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通信技术专业中高职三二分段课程衔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1 02:04
   广东省正积极推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中高职三二分段项目中的通信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对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职业教育政策进行解读,对职业学校通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探求广东省中高职通信技术专业三二分段课程衔接的目标定位与内容结构的特色。三二分段课程衔接不但目标在层次上呈现一体化、在定位上更具有明确性的特点;同时,三二分段课程衔接的体系在组织架构方面体现出均衡性与灵活性、在整合方面呈现螺旋上升的特点。笔者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走访试点学校,并分析现有部分文献,发现很多试点学校通信技术专业在实施课程衔接方案时,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仍然得不到有效实施,如课程内容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缺乏有效衔接、课程设置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针对性不强、现有课程标准无法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进行有效指导等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1)对接学校之间沟通不到位(2)人才培养规格分析脱离实际(3)衔接体系缺乏有实效性的顶层设计。因此,中高职院校间应加强交流,根据“职业带”理论对人才的规格进行合理分析,同时有关部门尽快拟定相关的指导性文件,制定统一的职业核心能力标准等,这些都是当前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重要内容。分析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是制定完善的中高职三二分段课程衔接方案的基石,因此,本文以通信工程技术员岗位为例进行剖析,针对其不同的能力模块选择合适的课程模式,设计课程衔接方案。
【学位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712.3;TN91-4
【部分图文】:

专业设置,课程,通信技术,岗位


图 3.4 通信技术专业主要面向的岗位学校应根据每个专业设置对应的课程,最重要的是、科学。结合表 3.3,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修课程,让同学们在掌握基础知识,深化专业知识这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当同学们掌握了自己专业身的兴趣和条件就能基本确定自己未来要从事的岗确定自己的职业后除了学习基础课程外还应该重,多搜集有关自己专业的知识去学习,注重理论与专业技能,科学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位专业能力的培养专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可采用“项目课程”作为是以“项目”的模式开展的。项目课程是指参考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峰;;基于跨校联动的中小学课程衔接实践[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年05期

2 邢江勇;王力群;;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研究——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J];黑河教育;2016年12期

3 柳伟;王英;朱学坤;;中高职道桥专业课程衔接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教育;2017年04期

4 宋莉莉;;基于对口单招的中职与大学课程衔接探究——以江苏对口单招纺织服装专业为例[J];江苏教育;2017年44期

5 刘静;;幼小外语课程衔接中日比较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6 王皆佳;;基于“3+3”中高职衔接的汽车专业课程衔接研究[J];启迪与智慧(中);2019年11期

7 刘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年22期

8 徐辉;彭郅洁;王诗诗;;中本贯通英语课程衔接探讨[J];知音励志;2016年16期

9 丁念金;;课程衔接考虑的主要维度[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7年Z1期

10 陆永健;;中职与应用型本科课程衔接模式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年3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大辉;通信技术专业中高职三二分段课程衔接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年

2 郭红燕;高中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衔接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3 覃才尧;中高职院校“3+2”课程衔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年

4 贺文文;广西本科对口中职自主招生背景下课程衔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年

5 陈思佳;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下的课程衔接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6 李婷;职业教育“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的管理机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7 单忠江;高中、大学课程衔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7年

8 张龙伟;中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衔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罗会知;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勉;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494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8494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9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