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接收机与天线抗干扰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1-04-11 01:51
无线电通信在当今社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用户规模不断的扩大,无线通信系统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化,系统的频谱资源也日益紧张,对于频率的保护间隔也逐渐的缩小。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之下,信号很容易受到来自外部或者内部的攻击,造成信号的干扰。因此,对于无线信号的传输过程中的抗干扰技术的研究,对于通信质量、安全性、可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在该方面的研究中,干扰类型及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均有较为众多的研究成果,然而针对在具体的频谱宽度过宽和发射功率受限的问题方面,抗干扰性能是无线通信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当前的通信系统对于抗干扰的最大限度在2030dB,但是,在一些十分恶劣的环境中,通常抗干扰的性能要求在50dB以上。本文对当前通信系统广泛采用的各种抗干扰体制和接收机架构进行分析,对目前业界常见的接收机方案进行了介绍,并对各个方案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相应的预算分解,在此基础上选取了接收机模型方案,设计了基于超外差结构的八通道接收机,并对接收机各项指标进行仿真及性能测试,包括带外谐波、增益和噪声、射频电路、频率响应、中频...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原理图
第二章无线电通信抗干扰技术90stdtctcost(2-1)上式中,d(t)表示的是原始信号,c(t)表示的是PN码,ω0表示载波频率。接收端信号通过下变频后可以获取到零中频信号,用r1(t)表示,表达式为:1111JrtstntJtst(2-2)上式中,s1(t)表示的是期望信号,可以表示为s1(t)=d(t)×c(t),n1(t)表示噪声,J1(t)表示干扰信号,sJ(t)表示其它信号。进行解扩频时选用的PN码要与扩频时一样,为了区别在此用c’(t)表示,可以得到信号r’(t),表示为:""1""""111JrtrtctstctntctJtctstct(2-3)所得到的信号中,有用部分为:"""1tatstctdtctct(2-4)在进行PN序列同步时,c(t)与c’(t)是相同的,于是有:"1atdt(2-5)sJ(t)和伪随机码是没有关联的,在对s1(t)进行解扩时,只是将sJ(t)的频谱进行了扩展,将s1(t)中其它信号的能量进行了降低。通过带通滤波将带外信号进行滤除,这样既可以恢复得到s1(t)信号。2.1.2跳频扩频该技术是利用载波频率的不断跳变,这样可以降低对带内信号的干扰,干扰信号无法进行接收通道,这样就可以进行干扰的抑制[61]。其原理结构如图2-2所示。图2-2原理图
第二章无线电通信抗干扰技术11其原理图如图2-3所示。图2-3原理图设定系统是同步的,信号d(t)表示为:0ndbndtdgtnT(2-11)设发射端信号为s(t),其可以表示为:coskIFstdtct(2-12)接收到的信号用r(t)表示,有r(t)=s(t)+n(t)+J(t),先对有用的信号进行解跳。coscoscoskkIFkstdtct(2-13)在经过中频滤波,可以得到信号:"cosIFstdtct(2-14)在利用混频滤波器以及低通滤波器进行解扩,得到解调后信号d(t)。2.2无线通信基站抗干扰技术无线移动通信基站的稳定运行对无线通信保持流畅不受干扰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无线移动通信基站进行检查和维护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提高无线通信的质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出现故障的概率,提高基站的使用年限。无线移动通信基站是保障无线通信能够正常运行必备的设施,然而无线通信的干扰也主要是由于通信基站的干扰造成的[63]。因此,有效解决通信基站的干扰是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研究的关键内容。2.2.1干扰类型分类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无线电波的自身特性,使得其容易受到很多的干扰,其中,入射波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同时,考虑到系统本身的复杂特性,在系统内部也存在很多的因素,对其性能产生影响,例如频率的影响、系统参数错误产生的影响等等。在通信系统中,产生干扰的因素多种多样,并且较为复杂,是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性能分析[J]. 张建锋. 数字通信世界. 2018(07)
[2]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分析[J]. 袁良凤.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8(04)
[3]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及发展趋势[J]. 吴庆伟. 中国新通信. 2017(20)
[4]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及应用[J]. 沈颖. 中国新通信. 2013(18)
[5]城市轨道交通CBTC信号系统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研究[J]. 陈浩莹. 铁道通信信号. 2013(05)
[6]浅析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的新发展[J]. 刘洋,李燕南,兰关军. 中国新通信. 2013(08)
[7]应重视无线上网卡对移动基站的干扰[J]. 和曙光,彭军. 中国无线电. 2010(01)
[8]对跳频通信系统典型干扰性能的分析[J]. 那振宇,高梓贺,郭庆.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08)
[9]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及发展趋势[J]. 殷云志. 无线电工程. 2008(10)
[10]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J]. 赖诚. 科技资讯. 2006(15)
博士论文
[1]无线通信变换域抗干扰关键技术[D]. 刘凤威.电子科技大学 2016
