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基于零块分析的高效视频编码通信

发布时间:2018-12-16 07:20
【摘要】:为了实现高清、超高清视频实时编码通信传输,针对高效视频编码(HEVC)帧间编码计算复杂度过高的问题,根据图像的文理复杂度和编码单元的零块统计特征,提出一种新的HEVC快速帧间模式判决算法。根据Merge模式下整单元一分为四的4个子编码单元纹理相似度确定是否提前终止编码单元(CU)划分,同时利用帧间2 N×2 N预测模式下零系数与非零系数分布的区域统计特征,选择符合零块分布特征的最佳预测单元(PU)模式。实验结果表明,在低延迟B(LDB,low-delay B)和随机访问(RA,random access)配置条件下,提出的算法在保持编码性能基本不变的情况下,HEVC帧间预测编码时间分别平均减少了60.2%与59.4%。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high-definition, ultra-high-definition video real-time coding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high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of high-efficiency video coding (HEVC) inter-frame coding, according to the complexity of image literature and science and 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zero block of coding unit, A new fast inter-frame mode decision algorithm for HEVC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texture similarity of four subcoding unit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in Merge mode, whether to terminate the division of coding unit (CU) in advance is determined. At the same time, the regional statistical feature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zero coefficient and non-zero coefficient are used to predict the distribution of zero coefficient and non-zero coefficient in inter-frame 2 N 脳 2 N mode. The optimal prediction unit (PU) model is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zero block distribu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low delay B (LDB,low-delay B) and random access (RA,random access) configuration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remains basically unchanged. The prediction coding time between HEVC frames decreased by 60.2% and 59.4% respectively.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2015AA0159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71212) 上海市自然基金(14ZR1415200)资助项目
【分类号】:TN919.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琳;;重点项目“高效视频编码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J];自然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2 赵珊;张玲;郑建彬;杨杰;;H.264视频编码标准[J];有线电视技术;2007年11期

3 蒋刚毅;朱亚培;郁梅;张云;;基于感知的视频编码方法综述[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年02期

4 林庆帆;;视频编码的新趋势(英文)[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5 ;我国科学家主导的视频编码标准成国际标准[J];中国标准导报;2013年07期

6 李卫平;;是否使用可伸缩视频编码(英文)[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3年11期

7 沈兰荪,魏海,黄祥林;基于子带/小波分解的视频编码可分级性研究[J];电子学报;2000年07期

8 韦强,李晓辉,翟宗起;一种自适应快速视频编码的新方法[J];微机发展;2000年06期

9 张勇东,李桂苓;立体视频编码中视差估值算法的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2年01期

10 张勇东,李桂苓;高性能三维小波视频编码方法[J];通信技术;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任尔;陈恳;叶庆卫;;基于帧的多描述视频编码冗余插入研究[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2)[C];2009年

2 袁子立;胡世安;孟一鸣;王璀璨;;视频编码新技术新标准研究[A];全国第三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交流会专刊[C];2009年

3 巫戈明;孙立峰;钟玉琢;;联合零向量预测的分布式视频编码框架[A];第三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7)论文集[C];2007年

4 石春莺;陈伟建;;分布式视频编码的近况和未来研究方向[A];2008年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杨任尔;金炜;陈恳;;基于下抽样多描述视频编码及解码后处理研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许鹏飞;罗建书;;率控制自组织矢量量化及在视频编码中的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江涛;陈伟建;;可伸缩视频编码中运动模型的改进[A];2008年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姜俊;胡骏;;新媒体视频编码方案比较研究[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8年

9 刘孝波;;基于联合采样的多描述视频编码[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2007——全国第18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卿粼波;吕瑞;郑敏;滕奇志;何小海;;基于迭代译码算法的分级分布式视频编码[A];第十五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谢宏;我国主导的视频编码标准将颁为国际标准[N];科技日报;2013年

2 记者 徐建华;我国科学家主导的视频编码标准成国际标准[N];中国质量报;2013年

3 中国工程院院士 高文;智慧城市中的视频编码、分析与评测[N];中国信息化周报;2013年

4 记者 徐建华;我国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公开征求意见[N];中国质量报;2014年

5 周汝波 贺学金;碟机常用视频D/A转换、视频编码集成电路维修资料[N];电子报;2007年

6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信息产业部“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秘书长、组长 黄铁军 高文;视频编码有绝招[N];计算机世界;2003年

7 ;视频编码标准的发展[N];计算机世界;2005年

8 周汝波 贺学金;碟机常用视频D/A转换、视频编码集成电路维修资料[N];电子报;2007年

9 刘燕;AVS2视频编码效率翻番音频无失真编码标准颁布[N];科技日报;2013年

10 记者 徐建华;我国先进音视频标准制定更具开放性[N];中国质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苫社;基于率失真优化的高效视频编码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胡金晖;基于深度信息的多视点视频编码及图像增强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3 陈方栋;基于背景建模的高性能视频编码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4 张江山;基于变换的视频编码与率失真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3年

5 赵安邦;稳健视频编码与传输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6 杨志杰;可伸缩视频编码中的基础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4年

7 张克新;可伸缩视频编码及传输理论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孟丽丽;多视点视频编码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9 王鹏;分布式视频编码率失真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钱大兴;基于视频内容的可伸缩视频编码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正勇;基于高效视频编码标准中编码单元分割的样点自适应补偿算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赵晓荣;基于HEVC的快速编码算法研究[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5年

3 赵睿思;基于压缩感知的分布式视频编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刘娟;基于高性能视频编码(HEVC)算法的改进[D];东华理工大学;2014年

5 钱程;基于压缩感知的分布式视频编码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6 檀会娟;分布式视频编码相关技术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7 聂菁;H.264/AVC快速模式选择算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8 孟雷雷;基于参数选择的视频编码算法优化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5年

9 卢晓亮;面向4K的HEVC视频编码及其在高清网络摄像机上应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10 郭健生;多视角多描述视频编码[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3819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3819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e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