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信系统中光锁相环技术与调制格式的研究
【学位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N929.1
【部分图文】:
行业带来了一场革命。??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历经多次技术革新,光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增加了??好几个量级,目前仍在不断的增长中。图1-1显示了从1986年到2018年的32??年间,科研用光通信实验、商用光通信设备的单信道传输速率和总传输容量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到单信道速率和传输总容量的巨大增长。截止目前,400Gb/s的??光通信传输模块己开始实现商用,各个厂商相继推出面向光学连接的400G芯片??组,己有研究团队报道单信道传输速率高于lTb/s的光通信传输实验[1,2]。??1980?1990?2000?2010?2020?2025??_,?1?1?1?1?1?1?1?1????Channel?ratej?2.5?Gb/s?10?Gb/s?40?Gb/s?100?Gb/s?400?Gb/s?lTVs>??System?type:?Single-span?Multi-span?(EDFAs)?Optically?routed?networks?SDON????1986?1990?1994?1998?2002?2006?2010?2014?2018?2020?2025??图1-1研究用、商用光通信系统的单信道速率和传输容量发展记录图??在光通信技术发展初期,系统主要釆用的是幅度调制/直接检测IM/DD??(Intensity?Modulation/Direct?Detection)的传输方案。在1987年就己经生产丨丨丨单??信道速率为1.7Gb/s,传输距离达50km的商用光通信模块。为了满足人们对传??输容量的需求
振光信号的相位紧紧跟随上接收光信号的相位,在光域实时地实复。模拟相干接收方案的实质是实时地完成对同步损伤的补偿。相接收方案,基于OPLL技术的模拟相干接收方案,在系统体积、有明显的优势[11?。这种接收方案的缺点是不能实现对光纤传输传输信号是宽带信号时,系统的性能会因为长距离光纤传输损伤在一些对灵敏度有高要求,又无法使用光中继,同时对系统的杂度有严格限制的宽带信号光传输系统,如星空间的光通信系统收方案也是不错的选择。此外,在WDM系统中,OPLL技术可以频率间隔的子信道[13]。在相位调制光载无线ROF?(Radio?Over?HbOPLL技术能够缓解相位解调过程中产生的非线性,大大提升RO范围性能114]。??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论文由五部分研究工作构成,共分为八个章节,图1-3显示了论文
副载波OPLL方案作为OPLL技术的重要分支,副载波OPLL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光压控振荡器OVCO。OVCO由射频压控振荡器(RF-VCO)、驱动??器、外调制器和激光器构成,其原理图如图2-2所示。??七⑴??丄??OVCO??RF-VCO??-)?Driver?E?----->????—i—?O?—>???Em(t)??^???Laser??^?Modulator??>EL〇(t)??图2-2?OVCO的原理图??在OVCO中,RF-VCO的输出频率%受电压f/c(/)控制。??^vco?—?^-o^c?(0?(2-1)??其中,呌是RF-VCO的输出中心频率,尺。(rad/s.V)是RF-VCO的调节系数。??RF-VCO的输出信号经过驱动器放大后,在调制器中对光载波进行调制,此时调??制器的归一化传输函数r是:??m=co??T=H?an>?^p(jm^yco〇?(2-2)??"7=—〇0??1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棱;;我国光通信系统技术与5G业务承载[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年09期
2 田勐;;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设计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7年04期
3 徐小华;程德芳;王清;;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探究[J];激光杂志;2016年01期
4 王文庭;吉清明;;基于光通信系统的前向纠错技术研究[J];通信对抗;2007年01期
5 程甜华;方安安;;一种改进的高速可见光通信系统信道均衡算法[J];现代科学仪器;2013年03期
6 曾瑛;光通信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J];电力系统通信;2001年02期
7 汤树成,李唐军;光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克服技术[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01年06期
8 文汇;光通信系统成为美国高科技领域新宠[J];广东通信技术;2000年10期
9 谭立英,马晶,黄波;卫星光通信系统及其发展[J];电信科学;1999年01期
10 宋敏杰,汪杰堂;浅议DWDM光通信系统测试[J];四川通信技术;199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丁;光通信系统中光锁相环技术与调制格式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年
2 Rao Kashif;基于室内可见光的混合通信系统研究与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3 游春霞;煤矿工作面可见光通信系统光源布局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
4 袁建国;高速超长距离光通信系统中超强FEC码型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杨欣华;可见光通信系统建模与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王金元;可见光通信系统容量分析与星座设计[D];东南大学;2015年
7 何胜阳;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施政;可见光通信系统的集成芯片设计及其关键器件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9 张明轩;无线可见光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10 赵芳;基于单模光纤耦合自差探测星间光通信系统接收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方流;基于短距离光通信系统的新型调制格式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2 闫俊松;可见光通信系统发射模块的关键集成电路设计[D];天津大学;2017年
3 宋紫毓;可见光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侨大学;2017年
4 李涛;高速可见光通信系统研究与实现[D];东南大学;2016年
5 汪珍妮;基于OFDM的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贾银杰;基于FPGA的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物理层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7 叶胜;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原桂龙;前向纠错编码和偏振扰偏器在160Gb/s高速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单元源;波分遥泵光通信系统优化软件开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10 徐达武;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信道测量与建模[D];东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718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871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