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若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2 23:11

  本文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若干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得益于片上系统,微机电系统,低功耗嵌入式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传感器节点为组成单元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应运而生。其中的传感器节点体积小,成本低,被大量地部署在监测的区域,以多跳、动态路由等方式进行通信。无线传感器网络以其独特的信息获取和传输特点,已经被应用在国防安全、环境监测、医疗卫生、智能家居等诸多领域。然而,在所有应用场景下采集的数据包中必不可少的是每个传感器节点的位置信息,因此对节点定位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近几年,节点定位技术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形态的变化发生着改变,由传统的基于静态信标的的节点定位,发展出了基于移动信标节点的定位。本文在对静态信标定位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移动信标路径规划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首先针对基于移动信标定位算法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对已有的定位方法进行了深入了解。介绍了其中经典和前沿的定位方法的原理和创新之处,并对部分定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验证。在网络均匀覆盖场景下,利用Gauss-Markov随机移动模型的移动特点,结合虚拟力算法和速率调整策略,提出了一种VF-Speed的动态路径规划算法,并针对仿真试验中出现的虚拟墙问题进行了分析和修正。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性能,并与原始Gauss-Markov随机移动模型进行了多个性能指标的对比,证明了经过VF-Speed算法动态调整后的路径定位效果更优。在异形网络覆盖的定位场景中,将移动信标路径规划问题分解为虚拟信标选取和最短路径TSP问题。为了得到符合网络覆盖区域的虚拟信标集合,根据基于网络连通度的BFS算法,提出了一种改进型BFS算法,解决了虚拟信标冗余的问题。在仿真实验中进行了对比,发现即使在网络连通度变化的情况下,通过本文的算法选出的信标集合依然能保持较好的定位效果。针对最短路径TSP问题,选用离散型人工萤火虫算法并对其参数进行了改进,结合2-Opt算子提出了IDGSO-C2Opt算法。通过仿真实验验证其效果,并与原始GSO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比较,其收敛速度和目标函数最优值均优于其余两种算法。最后,归纳总结了本文的工作内容和研究成果,对该方向上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节点定位 移动信标 路径规划 高斯马尔科夫移动模型 虚拟力算法 离散萤火虫算法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212.9;TN929.5
【目录】:
  • 致谢5-6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引言11-18
  • 1.1 选题背景11
  •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11-15
  • 1.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及特点12-13
  • 1.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13-14
  • 1.2.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领域14-15
  • 1.3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问题研究现状15-16
  • 1.4 本文的工作及内容安排16-18
  • 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定位技术18-35
  • 2.1 定位技术的基本概念18-25
  • 2.1.1 节点分类18-20
  • 2.1.2 节点坐标计算方法20-23
  • 2.1.3 定位相关术语及算法性能指标23-25
  •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经典定位方法25-28
  • 2.2.1 基于测距的定位方法25-26
  • 2.2.2 基于非测距的定位方法26-28
  • 2.3 基于移动信标节点的定位算法28-34
  • 2.3.1 定位算法新型分类28-29
  • 2.3.2 基于移动信标的定位算法的特点29-30
  • 2.3.3 移动信标路径规划和移动模型分析30-34
  • 2.4 本章小结34-35
  • 3 均匀覆盖下基于VF-Speed的移动信标路径优化35-50
  • 3.1 Gauss-Markov移动模型原理与分析35-38
  • 3.1.1 Gauss-Markov移动模型原理35
  • 3.1.2 监测区域中GS移动模型分析35-38
  • 3.2 基于虚拟力算法的信标移动策略38-43
  • 3.2.1 虚拟力算法基本原理39
  • 3.2.2 基于虚拟力的信标移动策略39-42
  • 3.2.3 基于虚拟力的移动信标仿真分析42-43
  • 3.3 结合速率调整策略的VF-Speed算法43-46
  • 3.4 算法仿真及性能对比分析46-49
  • 3.5 本章小结49-50
  • 4 异形网络覆盖下移动信标路径规划研究50-70
  • 4.1 虚拟信标位置选取方法50-54
  • 4.1.1 基于三重优化覆盖的虚拟信标位置选取50-52
  • 4.1.2 基于BFS方法的虚拟信标位置选取52-54
  • 4.2 改进型BFS算法的虚拟信标位置获取方法54-56
  • 4.3 移动信标最短路径TSP问题研究56-60
  • 4.3.1 问题描述56-57
  • 4.3.2 改进型离散人工萤火虫算法57-58
  • 4.3.3 基于Complete 2-Opt算子的局部优化58-59
  • 4.3.4 IDGSO-C2Opt算法实现59-60
  • 4.4 算法仿真与分析60-69
  • 4.4.1 改进型BFS虚拟信标位置选取仿真与分析60-66
  • 4.4.2 IDGSO-C2Opt算法仿真与分析66-69
  • 4.5 本章小结69-70
  • 5 总结与展望70-72
  • 参考文献72-77
  • 作者简历77-78
  • 学位论文数据集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彦军,王艳梅;加载高频电台实施信标差分作业[J];物探装备;2004年02期

