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U性能测试及误差补偿技术研究
【学位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N96
【部分图文】:
光纤陀螺中,增大光程的方式便是采用多匝线圈。假设采用,环形光路的光程变为 L NL0,根据公式(2.6),可知闭合光路中产生为: N cLRN4公式(2.7)知,环形光路的半径 R 保持一致,改变光纤线圈匝数提高了而增大了环形光路的相位差。纤陀螺光路主要包括光源、分束器和光纤线圈,因此,光纤陀螺的的基本为: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分束器时变成两束,这两束光在光纤线圈相向传播束器,并且在分束器处发生干涉,之后进入光电探测器;当光纤线圈的法率时,会发生 Sagnac 效应产生相位差;发生干涉时,光强会产生变化,检测出光强的变化,进而计算出输入的角速率[44]。
17图 2-6 石英挠性加速度计的实验流程图度计的零偏分析计的零偏稳定性是能其性能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外界输入加速度为零时,加速度计的输出量围绕其均程中,通过计算零偏稳定性来定量分析它的性能。:石英挠性加速度计组件、六面体夹具、大理石平:包含石英挠性加速度计的光纤 IMU 安装固连在六
及通过上位机软件进行实时补偿误差对提高系统实际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捷联惯性导航系统进行标定[46-48]的目的是建立惯性元件输出量的数学模模型参数。在捷联惯性导航系统中,按标定层次可以分为系统级标定和元件级标定直接利用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输出作为观测量,采用最小二乘拟参数,本章对元件级标定进行研究。性元件误差参数模型性元件的输出误差指陀螺和加速度计的安装误差、标度因数误差、零偏等,是惯导元件的主要误差项。由于惯性元件的精度主要是在静态条件下此本文将会对一些误差参数详细建模分析,且只考虑惯性元件的静态误联惯性导航系统的惯性元件误差补偿如图 3-1,其中光纤陀螺的误差项包标度因数误差和安装误差,加速度计误差项包括零位偏置、标度因数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矽立科技交付第5亿颗加速度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9年01期
2 刘越;周志卫;刘芳;;低频加速度计在特定温度下的灵敏度修正方法研究[J];中国测试;2018年S1期
3 鲍海飞;宋朝辉;李昕欣;;高量程加速度计横向各向异性响应的自由落杆冲击评估法(英文)[J];微纳电子技术;2019年09期
4 张阳;党建军;冯东棉;李军朔;;石英加速度计失准角超差分析及解决方案[J];空间电子技术;2019年05期
5 段然;;悬丝式惯性加速度计稳定性分析[J];电子质量;2017年12期
6 ;ADXL356/ADXL357三轴MEMS加速度计 美国ADI公司[J];传感器世界;2017年12期
7 范卫民;刘双杰;王丽爽;刘洪涛;赵忠海;史英智;;MEMS加速度计在防空导弹引信中的应用[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8年03期
8 江海清;郭冬梅;夏巍;倪小琦;郝辉;王鸣;;半导体激光自混合干涉加速度计测试技术研究[J];激光杂志;2018年04期
9 杜少林;陈鹏光;陈书钊;曾春华;陈剑鸣;;高成本和低成本MEMS加速度计性能比较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8年04期
10 雷荣福;;小型化加速度计的研制[J];仪器仪表用户;2018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青轩;冲击激励下加速度计动态建模及辨识方法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2 王晨;高灵敏度MEMS加速度计亚波长光栅及柔性梁的设计与优化[D];浙江大学;2018年
3 丁弘;MEMS谐振式加速度计灵敏度提升与量程自适应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4 蒋玉齐;高量程MEMS加速度计封装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4年
5 李博;基于共振隧穿结构介观压阻效应的纳机电加速度计研究[D];中北大学;2008年
6 杨杰;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加速度计构型研究与误差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张习文;微小型加速度计的精密装配及影响性能的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赵健;导航级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专用集成测控电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9 林巧;基于PGC的光纤传感技术在加速与弯曲测量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李洪银;下一代重力卫星新型无拖曳与姿态控制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志双;应用于电容式MEMS加速度计的高精度检测电路设计[D];湘潭大学;2019年
2 马丽琼;腕部佩戴Actigraph GT3X+加速度计评价成年人身体活动能量消耗预测方程的建立[D];上海体育学院;2019年
3 张国瑞;数字自检测MEMS加速度计接口电路芯片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4 廖方萍;加速度计监测高强度复杂运动能量消耗的模型构建与准确性评估[D];四川师范大学;2019年
5 杨世军;佩戴部位、活动类型影响加速度计能耗监测准确性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年
6 习先强;IMU性能测试及误差补偿技术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9年
7 韩瑞华;压电技术在芯片散热及加速度计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17年
8 仇磊;基于圆弧柔性铰链的链式FBG加速度计振动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9 刘德政;捷联惯导加速度计信号高精度采集与处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年
10 葛丽君;基于低轨卫星加速度计的大气密度反演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83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883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