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据业务爆炸式增长以及宽带业务和带宽饥渴型应用的不断增加,使得光承载网络需要持续扩容。长距离主干网络采用相干光通信技术实现了单波长400G+高速信号传输。中短距离光承载网络(例如城域网、接入网、数据中心互联和移动前传等)受制于成本和功耗等因素,采用的光传输方案通常需要使用低成本的带宽受限器件。因此,如何在有限带宽资源上传输更高速的信号是当前业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光频分复用系统具有较高的频谱效率、较强的抗色散性能、较好的灵活性和扩展性等优点,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受限的带宽资源,从而实现高速、低成本光传输方案,是未来大容量光通信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论文主要针对中短距离光承载网络的需求和挑战,创新性地提出几项光频分复用系统新方案。围绕光频分复用系统,重点研究新型信号复用技术、峰均功率比(PAPR)降低技术、信道线性与非线性损伤均衡算法和载波间干扰(ICI)消除算法等关键技术,采用仿真和实验深入研究了所提出的光频分复用系统方案在光接入网、短距光互联和光无线通信(OWC)中应用的性能优势。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一、基于离散哈特莱变换的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传统正交频分复用(OFDM)采用离散傅里叶逆变换/离散傅里叶变换(IDFT/DFT)进行复用/解复用,本论文研究基于离散哈特莱变换(DHT)的新型OFDM方案。根据DHT的卷积性质,提出了基于DHT的OFDM系统的信道损伤估计和均衡理论。低成本、低功耗的光通信系统通常采用强度调制和直接检测(IM/DD)光系统方案实现信号传输,其中IM/DD光系统要求调制信号为实数。DHT为实变换且具有自反特性,当DHT的输入为实信号,输出即为实数OFDM信号。IDFT为复变换,需要对输入信号进行厄米特共轭操作,输出才是实数OFDM信号。显然基于DHT的实数OFDM方案结构更简单,复杂度更低,更适用于IM/DD光通信系统。主要创新点:根据DHT的卷积性质,提出了基于DHT的OFDM系统的信道损伤估计和均衡理论,为基于DHT的光OFDM系统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成果发表在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二、非对称剪裁光单载波频分复用系统本论文首次提出非对称剪裁光单载波频分复用(ACO-SCFDM)系统。相比传统非对称剪裁正交频分复用(ACO-OFDM),ACO-SCFDM具有更低PAPR、更高调制效率的优点,同时可以降低带宽限制引起的高频损伤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相比ACO-OFDM系统,ACO-SCFDM系统具有更好的传输性能。基于上述优点,本论文将ACO-SCFDM应用于长距离无源光网络(LR-PON)中,并首次设计出一种简化的复用结构,将发射机复杂度由O(Nlog2N)降低至O(N)。仿真结果显示相比ACO-OFDM,ACO-SCFDM具有更高的信号与量化噪声比,因此ACO-SCFDM具有降低器件成本的潜力。实验结果显示,基于ACO-SCFDM的LR-PON支持更高的光分束比。由于需要空置偶数位置子载波,ACO-SCFDM具有较低的频谱效率。为了提高频谱效率,本论文首次提出多层/加强ACO-SCFDM(L/E-ACO-SCFDM)方案,并设计了简化的复用和解复用结构,可以降低系统算法复杂度,应用于OWC系统。L/E-ACO-SCFDM可同时传输多层ACO-SCFDM信号,克服了 ACO-SCFDM频谱效率低这一缺点。在OWC系统中,发射机的剪裁会引入严重的非线性剪裁噪声,器件的带宽限制会引入严重的高频损伤,L/E-ACO-SCFDM能够有效地抗非线性剪裁噪声和高频损伤。主要创新点:首次提出低PAPR的ACO-SCFDM方案,并设计简化的复用结构,将复杂度降低一个数量级。由于ACO-SCFDM具有较低的频谱效率,首次提出L/E-ACO-SCFDM方案,提高频谱效率。在LR-PON和OWC系统中,ACO-SCFDM具有良好的抗非线性剪裁噪声和高频损伤的性能。相关成果连续发表在Optics Letters、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 和 IEEE Photonics Journal 上,形成系列论文。三、基于间插单载波频分复用的光通信系统相干光检测方案可以进一步提高LR-PON的传输距离和光分束比,本论文提出基于相干光间插单载波频分复用(CO-I-SCFDM)的LR-PON。同时设计了简化的复用结构,将发射机复杂度由O(Nlog2N)降低至O(N)。