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协作空间调制系统中自适应功率分配与物理层安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7 18:46
   空间调制技术(Spatial Modulation,SM)是一种低复杂度的多天线传输技术,利用天线序号传输信息,能够在消除信道间干扰和避免天线同步要求的同时,获得较高的频谱效率。协作通信技术通过同一网络中的节点相互协作传输信号,扩大了信号覆盖范围,同时提升了传输可靠性。论文将空间调制技术应用于放大转发(Amplify-and-Forward,AF)协作中继系统中,构成了AF协作SM(AF-SM)系统,针对非理想信道下的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和优化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AF-SM系统基于不完全信道状态信息的性能分析和功率分配方案设计。构建协作空间调制系统模型,考虑接收端信道估计存在误差,推导出平均误比特率(Bit Error Rate,BER)理论表达式和高信噪比下的渐进近似表达式。通过最小化近似表达式,利用梯度下降法和卡尔丹公式给出次优功率分配系数。仿真结果表明,平均BER理论值可与仿真值取得较好的吻合,且提出的功率分配方案能有效提高BER性能。2、研究空间相关信道下AF-SM系统性能以及功率分配方案。考虑发送端和接收端天线之间存在相关性,利用相关信道下有效信噪比的矩生成函数,推导了平均BER的近似闭式表达式。此外,基于该BER和高信噪比下的渐近表达式,提出了一种次优功率分配方案。当目的端包含多天线时,该方案可提供功率分配系数的闭式解,当目的端只有单根天线时,提供一种迭代算法获得功率分配系数。仿真结果说明了所推理论表达式和所提功率分配方案是有效的。3、研究AF-SM系统基于不完全信道状态信息和协作干扰的物理层安全性能。为了防止窃听端截获信号,目的端在源端发送信号的同时发送干扰以降低窃听端的接收性能。针对该系统,推导了存在估计错误时目的端和窃听端的遍历速率的近似闭式表达式,由此得到了保密速率的理论表达式,该表达式与仿真较为一致。而且,由于干扰的存在,窃听端的遍历速率和BER性能明显低于合法端。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的物理层安全方案可有效提高系统的保密性能。
【学位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N929.5
【部分图文】:

模型图,中继,模型,调制系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章 协作空间调制系统中的关键AF-SM 系统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详细描述了放性能分析方法,空间相关信道模型以及物理层议同一网络中的其他节点作为中继协作信号传输将接收信号处理后转发,根据处理方式不同可转发的 AF 协议相比于其他协议复杂度较低,端点的协作中继模型[69]。

调制系统


在实际通信过程中,接收端根据信道估计值对接收信号进行检测,由于信道的完全估计,信道估计值与实际值之间会产生一定偏差,从而接收机对信号检测下降。同时,由于中继位置的变化以及各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不同,源端和中信息变化的自适应功率分配方案有利于提高系统性能。因此,本章针对协作 A接收端考虑不完全信道估计,分析了平均 BER 性能,研究了估计错误对系统性能还基于近似 BER 表达式,利用梯度下降法和卡尔丹公式给出次优功率分配方案基于估计错误的系统模型章考虑一种基于 AF 协作协议的协作 SM 系统。该系统模型如图 3.1 所示,其包的三个节点,除中继考虑单根天线外,源和目的分别配有 Nt和 Nr根天线。在(MNt)个比特,经过 SM 映射,log2Nt个比特选择被激活的天线序号,log2M 个比符号。则经映射后得到的发送信号表示为[29][0 0 0]Tiq qx x i 个元素 xq是该信号矢量中的唯一非零元素,同时 xq是 M 阶星座图中第 q 个符表示源端第 i 根天线被激活用于发送星座符号 xq。

估计错误


3.2 固定估计错误下 AF-SM 系统的平均 BER ( Nr=2, 4QAM, : : 1: 0.5sd sr rdd d d 3.3 可变估计错误下 AF-SM 系统的平均 BER ( Nr=2, 4QAM, : : 1: 0.5sd sr rdd d d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富勋;;混合动力汽车功率分配控制优化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年04期

2 喻伟雄;余群明;钟志华;周健;严钦山;;混合动力汽车功率分配装置的功率传动分析[J];汽车工程;2008年01期

3 张明博;;同轴型八支路等功率分配系统的设计[J];无线电工程;1987年06期

4 李芳;;不等功率分配阻抗变换器的设计与分析[J];科技资讯;2007年06期

5 郑敦祥;任意功率分配比的微波开关[J];电子科学学刊;1985年05期

6 李晖;朱晓翠;;一种组合天线优化选择与功率分配方法[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9年12期

7 刘通;刘宇;;多中继多用户网络中的功率分配策略[J];信息记录材料;2019年06期

8 寿文泽;;高信噪比下的舰船通信网络功率分配方法[J];舰船科学技术;2018年10期

9 Alfons Graf;Juergen Kositza;Tobias Raithel;;称雄业界的汽车功率分配技术[J];中国集成电路;2013年07期

10 于宝明;汤滟;刘磊;顾斌;;基于放大转发模式的配电监测传感网的功率分配优化[J];低压电器;2011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蕾;双向协作网络的中继选择及功率分配优化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冯涵哲;分布式雷达组网目标定位功率分配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3 张国立;现货市场功率分配问题模型及其求解算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4 陈雷;全双工无线通信网络功率分配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5 潘石;基于OFDM的认知无线电网络的功率分配[D];吉林大学;2017年

6 蒋卫恒;基于协作的无线窃听信道安全通信与功率分配[D];重庆大学;2015年

7 王辉;协作通信关键技术[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8 王成金;蜂窝网视频分层协同中继组播的信道容量分析和功率分配优化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9 陈煜;无线异构网的高效自适应资源分配与优化[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10 张二青;认知无线网络中资源管理与分配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亚波;新能源微网下通信系统智能用电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9年

2 樊利国;高性能小型化滤波功率分配电路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3 邓天垠;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中功率分配及用户分组算法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8年

4 狄那;大容量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功率分配策略及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5 方莹;大规模MIMO系统容量分析和功率分配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9年

6 方锦龙;非授权频段基于非正交多址的M2M无线资源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7 代云霞;SCMA系统中基于能效的资源分配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

8 刘莹莉;基于压缩感知的稀疏叠加码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

9 潘青;协作空间调制系统中自适应功率分配与物理层安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10 文犇犇;基于非正交多址的毫米波系统中能效功率分配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45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845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b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