. In this paper, software UI development, multi-system structure optimization, dynamic motion form of carrier, antenna pattern simulation and other aspects are optimized. Based on the MFC framework, the human-computer interface is written, different scene parameters are set and the results of the program are displayed in chart form. The WEB control and map API, are added to the interface. The running track of the carrier can be dynamically displayed on the map and the dynamic running speed of the carrier can be displayed by the CChartCtrl control in the form of curves. GNSS includes four navigation systems (GPS,Galileo,GLONASS,BD) with similar mechanism of parameter calculation and satellite signal genera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is much the same. In this paper, the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is optimized by using the idea of inheriting from C object oriented system. It makes the system easy to expand and maintain, encapsulates the interface and data, sets the data access rights, and improves the security of the system. The method of macro definition is used to replace the frequently called and simple functions, which can reduc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CPU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rogram execution. Added the real scene download body self-driving movement mode, the surrounding mountains and other large obstacles of longitude, latitude and height information obtained by the Global Mapper software, the program will be based on the real scene of the terrain and geomorphology, A self-driving route is programmed with Html language, and the track of the carrier is dynamically displayed on the map. The system calculates the elevation of the satellite and the obstacle according to each position in the course of the carrier motion, and determines whether the satellite is blocked by the obstacle. Finally, the simulation function of array antenna pattern is added. Finally, the system tests the above research contents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fter the system is optimized, th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nterface displays the calculation result in the form of chart more vividly and intuitively. The C object oriented thought is adopted to improve the reusability and security of the system. The workload is greatly reduced, and the program running efficiency is improved by using the macro definition method. By comparing the influence of terrain and geomorphology factors, the state parameters of visible stars are compared,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obstacles on signal reception is verified. Finally, the location solution of the signal generated by the system is tested by the corresponding receiving equipmen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N9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冲;新千年,新世纪,新一代,新前景——谈GNSS[J];全球定位系统;2001年01期

2 季宇虹;王让会;;全球导航定位系统GNSS的技术与应用[J];全球定位系统;2010年05期

3 赵法彬;;为GNSS产业发展把脉——“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2010年会”在北京召开[J];数字通信世界;2010年12期

4 赵玉滨;GNSS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电力系统通信;2001年08期

5 曹冲;;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研究[J];全球定位系统;2006年03期

6 张训械;邵连军;王鑫;孙强;胡雄5;;GNSS-R地基实验[J];全球定位系统;2006年05期

7 曹冲;;GNSS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及典型案例[J];全球定位系统;2007年01期

8 ;精准时代,聚焦新一代GNSS集成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07年05期

9 胡晓;高伟;李本玉;;GNSS导航定位技术的研究综述与分析[J];全球定位系统;2009年03期

10 刘海波;吴德伟;卢艳娥;戴传金;;GNSS抗干扰实验室平台搭建与测试方法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慧君;李孝辉;;GNSS系统时间偏差及其监测与预报[A];2009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Supporting capability analysis of present spectrum management resources to GNSS IDM in China[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1北斗/GNSS导航应用[C];2012年

3 朱旭;;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在空中交通管理中的应用进展[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4 董绍武;;GNSS时间系统及其互操作[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二)[C];2009年

5 孙晓波;李冶天;;多模GNSS高精度授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6 胡晓;高伟;李本玉;;GNSS卫星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思考[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7 高井祥;闫文林;王坚;;矿山变形灾害GNSS现代化监测技术研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8 马利华;韩延本;;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概述[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A study of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 effects on Differential GNSS[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8卫星导航模型与方法[C];2012年

10 甄卫民;韩超;杜黎明;陈丽;;我国GNSS开放服务中的干扰检测与减缓计划[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1北斗/GNSS导航应用[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娜;我GNSS技术打破国外垄断[N];科技日报;2007年

2 陶渝;重庆建成国土资源GNSS网络信息系统[N];中国测绘报;2011年

3 记者 谢必如 特约记者 白文起 通讯员 陶渝;重庆建成国土资源GNSS网络系统[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4 王岩;包头用GNSS管理市政布局[N];中国建设报;2010年

5 甘勃;“天眼”迈进GNSS时代[N];大众科技报;2007年

6 王立彬;中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夺下千万美元大单[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通讯员 彭祥荣;“陆态网”民勤GNSS基准站投入试运行[N];中国气象报;2010年

8 记者 裴蕾;测绘气象共建GNSS基准站[N];四川日报;2010年

9 王雅丽;实施国际化战略[N];中国测绘报;2010年

10 记者 张敏霞 通讯员 王存林;陆态网沱沱河GNSS基准站建成并试运行[N];格尔木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鹏;地基GNSS探测2D/3D大气水汽分布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徐韶光;利用GNSS获取动态可降水量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李磊;基于GNSS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的预测与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4 陈良;机载GNSS/SINS组合精密导航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郭瑶;惯性辅助的高动态GNSS基带信号跟踪技术[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6 甘雨;GNSS/INS组合系统模型精化及载波相位定位测姿[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7 李俊毅;GNSS动态相对定位算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8 任烨;多场景下的GNSS完好性监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16年

9 陈华;基于原始观测值的GNSS统一快速精密数据处理方法[D];武汉大学;2015年

10 郭博峰;单站高频GNSS求解同震位移的新方法及联合强震仪的地震预警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楠楠;多系统GNSS信号发生器的优化设计与实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2 刘成;GNSS-R应用于测量表层土壤湿度及软件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高荣祥;基于GNSS信号的无源雷达目标探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陈闻亚;基于Internet的GNSS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杨晨云鹂;GNSS在地震矩反演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张U,

本文编号:2380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380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d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