当入纤光功率设置为0dBm时,传输100-km 标准单模光纤(SSMF)后,10-Gbit/s 基于 CO-I-SCFDM 的 LR-PON可以达到1:128的光分束比,而基于传统CO-OFDM的LR-PON只能达到1:64的光分束比。相干光检测需要本振激光器和混频器,成本和功耗较高,因此高速短距光互联系统通常采用低成本、低功耗的IM/DD光系统。在IM/DD光系统中,调制信号需为实数信号。本论文首次提出实数I-SCFDM方案,并应用于高速短距光互联系统。搭建实验系统实现了12-Gbit/s QPSK 和 24-Gbit/s 16-QAM I-SCFDM 信号在 22.5-km SSMF上传输,相比传统OFDM系统,I-SCFDM系统的接收机灵敏度提高了 3dB。同时,本论文实现了更高速率的128-Gbit/s 16-QAMI-SCFDM系统和更高频谱效率的40-Gbit/s256-QAMI-SCFDM系统,提出时频域联合均衡算法,对严重的线性损伤和非线性损伤进行有效均衡。主要创新点:提出基于CO-I-SCFDM的LR-PON系统,支持更高的光分束比,并且设计简化的复用结构,将复杂度降低一个数量级。首次提出实数I-SCFDM方案,应用于低成本、低功耗的高速短距光互联系统,并且提出时频域联合均衡算法,对严重的线性损伤和非线性损伤进行有效补偿。相关成果连续发表在Optics Express、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 和 IEEE Photonics Journal 上,形成系列论文。四、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正交频分复用系统本论文研究了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CT)的IIM/DD光OFDM系统,其子载波间隔等于传统OFDM系统的子载波间隔的二分之一,但是子载波之间仍然正交。本论文首次提出基于DCT的单极性OFDM系统(U-OFDM),并提出一种DCO-OFDM系统简单的直流偏置优化方案,详细分析和比较了 U-OFDM和DCO-OFDM系统的性能,验证了基于DCT的低成本IM/DD光OFDM系统的可行性。基于DCT的OFDM系统的研究表明当频分复用系统的子载波相互正交时,所需满足的最低子载波间隔等于每个子载波携带信号的符号速率的二分之一。主要创新点:首次提出基于DCT的U-OFDM系统和一种DCO-OFDM系统简单的直流偏置优化方案。同时验证了频分复用系统的子载波相互正交时所需满足的最低子载波间隔。相关成果连续发表在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五、超奈奎斯特非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为了进一步提高频分复用系统的频谱效率,可以继续压缩子载波间隔。本论文首次提出超奈奎斯特非正交频分复用(FTN-NOFDM)系统,详细研究了 FTN-NOFDM信号生成机理,给出NOFDM信号达到超奈奎斯特速率需要满足的条件:子载波间隔低于每个子载波携带信号的符号速率的二分之一。当带宽压缩因子等于0.8时,FTN-NOFDM信号的带宽被压缩20%,传输符号速率比其奈奎斯特速率快25%。香农定理给出了奈奎斯特信号的最大容量极限,但是对于FTN信号,香农极限是否还适用?本论文首次推导出FTN-NOFDM信号容量极限的数学表达式,该表达式显示当ICI被有效去除时,FTN-NOFDM信号具有达到比奈奎斯特信号更高容量极限的潜力,在带宽受限通信系统中具有更优越的性能。本论文将FTN-NOFDM信号应用于带宽受限的OWC系统。相比传统OFDM,FTN-NOFDM具有更好的误码率性能。同时FTN-NOFDM系统具有较好的加密性能,可应用于保密通信。主要创新点:本论文首次提出超奈奎斯特非正交频分复用(FTN-NOFDM)系统,并首次推导出FTN-NOFDM信号容量极限的数学表达式。相关成果连续发表在Optics Letters,Scientific Reports和IEEE Access上,形成系列论文。综上所述,本论文系统深入地研究基于频分复用技术的光通信系统,提出多种频分复用新方案;研究了新型信号复用技术、PAPR降低技术、信道均衡算法和ICI消除算法等关键技术;将提出的频分复用系统方案应用于光接入网、短距光互联和OWC,并通过仿真和实验详细研究了其性能优势。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为频分复用技术在光通信中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N929.1
