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宽带脉冲雷达发射前端电路技术研究
【学位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N958
【部分图文】:
max图3.9 高阶网络匹配示意图图3.10 高阶匹配网络 S11仿真3.3.3 电阻负反馈技术负反馈技术自 1921 年被发现之后成为了模拟电路设计中广泛使用的技术。负反馈技术能够降低增益灵敏度,扩展带宽和改变输入输出端阻抗。其中,在射频应用中,负反馈技术对输入输出端阻抗的影响能够为放大器提供平坦的增益和良好的宽带匹配特性。图 3.11 显示了利用电阻负反馈技术实现的超宽带功率放大器[40]。该放大器使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4图4.6 脉冲产生逻辑不同工艺角仿真结果在本文中通过延时链逻辑产生窄脉冲与通过改变负载电容的方式一样,都是通过改变输出波形斜率改变延时。但是,输出波形的抖动性能与波形的过零点斜率成反比[44-45],大的延时同时对应较差的抖动性能。脉冲信号产生电路主要由延时单元、反相器和逻辑门等电路构成,其中延时单元电路决定了整个脉冲信号产生电路的噪声性能,需要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图 4.7 显示了延时单元用于噪声分析的原理框图。其中,C 代表输出节点寄生电容。当 Trigger 信号从低电平转换为高电平时,M2管导通
(4-8)图4.10 带反馈电阻共源共栅级输出 Gmax仿真结果同时,从图 4.10 中可以看出,在引入反馈电阻的条件下,单级增益达到 12dB 左右为一个较为合理的值。此外,考虑片内无源匹配网络和失配造成的损耗,为实现20dB 左右的增益,放大器应选择两级共源共栅结构。图 4.11 显示了本次超宽带功率放大器原理图。M1M2M3M4RF1CF1RF2CF2L2L1L3C3C1C2VDDVDDVDDVDDVBIASVBIASR1XY图4.11 本次设计超宽带功率放大器原理图4.4.2 功率输出级为实现 12.5dBm 饱和输出功率,在使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春林;强明辉;;超宽带脉冲信号的产生[J];大众科技;2010年11期
2 高凡;陈学卿;;超宽带脉冲产生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0年35期
3 胡君萍;刘永冲;杨杰;;基于频域的超宽带脉冲设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24期
4 陈裕权;;富士通研究所开发出采用0.13μm InP HEMT的超宽带脉冲雷达用RF芯片组[J];半导体信息;2007年02期
5 李慧;;超宽带脉冲通信技术研究[J];信息通信;2013年02期
6 杨周炳,孟凡宝,马弘舸,谢敏,陆巍,陈志刚,冯宗明,廖勇;高功率超宽带脉冲辐射实验装置研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08期
7 方纪辉;李伟伟;;一种简单的超宽带脉冲成型滤波器设计[J];大众科技;2008年09期
8 郝润芳;李鸿燕;王华奎;;基于Parks-McClellan算法的超宽带脉冲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17期
9 马立超;;超宽带脉冲信号产生方法的研究[J];移动通信;2012年S1期
10 朱精果;王宇;徐志明;;超宽带脉冲无线电在近距编队中的应用研究[J];飞行器测控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顺礼;超宽带脉冲网络和天线的特性表征与设计应用[D];东南大学;2015年
2 任玉超;随机粗糙表面电磁散射与逆散射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3 邹爱民;低频段脉冲探地雷达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庄陵;超宽带无线通信信号PSD研究及脉冲波形设计[D];重庆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凯;超宽带脉冲信号源技术研究[D];国防科技大学;2017年
2 陈龙;超宽带脉冲雷达接收前端电路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3 方凌;探地雷达收发电路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4 高吉;超宽带脉冲雷达发射前端电路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5 杜念伟;基于超宽带脉冲信号的车位感知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年
6 罗博文;基于光学环镜的超宽带脉冲处理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冯子睿;超宽带脉冲对腔体孔缝及连接的耦合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杨聪聪;超宽带脉冲信号发射机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9 张艳明;煤矿井下超宽带脉冲电路的研究与设计[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10 赵宇姣;基于高重频超宽带脉冲的雷达干扰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89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889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