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编码调制相干光传输系统的概率整形等关键技术研究与设计

发布时间:2020-11-10 02:25
   随着互联网对通信带宽需求的急速增长,高速大容量的相干光通信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编码调制技术通过对编码和调制进行联合设计,在不扩展频谱占用的条件下提高了系统容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概率整形与编码调制联合,可以在不影响编码调制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OSNR容限,增大信号传输距离,同时还可以细颗粒度地改变系统传输速率。但是目前已报道的概率整形方案存在效率低、灵活性差、实现复杂度高等不足。本论文主要对相干光传输编码调制系统中的概率整形编码方案以及概率整形与编码调制结合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第一,针对概率整形编码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增益概率整形编码调制方案”。方案中的高增益概率整形编码方案使用了新型符号映射方式,在比特级别对输入信息进行分布匹配。同时,使用了输入分布保持的比特交织方案,将所提概率整形方案与传统的BICM均匀分布编码调制方案结合,进一步扩大OSNR容限。根据理论分析,高增益概率整形编码调制方案使用6.7%冗余,高效率地将星座点的最小平均欧氏距离扩大14%。光传输仿真结果表明,在平均发送功率相同且码率相同的条件下,译码后误码率为1E-5时,所提高增益概率整形方案可带来0.28dB的OSNR编码增益。光纤跨段仿真结果中,互信息为3.2bits/symbol时,所提高增益概率整形方案传输距离可增加8.2%,相比于已报导的概率整形方案,单位冗余带来的距离增益增加了39%。第二,针对基于调制格式变化的速率自适应方案的弹性光网络中,硬件实现复杂度高和信息速率调节颗粒度较大的缺陷,我们提出了一种“速率自适应概率整形编码调制方案”。该方案通过“取反-标记”的方法,改变了不同功率等级星座点的发送概率,实现了对信息输入分布的匹配。同时,由于不同冗余量可以带来不同程度的分布匹配效果,该方案通过引入0%至20%不等的冗余量,实现了对信息速率从0%到16.7%的调整,以较低的硬件复杂度实现了信道容量的最大化使用的效果。在使用冗余量为4%至20%之间时,调制颗粒度为系统波特率的0.7%至6.8%。光传输仿真结果表明,在使用了20%冗余的情况下,译码后误码率为1E-5时,速率自适应概率整形编码调制方案后较未使用概率整形的传统编码调制方案,可获得最高1.6dB的OSNR增益。第三,为了验证所提的“高增益概率整形编码调制方案”和“速率自适应概率整形编码调制方案”的可行性,我们搭建离线偏振复用相干光传输实验系统,分别对所提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调制格式为PM-16QAM,波特率为12GBaud。同时,配合通过统计误符号率的统计方法,可以降低OSNR测量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高增益概率整形编码调制方案”实验中,当译码后误码率为1E-4时,相比于总冗余相同的传统编码调制方案,高增益概率整形编码调制方案获得了额外的约0.15dB的OSNR增益;在“速率自适应概率整形编码调制方案”实验中,概率整形编码冗余为20%、7.7%和2.2%时,码率分别为0.694,0.774和0.815,相比于不使用概率整形码率为0.833的均匀分布编码调制方案,当译码后误码率为1E-5时,分别获得了 1.7dB、1.3dB和0.6dB的OSNR增益。实验结果验证了两种方案的可行性,两种方案在实验条件下,均达到了较好的概率整形增益效果。
【学位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N929.1
【部分图文】:

系统模型图,系统模型,比特交织


实现难度比较大。??与TCM系统的思想相反,BICM系统提出了分离编码与调制,并在两者之间??加入比特交织器的思想。BICM系统的结构如图2-1所示,是整个系统模块分明、??设计简单,同时可以分别对编码器、比特交织器和调制器进行单独优化,根据系??统要求实现多种不同的编码和调制的组合方案。相比于MLC系统,BICM系统在??实际的应用中,接收到的信息比特可来自于不同的子信道,因此子信道实际情况??的非理想化,不会对系统产生较大影响。??—?编码器一?比特交织器一?调制器一——I??白:?:,信道??讀g渠I?译码器崎一解穷^、器解调器^?I—??图2-1?BICM系统模型??通过分析,我们权衡光通信系统中的三种主流技术的误码性能、硬件实现的??复杂度、与概率整形方案的整合能力等方面的表现,结合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认为在编码调制相干光通信系统中

