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非理想条件下的稳健波束形成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8 12:54
   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作为阵列信号处理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广泛应用于雷达、声呐、无线通信、语音信号处理、医疗成像等领域。相比于数据独立的波束形成方法,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能力以及干扰抑制能力等。实际阵列系统中面临着各种非理想因素,对阵列信号处理波束形成技术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如信号传播的畸变、阵列的形变、阵元的幅度和相位起伏、回波数据统计分布的变化等等。因此,实际的阵列波束形成必须要解决不同应用环境下的适用性和稳健性问题。现有的一些稳健波束形成方法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在非理想条件下性能恶化问题,但是也都有各自的局限性。本文针对现有波束形成方法所面临的期望目标信号方向矢量严重失配、约束参数选择困难、回波数据统计分布变化、约束矢量失配等问题,开展非理想条件下的稳健波束形成方法研究,并将稳健方法应用于空时自适应处理。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点概括如下:1、针对传统单不确定集约束的稳健波束形成方法存在的不确定集尺寸参数选择难且在方向矢量误差较大时性能损失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不确定集约束的稳健波束形成方法。与传统的稳健方法不同,该方法利用多个小不确定集合去覆盖整个大的不确定区域。由于原始问题是一个非线性非凸约束的二次优化问题,提出了两种迭代方法进行求解。第一种方法将原问题重排变换至高维空间,然后利用半正定松弛技术来重构问题,最终通过循环迭代求得波束形成器的自适应权矢量。第二种方法引入多个辅助变量,然后利用半正定松弛技术将问题中的非线性项通过一阶泰勒展开近似为线性项。在期望目标信号方向矢量误差很大时,所提方法提供了很好的稳健性以及很高的输出信干噪比。2、针对非高斯信号环境二阶统计量描述在波束形成中造成的干扰抑制剩余和输出性能损失问题,提出了基于最小离差无失真响应的稳健波束形成方法,并结合期望目标信号的方向矢量严重失配情况,通过最小化阵列输出离差的同时施加多个不确定集约束来解决此问题。由于多不确定集约束,原始问题是一个非凸的?_p范数最小化问题,提出了一种迭代的投影梯度算法将原问题转变为非凸二次约束二次规划问题。在每一步迭代中,首先引入一个辅助变量,将问题重排转化至高维空间,然后利用半正定松弛技术重构此问题进行求解。得到的权值在每一步迭代中沿着梯度方向进行更新,并投影到问题的可行域。在非高斯信号环境下,当存在大的方向矢量误差时,相比于其它所有基于最小方差准则以及基于最小离差准则设计的方法,所提波束形成方法可显著提高系统的输出信干噪比。3、针对机载雷达探测超低空目标时,由于超低空目标与环境之间的耦合多径效应,产生的“镜像”虚假目标严重恶化协方差矩阵估计和运动目标检测性能问题,将稳健的波束形成方法应用于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提出了基于时域优化的多点联合幅相约束的稳健空时自适应处理方法。首先给出了超低空目标环境下的信号模型,分析了超低空目标及其“镜像”目标引入的多普勒扩展特性。通过在待检测目标位置临近的空间和时间二维域内多点采用幅度和相位的联合约束,并基于保形约束设计了主瓣响应矢量,推导了空间和时间二维响应矢量的解析解,实现了STAP二维响应的主瓣保形,克服目标多径效应造成的检测性能损失。
【学位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N911.7
【部分图文】:

示意图,超视距雷达,美国


第一章 绪论AN/FPS-118 是第一部实战型超视距雷达,于 1987 年交付美国空军并部署于缅因州。AN/FPS-118 雷达工作频率为 5~28MHz,发射天线长度为 1 公里,接收天线长度为 1.5公里,可覆盖 500 到 1800 海里的 180°扇形区域,探测高度为 60~350 公里,能够在远距离处发现低空目标。图 1.1(a)给出了 AN/FPS-118 雷达的天线阵,图 1.1(b)给出了其探测覆盖范围的示意图。随后雷声公司研制的机动式超视距雷达 AN/TPS-71成本更低、精度更高,能运至全球任何地方。荷兰电信设备公司 Signaal 所研制的远程监视雷达 SMART-L(Signaal Multibeam Acquisition Radar for Tracking, L band)工作在 L 波段(见图 1.2),拥有一块 8 米长的框架,包含 24 个天线阵元(16 个阵元用于发射,24 个阵元用于接收),可在 400 公里内跟踪 1000 多个空中目标。日本三菱电子公司研制的 OPS-24 三维对空搜索雷达工作于 D 波段,能实现俯仰方向上的电子扫描,可在 210 公里内同时跟踪 150 个目标。瑞典爱立信微波系统公司(现已并入萨博集团公司 Saab)研发的“长颈鹿”捷变多波束雷达系统是一种多用途防空搜索雷达,工作于 C 波段,可快速部署,已应用于多个防空导弹系统。

雷达图,瑞典,雷达,超视距雷达


瑞典SMART-L雷达

雷达图,雷达,美国,宙斯盾


美国AN/SPY-1雷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光义;;数字波束形成方法在圆形阵列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雷达;1989年02期

2 李冰;汪永明;黄海宁;;基于时域解析估计的多重信号分类波束形成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9年08期

3 汪小叶;阳召成;黄建军;黄敬雄;;脉冲噪声下加权稀疏约束稳健波束形成方法[J];信号处理;2017年03期

4 郭肃丽;夏双志;刘云飞;;稳健的宽带信号接收波束形成方法[J];载人航天;2013年06期

5 罗永健,俞根苗,张守宏,朱敏;基于确知波形的宽带宽角相控阵发射波束形成方法[J];电子学报;2003年03期

6 范永胜;李玉婷;;移动云计算中非集中式波束形成方法的应用[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8期

7 程翥;李双勋;薛鸿印;皇甫堪;;一种简化的单约束波束形成方法[J];系统仿真学报;2007年12期

8 罗玉兰;景永刚;许伟杰;;多波束形成方法及其实现[J];声学技术;2007年02期

9 曹运合;张守宏;王胜华;尚海燕;罗永健;;基于拉伸处理的宽带频域接收波束形成方法[J];电波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10 周志伟;王志国;;一种分布式数字多波束形成方法[J];数字通信世界;201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冯阳;非理想条件下的稳健波束形成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贾海青;时域地震多波束形成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葛利华;基于接收阵列的时域地震波束形成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吴梦;MIMO雷达稳健参数估计与波束形成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丁浩;可识别声源深度的三维声聚焦波束形成方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6 许梦玲;医学超声成像中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7 孙学军;阵列信号处理的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马静艳;利用信号非圆特征的鲁棒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玮玮;宽带阵列信号DOA估计及恒定束宽波束形成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杨松涛;矢量阵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3 宋健;余弦振幅加权定向地震波束形成方法[D];吉林大学;2015年

4 唐建生;时域宽带波束形成方法及实验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5 王良;基于四阶累计量的逆波束形成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6 王娟;稳健宽带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07年

7 狄晶莹;子阵级相控阵发射波束形成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8 杨蕾;时延、相移波束形成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9 赵芳芳;波束形成方法在噪声源识别应用中的仿真和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邹洲;信号个数估计和波束形成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601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8601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f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