[2]多目标扩频遥测空时二维处理技术研究[D]. 周劼.电子科技大学 2013
[3]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性能研究[D]. 马万治.电子科技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抗干扰天线阵列技术研究[D]. 肖文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
[2]直接序列扩频信号的参数估计和仿真[D]. 蒋梦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
[3]通信抗干扰技术的综合优化及评价研究[D]. 杨丽春.电子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30723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原理图
第二章无线电通信抗干扰技术90stdtctcost(2-1)上式中,d(t)表示的是原始信号,c(t)表示的是PN码,ω0表示载波频率。接收端信号通过下变频后可以获取到零中频信号,用r1(t)表示,表达式为:1111JrtstntJtst(2-2)上式中,s1(t)表示的是期望信号,可以表示为s1(t)=d(t)×c(t),n1(t)表示噪声,J1(t)表示干扰信号,sJ(t)表示其它信号。进行解扩频时选用的PN码要与扩频时一样,为了区别在此用c’(t)表示,可以得到信号r’(t),表示为:""1""""111JrtrtctstctntctJtctstct(2-3)所得到的信号中,有用部分为:"""1tatstctdtctct(2-4)在进行PN序列同步时,c(t)与c’(t)是相同的,于是有:"1atdt(2-5)sJ(t)和伪随机码是没有关联的,在对s1(t)进行解扩时,只是将sJ(t)的频谱进行了扩展,将s1(t)中其它信号的能量进行了降低。通过带通滤波将带外信号进行滤除,这样既可以恢复得到s1(t)信号。2.1.2跳频扩频该技术是利用载波频率的不断跳变,这样可以降低对带内信号的干扰,干扰信号无法进行接收通道,这样就可以进行干扰的抑制[61]。其原理结构如图2-2所示。图2-2原理图
第二章无线电通信抗干扰技术11其原理图如图2-3所示。图2-3原理图设定系统是同步的,信号d(t)表示为:0ndbndtdgtnT(2-11)设发射端信号为s(t),其可以表示为:coskIFstdtct(2-12)接收到的信号用r(t)表示,有r(t)=s(t)+n(t)+J(t),先对有用的信号进行解跳。coscoscoskkIFkstdtct(2-13)在经过中频滤波,可以得到信号:"cosIFstdtct(2-14)在利用混频滤波器以及低通滤波器进行解扩,得到解调后信号d(t)。2.2无线通信基站抗干扰技术无线移动通信基站的稳定运行对无线通信保持流畅不受干扰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无线移动通信基站进行检查和维护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提高无线通信的质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出现故障的概率,提高基站的使用年限。无线移动通信基站是保障无线通信能够正常运行必备的设施,然而无线通信的干扰也主要是由于通信基站的干扰造成的[63]。因此,有效解决通信基站的干扰是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研究的关键内容。2.2.1干扰类型分类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无线电波的自身特性,使得其容易受到很多的干扰,其中,入射波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同时,考虑到系统本身的复杂特性,在系统内部也存在很多的因素,对其性能产生影响,例如频率的影响、系统参数错误产生的影响等等。在通信系统中,产生干扰的因素多种多样,并且较为复杂,是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性能分析[J]. 张建锋. 数字通信世界. 2018(07)
[2]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分析[J]. 袁良凤.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8(04)
[3]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及发展趋势[J]. 吴庆伟. 中国新通信. 2017(20)
[4]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及应用[J]. 沈颖. 中国新通信. 2013(18)
[5]城市轨道交通CBTC信号系统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研究[J]. 陈浩莹. 铁道通信信号. 2013(05)
[6]浅析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的新发展[J]. 刘洋,李燕南,兰关军. 中国新通信. 2013(08)
[7]应重视无线上网卡对移动基站的干扰[J]. 和曙光,彭军. 中国无线电. 2010(01)
[8]对跳频通信系统典型干扰性能的分析[J]. 那振宇,高梓贺,郭庆.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08)
[9]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及发展趋势[J]. 殷云志. 无线电工程. 2008(10)
[10]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J]. 赖诚. 科技资讯. 2006(15)
博士论文
[1]无线通信变换域抗干扰关键技术[D]. 刘凤威.电子科技大学 2016
[2]多目标扩频遥测空时二维处理技术研究[D]. 周劼.电子科技大学 2013
[3]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性能研究[D]. 马万治.电子科技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抗干扰天线阵列技术研究[D]. 肖文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
[2]直接序列扩频信号的参数估计和仿真[D]. 蒋梦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
[3]通信抗干扰技术的综合优化及评价研究[D]. 杨丽春.电子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30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3130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