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液晶屏线路中导电粒子压合的自动光学检测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7 13:52
【摘要】: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线路检测中,常通过对线路中的导电薄膜粒子的计数和定位实现其导电性的自动检测。为了解决窄边框线路中粒子密度增大带来的粒子重叠问题,提出一种采用微分干涉成像和掩模法结合k均值聚类的算法,在分离出粒子的亮、暗部后,结合图像熵值和粒子的凸性准确分割出粒子。讨论了聚类簇选值的影响,通过不同粒子密度、不同粒子尺寸的样本检验本文算法,并与以往的梯度结合灰度的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粒子密度较小的区域能达到92.6%的识别率,在粒子密度较大的区域也能达到86%的识别率,分别比梯度加灰度的方法提高了9.9%和42.7%。解决了粒子重叠的问题,并且对光场和成像效果有更好的鲁棒性。
[Abstract]:In the circuit detection of 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he automatic detection of conductivity of conductive thin film particles in the circuit is often realized by counting and positioning the conductive thin film particles in the circui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article overlap caused by the increase of particle density in narrow border lines, a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imaging and mask method combined with 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segment the particles accurately after separating the bright and dark parts of the particles, combined with the entropy of the image and the convexity of the particles. The influence of cluster selection value is discussed. The algorithm is tested by samples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density and particle size, and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gradient combined with gray level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cognition rate of this algorithm can reach 92.6% in the region with small particle density and 86% in the region with high particle density, which is 9.9% and 42.7% higher than that of gradient plus gray method, respectively. The problem of particle overlap is solved, and it is more robust to light field and imaging effect.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福建省高校产学合作项目(No.2016H6026)~~
【分类号】:TN873.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跃勇;于海业;刘媛媛;;基于形态学图像检测的机械手移栽穴苗识别技术[J];光学精密工程;2016年03期

2 王文成;崔晓军;;光照不均匀颗粒图像的校正方法[J];潍坊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左建东;罗超云;;组装工艺对ACF互连性能的影响[J];液晶与显示;2009年04期

4 朱铮涛,黎绍发,陈华平;基于图像熵的自动聚焦函数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玉叶;肖可;郭振雄;何俊杰;刘畅;陈松岩;;液晶屏线路中导电粒子压合的自动光学检测研究[J];液晶与显示;2017年07期

2 潘雪娟;朱尤攀;浦恩昌;罗琳;曾邦泽;赵德利;李泽民;孙爱平;;基于熵的自动聚焦图像清晰度评价函数仿真分析[J];红外技术;2016年10期

3 张野;邓彬;秦玉亮;王宏强;;近程目标太赫兹全息成像算法及仿真[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6年04期

4 林忠;黄陈蓉;卢阿丽;;自动对焦综合性能指标及一种基于双向两次下降的自动对焦算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年32期

5 冯雁;梁光明;朱旭东;;融合灰度直方图分布的自动聚焦改进算法[J];现代电子技术;2015年06期

6 贾倩倩;张良驹;;基于图像熵的数字化核电站人机界面复杂度快速评价[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4年12期

7 汤春明;刘玉翠;于翔;;一种用于全息图自动重建的聚焦评价方法[J];光学学报;2014年08期

8 王文欢;刘威;;可自动对焦的电动显微成像系统[J];自动化与仪表;2014年07期

9 王盼盼;程良伦;;超大视场自适应快速对焦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3年20期

10 杜少波;章冲;王超;梁晓彬;孙士保;;红外模糊图像的无参考质量评价方法[J];计算机应用;2013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跃勇;于海业;;穴盘幼苗机械手取苗基质完整率影响因素试验与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14期

2 邹北骥;张思剑;朱承璋;;彩色眼底图像视盘自动定位与分割[J];光学精密工程;2015年04期

3 余金栋;张宪民;;用于线纹显微图像的边缘检测算法[J];光学精密工程;2015年01期

4 刘明峰;胡先朋;廖宜涛;廖庆喜;万星宇;冀牧野;;不同油菜品种适栽期机械化移栽植株形态特征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S1期

5 张雄美;易昭湘;田淞;宋建社;;结合形态学属性断面与支持向量机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变化检测[J];光学精密工程;2014年10期

6 董微;周增产;卜云龙;李明昆;陈立振;李宝安;;穴盘苗自动移栽机研发与应用[J];农业工程;2014年04期

7 王灿进;孙涛;石宁宁;王锐;王挺峰;王卫兵;郭劲;陈娟;;基于双隐含层BP算法的激光主动成像识别系统[J];光学精密工程;2014年06期

8 韩延祥;张志胜;郝飞;陈平;;灰度序列图像中基于纹理特征的移动阴影检测[J];光学精密工程;2013年11期

9 潘启明;;国内外移栽机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31期

10 裘祖荣;陈浩玉;胡文川;邹茂虎;杨婷;;嵌入式线结构光角度视觉检测及误差补偿[J];光学精密工程;2013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朱钦淼;陶波;徐仁骁;黄扬;吴光华;;ACF键合中导电粒子捕捉及变形的影响机理与实验[J];电子与封装;2014年03期

2 杜伟坊,杜海清;V_2O_3-PE复合物在140℃空气中氧化对PTC效应的影响[J];传感技术学报;1993年03期

3 陈华;严伟;汪力;;THz波在亚波长导电粒子体系中的相干传播[J];量子电子学报;2007年01期

4 谢泉,刘让苏,徐仲榆,彭平,张友玉;石墨、炭黑及白炭黑在橡胶中的微观结构分析[J];电子显微学报;1998年02期

5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田明;杨丹;宁南英;白雪;张立群;;控制导电粒子的分布及表面包覆调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功能高分子[C];2013年

2 曲宝涵;马传利;杨爱萍;;TiO_2材料的半导化机理探讨[A];第六届全国气湿敏传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显才;倒装键合中各向异性导电胶微互连电阻形成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杨丹;ATO导电功能薄膜的制备及在激光有机光导器件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4年

2 窦如彪;导电粒子对微波腔内电磁场分布影响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3年

3 宋文瀚;导电粒子对微波干燥均匀性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4年

4 朱钦淼;各向异性导电胶互连界面接触电阻计算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5 赵新纲;LCM热压工艺与电气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6 徐文展;驱动IC(COF)的失效分析及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张恒红;HDPE/PC/CB复合材料的相结构及PTC行为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23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523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8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