结构图,编码调制,光通信系统,结构图


2.2高增益概率整形BICM编码调制方案设计??2.2.1方案整体结构设计??结合概率整形的BICM编码调制相关光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2-2所示。??“概率整形编码器”使用了后文2.2.3中介绍的概率整形编码方法,将需要均匀??分布的发送信息序列匹配成类高斯分布的符号序列。“反交织器”、“LDPC编码器”??和"交织器”这三个模块共同组成了后文2.2.5所述的保持分布不变的LDPC编码??与比特交织模块。调制器根据后文2.2.2所述的格雷映射规则,将比特序列映射??成16QAM符号。光发射机为偏振复用相干光发射机,传输跨段由标准单模光纤??(Standard?Single-Mode?Fiber,SSMF)与掺辑光纤放大器(Erbium-Doped?nber??Amplifier,EDFA)组成,光接收机为偏振复用相关光接收机。DSP处理器用于补??偿光信道中的损伤,包括IQ正交失衡补偿、固定色散补偿、频偏估计与补偿、??相偏补偿等。DSP处理器之后的模块,图2-2右方所示,与发送端的功能能相反,??对DSP处理器输出的接收到的符号序列进行处理

序列,星座,功率等级,概率


本文以16-QAM为例,为了配合概率整形,在满足格雷准则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一种在符号的比特层面就对符号所在星座点的能量等级有较大辨识度的??映射规则,如图2-3所示。??Q?‘????#?#?#?功率等级1??1100?0100?0101?1101??功率等级2??????????功率菩级3??1000?0000?0001?1001??r???????????1010?0010?0011?1011???????????1110?0110?0111?1111??图2-3适用于概率整形的16-QAM格雷映射规则??根据发送星座点表示的符号所需要的能量,可以将16QAM星座点分成3个??功率等级。可以从图2-3可以看出,使用这种映射规则时,通过每个符号前两个??比特即可得知该符号所处的功率等级,如前两个比特“00”代表功率等级1,"01”??或者“10”功率等级2,而“11”表示功率等级3。任意16-QAM符号的前两个比特??只有4种情况:"00”、“01”、"10”和“11",只需要改变这4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即可实现对输入分布的控制。这种映射规则大大减轻了概率整形编码的工作量,??同时也是本文提出的两种概率整形方案的基础。??2.2.3输入分布概率整形编码规则??如1.1.2所述,在功率受限的AWGN信道当中,高斯分布是最佳的输入分布。??而我们需要传输的信息比特序列是随机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劲松,陈常嘉,冯锡生,靳海云;MSK上的格状编码调制[J];电信科学;1988年12期

2 薛荣华;;格状编码调制——高效数字调制新方法[J];遥测遥控;1989年01期

3 王婷;田凤;崔岩松;;面向5G前传网络的编码调制技术[J];软件;2019年06期

4 朱小景,祁玉生;自适应格状编码调制[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5 陈丽;乐光新;;一种新的格状编码调制方式[J];北京邮电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6 谭迎宾;编码调制方法的比较[J];邮电技术资料;1976年02期

7 杨柳;郭道省;叶展;谢斯林;王雅慧;张邦宁;;卫星通信系统中编码调制模式分配算法[J];应用科学学报;2016年04期

8 唐金花,马汝星,朱小富;格状编码调制(TCM)的性能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徐文进,李兴江,袁东风;结合Turbo码的多级编码调制研究介绍[J];山东电子;2003年03期

10 谭立军;李乐民;李宝扬;;高速短波数传中编码调制合一技术的应用[J];计算机与网络;199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冬冬;相干光通信系统中基于QC-LDPC码的编码调制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年

2 芮华;联合编码调制理论及系统优化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3 黄杰;高速数据传输中的低密度校验(LDPC)编码调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李杨;基于稀疏因子图的联合编码调制优化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5 翁玮文;基于DCT的OFDM编码调制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林明;基于级联编码调制的光纤通信系统误码性能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6年

7 王凯民;湍流信道下FSO系统编码调制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6年

8 崔浩;无线通信中的无缝自适应技术[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9 于大伟;模分复用光传输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10 王鹏军;数字调频广播的信道编码和调制联合优化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齐佳;编码调制相干光传输系统的概率整形等关键技术研究与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2 唐星;带宽有效编码调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琚琛;高阶调制光传输系统中多级编码调制技术研究与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

4 蒋佳人;卫星通信中的新型编码调制技术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

5 张昊;LDPC码及其在编码调制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D];复旦大学;2008年

6 高明;LDPC编码调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屈宇澄;高移动性无线通信中的编码调制系统性能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王闯;DVB-T编码调制的仿真和FPGA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9 刘元;编码调制技术的研究以及TCM的应用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10 代宜君;卫星高效编码调制体制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77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877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d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