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微纳卫星用激光通信跟瞄系统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2 06:32
【摘要】: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低轨微纳卫星平台构建通信组网已成为未来发展的热点。激光通信由于具有通信容量大、重量轻、功耗低、体积小和保密性好的突出优点,为解决传统微波通信方式在通信容量、保密性等方面的瓶颈问题以及微纳卫星对载荷体积、重量、功耗方面的要求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受到欧洲、美国、日本等国的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相关研究,并且正在积极的向商业化、实用化发展,建立全球的微纳卫星激光通信网络是必然趋势。本文针对低轨微纳卫星用激光通信系统的应用背景,开展了激光通信跟瞄系统的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如下几点:1)通过指标分析,对跟瞄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包括结构形式的分析、材料的选择、轴系的设计,并对反射镜组件进行了研究,采用底面圆弧式切槽结构,通过ANSYS对反射镜组件刚度、镜面热变形进行了优化分析,为反射镜组件参数设计提供了依据;2)在设计装调过程中,遇到了望远单元光轴与方位轴系回转轴不同轴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研究设计了基于光楔的回转轴与光轴的同轴度调整装置,基于双光楔折射原理,通过旋转光楔角度,对光轴进行了有效调整,保证了其同轴;3)针对国内没有合适的微纳卫星用跟瞄系统导电滑环,开展了回转式柔性导电滑环的技术研究,首先,建立了导电滑环的初步模型,对其结构的数学模型、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然后,通过ANSYS对导电滑环进行了疲劳分析,其次,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对导电滑环进行了优化分析,为导电滑环的设计提供了指导,最后通过试验对导电滑环参数进行了测试,并对分析进行了验证。本文研究的内容解决了微纳卫星用激光通信跟瞄系统的轻小型化问题,如压缩跟瞄系统体积时遇到的光轴与机械轴不同轴问题,研究设计了双光楔调整装置;研制了回转式柔性导电滑环,在体积、重量、摩擦力矩、疲劳寿命等指标均优于现有滑环,并对数学模型和力学模型进行了分析,对后续微纳卫星用激光通信系统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927.2
【图文】:

通信终端,实物,发散角


ALE OPSTEL 参数名称 Omm 250mm 通信功率 3mm 250mm 信标光功率 mrad 8.5 mrad 信号光发散角 19 nm 847 nm 信标光发散角 61 nm - 天线波长 入空间激光通信这一领域的先进国家到德国航天中心的支持,为了满足实际于 2002 年正式启动,相干体制激光通 1.1 所示。在地面试验时,通信距离为 142以在大气环境下进行,如图 1.2 所示,地与星间相干激光通信技术可行性得到]。

实物,空间激光通信,束散角


图 1.2 LCT在TerraSAR-X和NFIRE实物图)美国国也拥有先进的空间激光通信技术,STRV-2 计划的目的是验证星地链。LCT(GOLD)安装于 STRV-2 上,采用收发独立口径的结构形式,如图射波长为 810nm,发射主望远镜的口径为 2.54cm,80μrad 束散角,接收为 13.7cm。LCT 接收光路采用施密特反射式结构,实验中通信距离为m,速率为 155Mb/s~1.24Gb/s,跟瞄系统如图 1.4 所示[1,4]。

空间激光通信,束散角,施密特,反射式


图 1.2 LCT在TerraSAR-X和NFIRE实物图有先进的空间激光通信技术,STRV-2 计划的目的是验证星地(GOLD)安装于 STRV-2 上,采用收发独立口径的结构形式,如为 810nm,发射主望远镜的口径为 2.54cm,80μrad 束散角,接.7cm。LCT 接收光路采用施密特反射式结构,实验中通信距离为 155Mb/s~1.24Gb/s,跟瞄系统如图 1.4 所示[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邢立华;卢锦明;李耀娥;葛方俊;;空间用精密导电滑环的研制[J];导航与控制;2015年01期

2 李行;徐振邦;李静秋;;空间反射镜新型柔性支撑结构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14年08期

3 吴从均;颜昌翔;高志良;;空间激光通信发展概述[J];中国光学;2013年05期

4 陈雷;佟首峰;齐芹;宋延嵩;董岩;王红伟;;声光偏转器在定向激光通信精跟踪单元的应用技术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Z1期

5 刁宁辉;刘建强;孙从容;孟鹏;;基于SGP4模型的卫星轨道计算[J];遥感信息;2012年04期

6 李宝晗;祝耀昌;仇振安;;直接测量法确定受试产品温度稳定时间的研究[J];航天器环境工程;2011年03期

7 佟首峰;姜会林;刘云清;刘鹏;陈纯毅;;自由空间激光通信平台振动模拟实验系统研究[J];兵工学报;2008年08期

8 李立君;尹泽勇;乔渭阳;;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航空发动机总体性能优化设计[J];航空动力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祝胜光;随机粗糙表面接触的摩擦力计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2 焦仲科;星间激光通信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7年

3 刘路;大田环境下智能移动喷药机器人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4 鄢永耀;空间激光通信光学天线及粗跟踪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年

5 孟立新;机载激光通信中捕获与跟踪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汪逸群;成像光谱仪运动补偿实现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7 杨华峰;用于提高自适应光学系统空间校正能力的组合变形镜波前校正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赫阳;周扫式激光通信跟瞄转台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8年

2 高超平;某杯形件热挤压凸模结构优化及疲劳寿命研究[D];中北大学;2017年

3 吴凯;基于QD的跟踪与通信复合探测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7年

4 武宁;无刷直流电机高效节能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河北工程大学;2016年

5 耿星;精密导电滑环制造工艺方法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郑强;导电环测试分析及跑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吴金玺;超弹性蒙皮拓扑构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8 张家齐;星载激光通信端机轻小型化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9 孙鹤源;低轨卫星用激光通信粗跟踪转台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10 杨帆;空间激光通信APT系统光斑检测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515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7515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e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