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基于和差波束测角的角度跟踪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5 13:20
【摘要】:飞机、导弹等高速运动载体与卫星系统实时通信过程中,载体的姿态变化,会影响通信质量。为使载体上的相控阵天线始终对准卫星方向,保持载体与卫星正常通信,提出了一种角度跟踪系统设计方案,对系统关键部分的功能进行说明;针对均匀对称的矩形阵列,在单脉冲测角理论和卡尔曼滤波算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改进,提出了基于和差波束测角和自适应α-β滤波的角度跟踪算法,实现了对来波的角度测量与跟踪。通过仿真,对系统测角精度与跟踪精度进行说明,结合算法原理分析影响系统跟踪精度的因素。
【图文】:

基于和差波束测角的角度跟踪仿真研究


引导信息,给出初始天线波束指向。并根据系统搜索捕获状态下给出的波位调整信息,实时地对波束指向作出调整。对每一个波位,系统对四子阵输出信号A/D采样后,经预处理模块后对子阵间信号作互相关运算,若超过检测门限,则对其和波束进行解扩、解调等,确认是期望的协作通信信号,则捕获成功,系统转入角度跟踪状态;否则,捕获失败,反馈信息至波控单元,按照设定的波位编排方案调整波束指向,继续对来波方向进行搜索/捕获。图2搜索/捕获实现逻辑框图系统波位顺序设定了两种状态[6],如图3所示。系统初始化获取引导信息,将引导信息中的指向作为初始波束指向的中心波位,按照状态1的顺序调整波束指向进行搜索。若遍历状态1中5个波位均未搜索/捕获信号,说明此时系统初始引导信息精度较差,则将状态1中的中心波位(波位1)按照状态2的顺序进行调整,在状态2中9个中心波位依次按照状态1方式形成5个搜索波位,,进行搜索/捕获。若遍历状态2波位仍未捕获信号,则系统重新初始化,更新引导信息。图3波位编排两种状态系统跟踪状态主要包括和差波束角度测量和自适应α-β滤波两部分。跟踪状态硬件实现逻辑框图如图4所示。图4跟踪状态实现逻辑框图各子阵接收信号经数字板上A/D采样、数字下变频、低通滤波与抽取等,得到基带数字信号[7]。692017年第1期马越:基于和差波束测角的角度跟踪仿真研究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

基于和差波束测角的角度跟踪仿真研究


在提高信噪比的同时,保留子阵信号间的相位差信息。完成和差波束法角度测量,并将测量结果(φ,θ)实时地送入DSP中进行跟踪滤波,得到下一时刻来波方向的预测值(φ0,θ0),反馈到波控单元,用于调整阵列天线波束实时地对准卫星。2和差波束测角算法针对上节所述的系统角度跟踪状态中角度测量模块,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和差波束测角的角度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和差波束形成、相位差计算和角度测量三部分。2.1阵列天线模型均匀矩形面阵的几何结构以及阵列天线角度坐标定义如图5所示。相控阵雷达接收阵列位于xoy平面上,设阵元数为M×N,平行于x轴和y轴方向均匀分布的阵元且间距分别为dx和dy。记入射信号在xoy平面上的投影与x轴夹角为方位角φ,取值范围为-90°~90°;记入射信号与z轴夹角为俯仰角θ,取值范围为0°~90°。图5均匀矩形面阵的几何结构信号的方向向量为r=-[sinθcosφsinθsinφcosθ]T(1)以第1子阵为参考子阵,第2,3,4子阵的坐标分别是p2=[0,Dy,0]p3=[Dx,0,0]p4=[Dx,Dy,0](2)若入射信号先到达第2,3,4子阵,根据相控阵空域滤波相关理论,可以得到第2,3,4子阵相对于参考子阵的相移分别为鐖2=2πDyλsinθsinφ(3)鐖3=-2πDxλsinθcosφ(4)鐖4=鐖2+鐖3(5)式中,Dx=Mdx/2,Dy=
【作者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分类号】:TN92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北余;朱岱寅;吴迪;宋伟;;一种基于和差波束的机载SAR定位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年06期

2 戴福和,周世源,张展;数字声呐的差波束内插测向和多目标跟踪方法[J];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3 胡航;张皓;;子阵级自适应差波束的方向图控制方法[J];信号处理;2009年03期

4 张军;微波天线差波束特性分析[J];火控雷达技术;2005年01期

5 韩彦明;陈希信;;自适应和差波束形成与单脉冲测角研究[J];现代雷达;2010年12期

6 李静静;罗丁利;;基于幅相信息的和差波束非均匀检测器[J];现代雷达;2013年10期

7 宋秀芬;同伟;杨雪亚;;一种改进的两维数字阵列和差波束测角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14年07期

8 沈明威;朱岱寅;夏德平;;和差波束直接数据域处理动目标检测方法研究[J];现代雷达;2010年07期

9 廖桂生;王彤;保铮;;基于和差波束的自适应干扰对消技术[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S1期

10 谢良贵,姜新发;数字波束形成——方向图和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庄建楼;;单口多模馈源单脉冲雷达天线差波束的仿真方法[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陈建文;王永良;皇甫堪;周良柱;;和差波束时域滑窗空时自适应处理方法及其性能分析[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3 齐美清;金谋平;;一种微带宽带和差波束形成网络设计[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沈明威;和差波束空时处理动目标检测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巧艳;有限约束下数字单脉冲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孔永飞;相控阵自适应和差波束测角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韦北余;基于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的目标定位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231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5231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0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