【图文】: 联网设备与连接数年复合增长率为10%,增长速度远远大于人口增长速度(年复逡逑合增长率为1.1%)和互联网用户增长速度(年复合增长率为6%)。这个趋势预逡逑汁了每个家庭和用户拥有各类互联网设备和连接数量的快速增长。图1-1所示,逡逑2021年全球各类互联网设备每月产生的IP数据流量将达到278EB,相比2016年逡逑96EB增长将近3倍,年复合增长率为24%。IP数据流量的年复合增长率要高于逡逑互联网设备1U连接数的年复合增长率,说明互联网设备与连接的数据流量需求也逡逑作逐年增长。现有的光网络已经不能满足全球未来流量增K需求,更大容量光网逡逑络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7_1U。逡逑300逦Olher邋(0.03%,邋0.02%)逡逑2b0逦■邋1邋ablets邋(5%.邋;%)逡逑■邋PCs邋(46%.邋25%)逡逑Exabytes邋.逦H邋-邋n/s邋(33%.邋30%)逡逑per邋month逦■邋Non邋Smartphones逦(0.1%.邋0邋1%)逡逑1逦n逦■邋Smartphones邋(13%,邋33%)逡逑■逦■M2M邋(2%.邋5%)逡逑IIW圜逡逑2016逦201/逦2018逦2019逦2020逦2021逡逑图1-1思科预测2021年全球每月IP数据流量将达到278EBH逡逑随着互联N设济和连接的数据流量需求快速增长,光接入网最先面临扩容的逡逑压力
逡逑网标准机构FSAN在2016年12月发布接入网标准发展路线图|181,如图1-2所逡逑示。未来光接入网到2020年用户接入峰值速率将大于10邋Gbit/s,并且需要支持逡逑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5G和物联网(loT)等业务|19-逡逑21】,因此光接入网不仅需要提供更高的传输容量,而且应该具有更远的接入距离、逡逑更高的光分束比和系统灵活可重构等特征。可以预见,未来光接入网将兼顾下一逡逑代5G无线通信系统的移动前传,为高速无线信号提供大容量承载方案|22_24]。基逡逑于光接入网的移动前传是现在业界研究的热点之一[2W7]。FSAN预计2021年之逡逑后光接入网需要革命性技术才能满足未来的需求。逡逑F¥AN邋Standards邋Roadmap邋2.0逡逑Peak邋Rates邋>邋10G逦2021+逡逑XG(S)-PON+逦Future邋Optical逡逑4逦2020逦Access邋system逡逑a逦¥厂逦^邋l邋(F0AS)逡逑夕、0邋?匕逦NG-P0N2+逦逦逡逑^二一二:lternatl一训逡逑Mu邋阪邋N6-P0N2逡逑/逦Industry邋Trends邋2016+逡逑10Gr-逦NFV邋il邋l0T邋,C.°.nIeig!2Ce邋..逡逑XG-PON逦XGS-PON逡逑2004逡逑2.5g\邋[邋g-pon逦FSAN逡逑、?逦Full邋Service逡逑、._邋邋逦逦逦-邋逦Access邋Network逡逑图1-2邋FSAN接入网标准发展路线图网逡逑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MZM和一个90°相移器组成。下面将简要介绍两种光调制方案。逡逑(1)强度调制方案逡逑图1-6所示为基于MZM的强度调制器。当MZM两臂的相位分别为p汉停铃义鲜保停冢土奖垴詈虾笫涑龉馕义希絅(一+£?地)£,邋=邋cos邋— ̄—邋e邋:^EI逦(1-1)逡逑其屮故K,邋=i^..,+KDn,“阳为线性电光系数,Z为电极长度,d逡逑5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国祥;光频分复用技术在用户光纤网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1994年03期
2 王国祥;光频分复用(OFDM)技术及应用[J];电信科学;1995年05期
3 张一舟;光频分复用技术[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4 高博;车进喜;夏斌;冯亮;;广义频分复用系统及峰均功率比研究[J];通信技术;2013年01期
5 王键;杨讯;张曦林;李道本;;基于离散傅立叶变换的重叠频分复用通信系统[J];电波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6 李洪霞,胡可刚,马海涛,起国谦;时分/频分复用变换设备的设计与实现[J];长春邮电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7 魏鹏;周成;肖悦;李少谦;;基于索引调制的广义频分复用技术[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8 刘宇乔,叶爱伦,朱立新,汤烁;一个用于光频分复用系统的简易信道间距稳定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9 梁燕;孙尚勇;邵凯;;基于快速卷积方法实现广义频分复用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7年03期
