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光通信系统中光锁相环技术与调制格式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5 15:39
   随着互联网业务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人们对数据流量的需求出现了持续增长,给通信系统容量带来了与日俱增的压力。作为数据网络的核心,以及各项通信业务的基础,光通信系统正在成为科学研究的焦点,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光通信系统中,相干检测是实现系统高灵敏度和带外噪声高抑制的最佳解决方案。与基于数字信号处理(DSP)的数字相干检测方案相比,光锁相环(OPLL)技术能够实时地对光载波进行相位恢复,并打破数字相干检测方案在器件造价、功率消耗上的瓶颈,具有时延小、成本低、功效高的优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利用光载波的偏振分量和各偏振分量上的同相、正交分量,可以在相干光传输系统中构建四维(4D)信号空间,用于产生高频谱效率和高功率效率的调制格式,来提升相干光传输系统的性能。本论文围绕光通信系统中的OPLL技术和调制格式展开,由五部分的研究工作构成。这些研究工作的重要成果和创新点包括:1.对OPLL系统中环路参数设计和辅助捕获技术进行了研究。在理论层面,推导出了 OPLL的环路参数对其噪声性能影响的近似表达式,同时分析了环路参数对OPLL跟踪性能、自捕获性能的影响。这项工作为如何设计OPLL环路参数来实现高性能的OPLL系统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理论研究表明,在OPLL系统中使用辅助捕获技术十分必要,辅助捕获技术能够显著提升OPLL系统的捕获性能,同时保持其噪声性能和跟踪性能不受损害。基于理论研究,设计、制作了结构简单但性能可靠的辅助捕获电路模块,同时在副载波OPLL系统中验证了该电路模块的有效性。实验结果显示,该电路模块成功实现了 2.4GHz捕获范围、2MHz精度的辅助捕获功能。2.对光压控振荡器(OVCO)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分析科斯塔斯副载波OPLL系统对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信号的相干接收过程,在理论上创新地提出了评估OVCO性能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使用马赫-曾德尔调制器(MZM)和相位调制器的两种OVCO实现方案。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分别阐述了两种OVCO实现方案的特点,以及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实现这两种OVCO方案的最佳性能。这项研究工作对实验室中的OVCO设计和可商用的集成OVCO器件设计具有指导意义。3.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用于分析采样OPLL接收的相位调制光载无线(ROF)系统。在采样脉冲宽度不能忽略的情况下,该理论创新地实现了对采样OPLL系统稳定性的分析。该理论还给出了采样OPLL系统输出噪声基底和非线性失真的近似表达式。同时,理论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在系统仿真中得到了验证。这项研究工作,为用于相位调制ROF系统的采样OPLL接收机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框架。此外,在研究过程中还完成了采样OPLL系统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使用采样方案实现光域降频的有效性。4.提出了脉冲型Sagnac环结构的相位调制ROF系统。与传统Sagnac环结构ROF系统相比,该系统采用光脉冲作为载波,通过给Sagnac环内的相位调制器加载与光脉冲同步的驱动信号,可将环内的相位偏移调整至90度,使得系统对RF信号的基频进行响应。基于理论分析,设计并搭建了验证实验系统,该系统在1GHz到10GHz频率上展现出较平坦的频率响应。在实验中创新地设计了平衡接收结构,平衡接收结构让系统输出噪声基底降低了约8dB,测得系统输出噪声基底为-164dBm/Hz,仅高于光电探测器的散粒噪声基底约4dB,实验测得系统的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为104.8dB.Hz2/3。此外,为减小Sagnac环内相位调制器插入损耗的影响,创新地设计并制作了可双向放大的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将该双向放大EDFA应用到实验系统后,测得系统的SFDR提升了 3.1dB。5.完成了对6偏振态-四相相移键控(6P-QPSK)调制格式的理论研究。讨论了 6P-QPSK调制格式的原理和比特到符号的映射规则,提出了如何在该映射规则下产生恒定幅度的6P-QPSK信号。此外,研究了基于IQ调制器(IQM)和双驱动MZM调制器(DD-MZM)的两种发射机,并分析了使用这两种发射机产生恒定幅度的6P-QPSK信号对驱动电压的要求。这项研究工作可为6P-QPSK实验提供理论参考。
【学位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N929.1
【部分图文】:

