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预警雷达杂波干扰抑制及性能评估
【学位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N974;V243.2
【部分图文】:
为选型提供依据。(a) 美国全球鹰无人机 (b) 美国掠食者无人机图1.1 无人机外形图1.2 研究历史与现状预警机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70 年来,预警机已历经考验,通过大大小小的战争证明了自身的价值。在军事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共同作用下,其定位、产品形态和技术形态均发生了重大和深刻的变化。预警机大致可划分为三代。第一代预警机采用脉冲-多普勒雷达技术,使得雷达升空后仍可以探测强杂波背景下的低空目标,其载机普遍为中小型飞机,无法搭载大型设备,因此探测距离不远。第二代预警机以俄罗斯海军的 A-50 预警机和美国空军的 E-2、E-3 系列为代表[5],普遍使用大型飞机作为载机平台以搭载更多的相关设备和工作人员[7]。此时预警机形态发生了很大改变,变得更加多元化。第二代预警机努力降低天线副瓣
对应的多普勒频率也为负。从图中可以看出近程距离多普勒线发生明显弯曲,这同样表明了近程杂波的距离非平稳性。图2.8 距离多普勒线2.3 空时自适应处理基本原理及方法2.3.1 全空时自适应处理基本原理Brennan 等在 1970 年提出了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方法[15],其主要原理是将空域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推广到空时二维域中,形成最优空时自适应处理。其主要原理如图 2.9 所示。
(a) “背鳍”阵天线外观结构图 (b) “背鳍”阵天线内部结构图图4.3 “背鳍”阵天线结构示意图4、水平天线阵预警机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了小型化、集群化、持久化和无人化[12],高空长航时无人机这种新兴的军事装备具有生产成本低、易形成规模、全天时工作以及无驾驶人员等特点,可以很好地满足预警机的发展要求。但是由于该类无人机本身结构及载荷限制,很难安装上述天线设备。图 4.4(a)展示了某型号的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根据该类无人机具有较大机翼的特点,可以在无人机的机翼下表面水平安装相控阵天线,其天线安装形式如图 4.4(b)所示。波束以一定下视角斜下视扫描,实现对载机下方 360°方位扫描。载机轴向机翼相控阵天线(a) 某型号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外观图 (b) 水平阵天线结构仰视图图4.4 水平天线阵结构示意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勇;;直升机载预警雷达试验系统[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吴洪;王永良;;双基地机载预警雷达杂波建模与分析[J];电子学报;2006年12期
3 陈玲,李明;机载预警雷达在俄罗斯的研制及发展[J];现代防御技术;1995年01期
4 William C.Morchin;Stephen L.Johnston;吕连元;;现代机载预警雷达[J];电子对抗技术;1991年03期
5 石嘉晖;;机载预警雷达的发展与技术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18年07期
6 刘波;;机载预警雷达对海快速稳定跟踪方法[J];雷达科学与技术;2016年06期
7 马健;樊养余;;机载预警雷达作用距离对探测效能的影响[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5年11期
8 王亮;王英泓;邹永杰;周文;;机载预警雷达探测能力及干扰方法研究[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5年06期
9 余楠;王瑛;;美军机载预警雷达发展历程浅述[J];今日科苑;2009年14期
10 王永良,魏进武,陈建文;双基地机载预警雷达空时二维杂波建模及杂波特性分析[J];电子学报;2001年S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晁逸群;机载预警雷达杂波干扰抑制及性能评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郑诗雨;基于GPU的机载预警雷达信号处理方法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3 李杰;机载预警雷达目标跟踪方法研究与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4 王永明;某机载预警雷达对抗仿真训练系统体系结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段蕾;机载预警雷达综合显控技术和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6 刘宣华;机载预警雷达模拟器控制台设计与实现[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7 刘新飞;机载预警雷达主动探测空间动态性能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8 刘飞腾;机载预警雷达试飞检验方法的系统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张文康;机载预警雷达波形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廖晖;机载预警雷达∑△G-STAP算法研究及工程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643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864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