2 姜舟;;利用卫星信标测试天线指标[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06年23期

3 王安荣;李志武;;基本信标计算的一种快速算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4 周明德,张不同,王英伟;信标管理与组间消息通讯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86年11期

5 于佳;董淑福;张衡阳;赵亚金;温东;;基于链路特性的自适应信标交换算法的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09期

6 刘书静;罗海勇;吴彬;刘晓明;赵方;;基于最小二乘测距定位算法信标最优部署模型[J];计算机学报;2013年03期

7 本刊编辑部;;标准推动产业发展[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3年05期

8 孟文超;俞立;董齐芬;王铭;;基于最优信标组的扩展卡尔曼定位算法[J];传感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9 李秋花;;努力开创我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全国信标委主任委员肖华专访[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3年05期

10 陈伟;邹卫霞;王志威;;一种WPAN网络信标期融合改进方案[J];信息通信技术;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雒仲祥;张卫;彭勇;郑为民;向汝健;叶一东;;自然星信标波前测量[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2 陈天江;;钠信标回光特性技术研究与实验验证[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13年版[C];2013年

3 丁红杰;李俊英;李广艳;;某机载信标单元三防故障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9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雒仲祥;彭勇;向汝建;郑为民;季云松;陈天江;;同孔径信标试验技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5 张卫;雒仲祥;彭勇;郑为民;向汝建;苏毅;解平;;人造信标大气波前测量[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6 万敏;苏毅;张卫;;大气色散效应对信标应用的影响[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7 张卫;雒仲祥;彭勇;苏毅;郑为民;向汝建;解平;;人造信标波前测量[A];第六届全国激光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8 朱森昌;张信威;黄正丰;;信标光的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8)[C];1998年

9 鲁燕华;;全固态腔外和频589nm钠信标激光器[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9年版)[C];2010年

10 雒仲祥;张卫;彭勇;向汝建;叶一东;郑为民;巫兆龙;陈天江;;分孔径收发瑞利信标实验[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闵杰;第三届信标委加强新领域标准化研究[N];中国电子报;2013年

2 ;信标GPS遥测内河航道[N];中国水利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何伟;宁波三问反扒志愿者[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阳;IEEE802.15.4MAC层的信标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丘建;基于Contiki/Cooja平台的IEEE 802.15.4协议实现与改进[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常远;基于北斗信标终端的应用软件设计与实现[D];西北大学;2015年

4 王安琦;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王祯辉;一种声信标搜寻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6 许志恒;水声主被动定位系统声信标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7 陈娟;基于移动信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韩剑峰;微型信标导航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9 鲍金凤;基于移动信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加权质心定位算法研究[D];温州大学;2013年

10 杨逸伦;基于移动信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若干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2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62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a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