单信道,光通信系统,光通信技术,传输容量


行业带来了一场革命。??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历经多次技术革新,光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增加了??好几个量级,目前仍在不断的增长中。图1-1显示了从1986年到2018年的32??年间,科研用光通信实验、商用光通信设备的单信道传输速率和总传输容量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到单信道速率和传输总容量的巨大增长。截止目前,400Gb/s的??光通信传输模块己开始实现商用,各个厂商相继推出面向光学连接的400G芯片??组,己有研究团队报道单信道传输速率高于lTb/s的光通信传输实验[1,2]。??1980?1990?2000?2010?2020?2025??_,?1?1?1?1?1?1?1?1????Channel?ratej?2.5?Gb/s?10?Gb/s?40?Gb/s?100?Gb/s?400?Gb/s?lTVs>??System?type:?Single-span?Multi-span?(EDFAs)?Optically?routed?networks?SDON????1986?1990?1994?1998?2002?2006?2010?2014?2018?2020?2025??图1-1研究用、商用光通信系统的单信道速率和传输容量发展记录图??在光通信技术发展初期,系统主要釆用的是幅度调制/直接检测IM/DD??(Intensity?Modulation/Direct?Detection)的传输方案。在1987年就己经生产丨丨丨单??信道速率为1.7Gb/s,传输距离达50km的商用光通信模块。为了满足人们对传??输容量的需求

框图,论文结构,框图


振光信号的相位紧紧跟随上接收光信号的相位,在光域实时地实复。模拟相干接收方案的实质是实时地完成对同步损伤的补偿。相接收方案,基于OPLL技术的模拟相干接收方案,在系统体积、有明显的优势[11?。这种接收方案的缺点是不能实现对光纤传输传输信号是宽带信号时,系统的性能会因为长距离光纤传输损伤在一些对灵敏度有高要求,又无法使用光中继,同时对系统的杂度有严格限制的宽带信号光传输系统,如星空间的光通信系统收方案也是不错的选择。此外,在WDM系统中,OPLL技术可以频率间隔的子信道[13]。在相位调制光载无线ROF?(Radio?Over?HbOPLL技术能够缓解相位解调过程中产生的非线性,大大提升RO范围性能114]。??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论文由五部分研究工作构成,共分为八个章节,图1-3显示了论文

原理图,受电,输出频率,原理图


副载波OPLL方案作为OPLL技术的重要分支,副载波OPLL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光压控振荡器OVCO。OVCO由射频压控振荡器(RF-VCO)、驱动??器、外调制器和激光器构成,其原理图如图2-2所示。??七⑴??丄??OVCO??RF-VCO??-)?Driver?E?----->????—i—?O?—>???Em(t)??^???Laser??^?Modulator??>EL〇(t)??图2-2?OVCO的原理图??在OVCO中,RF-VCO的输出频率%受电压f/c(/)控制。??^vco?—?^-o^c?(0?(2-1)??其中,呌是RF-VCO的输出中心频率,尺。(rad/s.V)是RF-VCO的调节系数。??RF-VCO的输出信号经过驱动器放大后,在调制器中对光载波进行调制,此时调??制器的归一化传输函数r是:??m=co??T=H?an>?^p(jm^yco〇?(2-2)??"7=—〇0??1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棱;;我国光通信系统技术与5G业务承载[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年09期

2 田勐;;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设计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7年04期

3 徐小华;程德芳;王清;;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探究[J];激光杂志;2016年01期

4 王文庭;吉清明;;基于光通信系统的前向纠错技术研究[J];通信对抗;2007年01期

5 程甜华;方安安;;一种改进的高速可见光通信系统信道均衡算法[J];现代科学仪器;2013年03期

6 曾瑛;光通信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J];电力系统通信;2001年02期

7 汤树成,李唐军;光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克服技术[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01年06期

8 文汇;光通信系统成为美国高科技领域新宠[J];广东通信技术;2000年10期

9 谭立英,马晶,黄波;卫星光通信系统及其发展[J];电信科学;1999年01期

10 宋敏杰,汪杰堂;浅议DWDM光通信系统测试[J];四川通信技术;199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丁;光通信系统中光锁相环技术与调制格式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年

2 Rao Kashif;基于室内可见光的混合通信系统研究与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3 游春霞;煤矿工作面可见光通信系统光源布局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

4 袁建国;高速超长距离光通信系统中超强FEC码型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杨欣华;可见光通信系统建模与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王金元;可见光通信系统容量分析与星座设计[D];东南大学;2015年

7 何胜阳;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施政;可见光通信系统的集成芯片设计及其关键器件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9 张明轩;无线可见光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10 赵芳;基于单模光纤耦合自差探测星间光通信系统接收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方流;基于短距离光通信系统的新型调制格式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2 闫俊松;可见光通信系统发射模块的关键集成电路设计[D];天津大学;2017年

3 宋紫毓;可见光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侨大学;2017年

4 李涛;高速可见光通信系统研究与实现[D];东南大学;2016年

5 汪珍妮;基于OFDM的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贾银杰;基于FPGA的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物理层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7 叶胜;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原桂龙;前向纠错编码和偏振扰偏器在160Gb/s高速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单元源;波分遥泵光通信系统优化软件开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10 徐达武;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信道测量与建模[D];东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71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871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8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