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NB-IoT窄带物联网的无线网规划设计
【学位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P391.44;TN929.5
【部分图文】:
第 2 章 NB-IoT 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NB-IoT 具备广覆盖、低功耗、大连接、低成本、低速率的特点,与 NB-IoT的关键技术密切相关。在进行 NB 网络规划设计之前,对其组网结构、覆盖增强、低功耗省电、大连接容量等关键技术进行必要的分析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2.1 NB-IoT 系统组网架构物联网的网络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感知层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33]。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包括延伸网、接入网和核心网,网络层可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也可以依托行业专用通信网络[9]。应用层包括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各种物联网应用。NB-IoT 网络的系统组网架构,则由物联网终端、无线接入网、核心网、物联网管理平台、业务应用平台五个部分组成。如图 2.1:
第 2 章 NB-IoT 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2.2 覆盖增强技术NB-IoT 为支持物联网的广覆盖或深度覆盖,按 3GPP 在 TS 45.820 技术规书中规定要求比 GPRS 或 LTE 网络有 20dB 的覆盖增强。下面通过计算不同统间的最大耦合损耗 MCL(MaximumCouplingLoss)方法[35]来进行分析比较最大耦合损耗 MCL 是指发射端到接收端所充许的最大损耗,用以表征系统大覆盖能力。其比较的原理如图 2.2:
) 接收机灵敏度= (6) + (7) (dBm) -141.3 -129 -106 (9) 接收处理增益 (dB) 0 0 5 耦合损耗 MCL= (1) (8) + (9) (dB) 164.3 164 144 表 2.2 看出,GPRS 的 MCL 为 144dB,NB-IoT 的 MCL 为 164d上要好 20dB。细究一下,覆盖增强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在相同发射,NB 的信道带宽从 LTE 的 180kHz 下降到 15kHz,下降了 12 倍,,终端的发射功耗都为 200mW,而无线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则相应所以覆盖能力更强,可覆盖更广或达到更好的室内深度覆盖,以电表等终端安装在室内角落,甚至在地下室内等需要深度覆盖的外 NB 还引入重复发送数据的编码方式,通过增加重传次数来提升内深度覆盖不足区域的传输可靠性,相当于提升覆盖能力,协议低阶的 BPSQ、QPSQ 等编码,与 LTE 的 64QAM 相比,可以降低性能要求;同时 NB 支持最多 16 次重传,相当于有 10 log10(16)=],如图 2.3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朝暮;;将物联网植入城市生活[J];科学之友;2019年09期
2 侯远达;王敏;焦明;胡建军;;外军物联网建设对我军军交运输领域的启示[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3年11期
3 郑昱;赵建萍;;物联网统一编码:立足顶层 兼容并蓄[J];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14年01期
4 刘铭;柳青;董丙瑞;;论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7年03期
5 ;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物联网特色小镇[J];杭州(我们);2015年12期
6 郑昱;;物联网: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J];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14年05期
7 胡震;;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研究[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Z1期
8 蒋贤维;;物联网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9 靳玉虎;;锡盟物联网发展的构想(一)[J];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10 赵冠南;曹冰;;我国物联网商业模式初探[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玉波;;产业融合理论与物联网的发展[A];加快转型发展 促进富民强省——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10年学术年会文集(上)[C];2010年
2 王星昌;;物联网技术革命与移动“大连接”战略发展研究[A];物联网与无线通信-2017年全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大会和2017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3 寇立冬;周晶;孙喜民;张宾;;基于泛在物联网的智慧城市应用[A];生态互联 数字电力——2019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9年
4 李媛红;;物联网团体标准探索与实践[A];第十六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9年
5 张大鹏;张刘华;;建筑消防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初探[A];2016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6 朱飞勇;;基于物联网的消防安全工作实践与思考[A];2016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7 刘建国;毕晓华;;基于物联网的灾害现场内部环境监测及预警关键技术[A];2016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8 贾俊涛;;关于“智慧消防”建设的几点思考[A];2016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9 刘志勇;杨小华;李佩河;;门址数据应如何迎接物联网时代的到来[A];卫星导航产业机遇与挑战2010[C];2010年
10 杨婷婷;李晶晶;李丹;;探究“互联网+”时代物联网技术在沈阳智慧城市中的应用[A];第十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见习记者 赵利利;“连接”驱动物联网创新[N];中国科学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赵广立;扫除物联网发展障碍[N];中国科学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刘杨;力合微 聚焦物联网“最后1公里”[N];中国证券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周熙檀;物联网产业应加强顶层设计[N];中国科学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孙翔峰;移为通信董事长廖荣华:物联网应用处于初级阶段 5G将推动行业爆发[N];中国证券报;2019年
6 本报实习生 于思奇;物联网投资“外热内冷”[N];中国科学报;2012年
7 邱美辉;物联网技术带来危废监管革命[N];中国化工报;2015年
8 闫妍;物联网让城市中的车辆智慧行走[N];科学时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张昊;联想搭建创业平台 卡位物联网之战[N];经济观察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张林;中关村物联网产业应用与创新并举[N];科学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俊晓;应用于自供电物联网节点的超低功耗片上电源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浙江大学;2019年
2 张小红;物联网环境下露天文物健康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3 谢明山;物联网传感器的受限部署与数据采集关键技术研究[D];海南大学;2019年
4 郭龙华;新型物联网安全防护及服务优化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5 乔冠华;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物联网资源管理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6 易灵芝;基于物联网的铀尾矿库周边环境放射性污染智能监测方法与理论[D];南华大学;2018年
7 余昌盛;窄带物联网和双连接中资源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年
8 王平泉;基于行为特征的物联网服务生成与推荐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年
9 冯亮;基于物联网的再制造物流系统协同管理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7年
10 叶周景;基于路面振动物联网监测的车路综合信息获取技术[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悦文;《物联网安全的挑战与对策》选译报告[D];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
2 肖易俗;《效果经济中的物联网制胜策略》(第五至七章)翻译实践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9年
3 刘垠;《物联网—从炒作到现实:数据化之路》(第八章)翻译实践报告[D];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
4 刘桐;物联网环境下可保护隐私的认证机制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
5 李涛;基于语义的oneM2M跨平台互操作性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
6 许晓丹;基于数据虚拟化的物联网脆弱性信息资源池的设计与实现[D];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
7 张祥坤;基于物联网的人防工程管理维护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8 张园园;基于RISC-V架构的物联网节点SoC研究与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9 张博凡;农业物联网精准灌溉系统策略及协议的设计与研究[D];宁夏大学;2019年
10 钟翠明;鹰潭NB-IoT窄带物联网的无线网规划设计[D];南昌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34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834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