10 王键;李道本;杨讯;张曦林;;重叠频分复用系统循环前缀的设计和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康妮;郑继红;张梦华;桂坤;郭彩虹;韦晓鹏;;基于电控光栅阵列斩波的频分复用荧光显微成像实验[A];上海市激光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朱月秀;林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及应用研究[A];浙江省电子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国祥;;光频分复用技术在光纤用户网中的应用[A];四川省通信学会一九九四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4 李兆华;李飞;;基于量子遗传算法的OFDM自适应调制技术[A];2009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徐勤;王鹤;李鲠颖;;磁共振信号的频分复用多通道接收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戴井岗;;一种高速数字传输技术——OFDM[A];四川省通信学会一九九五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7 梁长垠;孙光;吴光斌;;基于单片机的分布式光纤液位测量系统[A];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论坛暨东北MEMS研发联合体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吴正煜;肖全久;;心电信号远程传输的一种实现方法[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二次医学影像设备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李荣伟;吴乐南;;10kV配电线通信系统最优化脉冲噪声处理算法[A];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郑继红;温垦;孙国强;刘德峰;陈洛洋;;双路调频复用荧光共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A];上海市激光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邬贺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换代[N];学习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骥;光频分复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年
2 谭彦楠;偏振外差法光纤光栅激光传感器技术[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陈奎;井下移动目标精确定位理论与技术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4 刘涛;基于正交序列复用的遥传长缆高速传输系统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浩元;基于Offset-QAM的相干频分复用系统中接收端DSP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2 王晓红;重叠频分复用技术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3 蔡正辰;应用于fNIRS系统的近红外光多通道频分复用发射技术[D];兰州大学;2014年
4 郑正广;频分复用系统中基于能量效率的资源分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李宁;广义频分复用系统信号接收算法及脉冲成形适配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7年
6 桂韬;高频谱效率频分复用(SEFDM)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应用[D];暨南大学;2014年
7 胡晓润;气象应急车高速数据通信系统优化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段炳玺;基于System View与Matlab的OFDM仿真及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9 李洋;基于相关旋转的广义频分复用系统的预编码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10 平鹏飞;无线传感器携能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
277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