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某省固网智能化方案设计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0-04-20 00:42
【摘要】:随着数字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固网通信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通信载体,各国研究学者对其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社会各界投入大量资金对“互联网+”等新兴产品展开研究,都为固网通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此同时,传统的固网业务也受到了强烈冲击,为了有效维护固网资源,充分挖掘固网潜力,新时期国家对运营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互联网+”时代要突破传统束缚,在技术上拓展创新,丰富固网服务种类,利用高效管理进一步降低通信费用,以提升人们对固网网络的使用满意度。为此,提出了固网智能化的概念,固网智能化是在传统电话网络的基础上增加的智能化附属业务网。固网智能化可以为固话网络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功能,能够为运营商对网络和固网用户的管理和操控带来便捷的操作,同时获得固网呼叫所需的信息更加直观、方便。论文根据作者的工作实际,针对当下固网智能化的研究热点,主要进行了如下相关研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讨论和分析了固网智能化相关理论,形成了智能化方案,建立固网智能化模型和改造原则。针对当下的热点,结合固网智能化的业务融合进行设计应用,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固网智能化改造设计方案,并阐述了某省固网智能化方案具体应用过程及效果并形成结论。作者通过分析当前某省固网的实际情况,借鉴移动通信业务的特点,综合原有固网业务,将移动通信业务属性同固网业务相融合,拓展智能化特性,完善原有固网相关功能,提高固网运营商业务核心竞争力,并将分散的用户鉴权签约信息、用户本身业务信息、固话号码资源等归结到固网用户数据库中心进行统一管理,用来与数字交换机进行业务交换,触发用户服务器中心的业务查询功能及相关智能业务等,旨在为相关固网智能化的方案的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提高某省固网的服务质量及相关品牌力度。目前该方案已在某省联通固网实施完毕,已取得了计划的使用效果,针对改造前经济效益有明显提高。随着大批量固网智能化项目的完成,必将为固网运营商注入新的发展契机。
【图文】:

组网,固网


查询用户数据需要建立在原有协议(ISUP、MAP、INAP 等)上,并对其进行扩展,实现交换机同固网用户信息之间数据的交的引入,,可有效判断和触发固网智能附加类业务,达到固网用户,提供基于固网用户属性的附加业务叠加触发能力和附加智能换机之间存异,以增强固网业务丰富程度,强化固网管理效率[智能化相关概念户数据库。用户数据库即 SHLR(Smart Home Location Regist及相关属性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的存储媒介[35]。用户数据库用于存,信息内容主要包括用户的号码标识、用户路由信息及相应的映还存储着固网用户自身的属性信息及附加的智能业务信息等。一器会调取用户数据库的相关信息,还可以存储 4G 网络用户和 P性。中存储、管理用户数据的数据库,固网用户数据库主要存储固网号码信息、附加增值业务信息、漫游号码、固网网络属性等,网络、PHS 网络和软交换网络等[36]。如图 2.1 所示:

固网,用户数据库,号码,放号


图 2.2 SHLR 交互协议除此之外,固网用户数据库还可以完成简单固网号码的携带,如固网混合放号,固网一号通等。但相对复杂的增值业务还需借助智能业务平台辅助操作。(2)固网业务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固网用户码,采用 E.164 格式。固网用户对外发布的号码,也是固网运营商分发到固网用户的唯一识别码[37]。固网业务号码主要用于任意主叫用户拨打的固网号码,或任意被叫用户来电显示的主叫固网号,同时也是固话网络中计费的依据号码。(3)固网业务接入码。主要用于固网运营商标识触发业务及交换机路由的识别号,使用方式分为用户数据库下发、固网交换机信息交互及固网用户拨号等。(4)固网路由号码。也叫做固网物理号码,采用 E.164 格式。主要用于固网网络内部路由寻址,为固网内部使用的路由寻址号码,固网用户对其不可见。(5)固网附加业务:除固网交换设备提供的附加业务外的业务,主要包括软交换附加业务、智能网信令业务控制点提供的业务,软件平台支持的业务等[38]。3.用户数据库功能分析作为集中存储、管理用户数据的数据库,固网用户数据库主要存储固网用户的用户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929.5;TP393.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初立峰;;浅谈固网智能化后的业务应用与安全保障[J];信息通信;2014年02期

2 邓小利;;固网智能化的意义[J];数码世界;2006年10期

3 王强;;固网智能化改造方案[J];信息通信;2012年05期

4 赵培植;于芳;;有关软交换技术用于电信固网智能化的分析[J];信息通信;2015年05期

5 高晓冬;;实现固网智能化的方案研究[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6年10期

6 蒋青泉;;固网智能化增值业务技术方案的应用[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7 黄晓海;;重庆电信启动固网智能化工程[J];电信技术;2006年03期

8 罗飞;;固网智能化改造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J];江西通信科技;2006年01期

9 任跃安;;基于固网智能化软交换系统的设计研究[J];电子制作;2013年07期

10 ;《软交换和固网智能化系列丛书》[J];通信世界;2009年4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颖;上官赵艳;王宗鹏;;固网智能化在企业中的应用[A];2011年河北省冶金信息化自动化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东明;李炽坤;宋超;;自动中继拨测系统的研发及在固网智能化工程中的应用[A];广东省通信学会2006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7年

3 孙阳;覃洪清;袁鑫昌;;固网智能化改造中的业务冲突[A];第一届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区一鸣;;固网智能化的挑战[A];2007中国科协年会——通信与信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宋华煜;;武汉固网智能化中用户数据全上移的实现[A];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毛虹;;网络演进——固网智能化[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薛鸿忠;;固网智能化与3G业务的融合浅析[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祝江;;固网智能化ZXWN SHLR网络调整经验[A];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固网智能化后业务转型及NGN引入[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魏斌;胡社教;;NGN固网智能化在宣城电信的实现[A];'2006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NGN与固网智能化、移动化和宽带化[N];人民邮电;2005年

2 马萌 何树林;陕西电信固网智能化有望年内完成[N];人民邮电;2005年

3 郭倩 邢建文;新业务给固话发展带来商机[N];人民邮电;2005年

4 钟凌江;固网智能化“落地”业务转型是关键[N];人民邮电;2007年

5 ;后固网智能化时代的业务更加丰富[N];人民邮电;2007年

6 曹远;固网智能化面面观[N];人民邮电;2006年

7 记者  李中朝 通讯员  吴晓晋;重庆电信加快固网智能化改造[N];人民邮电;2006年

8 诺盛咨询 王伟;固网智能化:NGN必由之路[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9 何树林 马萌;陕西电信固网智能化改造全面完成[N];人民邮电;2005年

10 本报记者 伊佳;固网智能化为谁而舞[N];通信产业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柏慧;某省固网智能化方案设计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9年

2 吴静;软交换方式固网智能化在安徽省蚌埠地区的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3 张剑;重庆电信固网智能化改造方案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4 高淑梅;固网智能化改造的研究及实施[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5 李芳永;固网智能化及向下一代网络演进[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6 金晓华;固网智能化中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刘yN;重庆电信固网智能化的改造与实现[D];重庆大学;2007年

8 李靖燕;忻州网通固网智能化改造与产品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9 陈善伟;固网智能化研究及其在玉林地区的工程实践[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10 孙文锋;基于固网智能化的一号双机产品前台营业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33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633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8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