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吉林市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的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7-04-24 22:00

  本文关键词:吉林市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的研究与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各种大型工业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日渐尖锐。全国各地近年来一直被频繁的雾霾天气困扰,节能减排已经成为重要国策之一。传统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已经难以应对新形势下的环境监察要求,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从传输的三种问题出发(通讯方式、纠错检错、远程反控),探讨了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相关环节。寻求一个网络畅通,资源便利,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信息传输方式。探讨了CRC循环校检法在内的多种检验方法利弊。通过上位机系统发送反控命令,实现对现场端进行远程控制。本课题主要针对吉林市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现状,寻求探讨相关应用技术,保证整个传输过程中的数据传输率,达到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
【关键词】:污染源 自动监控 数据通信 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84;TN91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16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3
  • 1.2 吉林市自动监控工作的发展形势13-14
  • 1.3 数据应用及主要问题14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14-15
  •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15-16
  • 第二章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相关技术介绍16-24
  • 2.1 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相关术语16-17
  • 2.1.1 国控重点污染源16
  • 2.1.2 实施污染源自动监控范围16
  • 2.1.3 污染源自动监控上传数据类型16-17
  • 2.2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17-20
  • 2.2.1 监控中心17-18
  • 2.2.2 自动监控设备18-19
  • 2.2.3 数据采集传输仪19-20
  • 2.3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结构20-22
  • 2.4 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发送、接收、上传流程22-24
  • 第三章 通讯传输相关技术介绍24-40
  • 3.1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与数据采集传输仪的通讯方式24
  • 3.2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与数据采集仪数据传输内容24-25
  • 3.3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与数据采集仪连接的电气标准25
  • 3.3.1 串行通讯的数据结构25
  • 3.4 数据采集仪与监控中心服务器的通讯网络接入方式25
  • 3.5 协议层次25-26
  • 3.6 通讯协议26-27
  • 3.6.1 基本的应答模式26
  • 3.6.2 超时重发机制26-27
  • 3.7 通讯协议基础数据结构27-29
  • 3.7.1 通讯包结构组成28
  • 3.7.2 数据段结构组成28-29
  • 3.8 数据区29-31
  • 3.8.1 结构定义29
  • 3.8.2 字段名29-31
  • 3.9 基本通讯流程31-33
  • 3.10 基础通讯命令列表33-38
  • 3.10.1 类别划分及编码方法33-37
  • 3.10.2 传输内容37-38
  • 3.11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中常用的数据通信校验方法38-40
  • 3.11.1 奇偶校验38-39
  • 3.11.2 校验和39-40
  • 第四章 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方式40-47
  • 4.1 通讯整体结构40
  • 4.2 网络传输实现方式40-41
  • 4.3 传输协议层次41-42
  • 4.4 网络接入方式42
  • 4.5 网络传输数据流量42-44
  • 4.6 通讯传输方式的选择44-47
  • 第五章 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通讯协议实现47-54
  • 5.1 MODBUS通讯协议47-48
  • 5.2 数据传输通讯标准48
  • 5.3 数据通讯校验机制48-50
  • 5.3.1 寄存器49
  • 5.3.2 异或运算49-50
  • 5.4 CRC校验50-51
  • 5.5 CRC校验算法示例51-54
  • 第六章 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远程控制功能实现54-61
  • 6.1 远程控制定义54-55
  • 6.2 远程控制系统的总体介绍55-57
  • 6.2.1 关键技术的实现55-56
  • 6.2.2 远程控制系统的硬件构成56
  • 6.2.3 远程控制系统的软件构成56-57
  • 6.3 远程控制系统的流程57-58
  • 6.4 远程控制功能实现58-61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61-63
  • 7.1 研究工作总结61-62
  •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62-63
  • 参考文献63-66
  • 致谢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曙光;慕楠;;再谈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运营模式[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1年06期

2 刘天福,张鸿波,张晓旭;关于浮选自动监控的研究[J];煤炭技术;2002年06期

3 秦建昌,蔡献民;油井自动监控柜[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4年10期

4 马敬勇;;鲁抗医药废水自动监控设备通过专家验收[J];上海医药;2007年07期

5 曾武涛;刘红卫;;珠江三角洲地区空气自动监控网络数据空间模拟适用方法[J];中国环境监测;2008年01期

6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5月1日起施行[J];中华纸业;2008年09期

7 刘贤宏;李伟;张涛;李健;;环境自动监控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环境科技;2012年02期

8 尚菊红;;长治市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现状及管理对策[J];科学之友;2012年15期

9 丁芝琴;;煤炭工业机械自动监控的运行性能优化及应用研究[J];煤炭技术;2013年10期

10 江以平;刀具磨损的自动监控[J];机床;198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学军;孙开争;范素芳;;污染源自动监控五级联网关键技术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2 张子凡;刘宇韬;;对《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的修改补充讨论[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3 袁林;胡广海;金晓丽;谢锦林;刘万东;;直线磁化等离子体装置的自动监控及保护系统[A];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会议摘要集[C];2011年

4 韩莉萍;;衡水市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浅探[A];《河北环境科学》-华北五省市环境科学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魏宏杰;;大渡河长河坝水电站野坝沟泥石流自动监控预警系统研究[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6 楼惠甫;;计算机自动监控科学有效显示没冒沙水域盐度变化规律[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人类活动与河口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7 任争毅;潘娟娟;孟仿英;金海萍;苏宁国;任爱民;马占鸿;;设施园艺病虫害自动监控及预警系统研究[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魏小红;金梅;郑凯军;;模锻设备组自动监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A];第五届数控机床与自动化技术专家论坛、第18届中国西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专刊[C];2014年

9 范守俊;吴文明;岳洪涛;姚辉国;;基于煤流量监测的带式输送机自动监控调速系统研究[A];第24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6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4年

10 梅宁光;廖胜石;;崇左市雷达自动监控预警系统设计和实现[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 气象雷达探测技术研究与应用[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铭贤;我省重点污染源基本实现自动监控[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2 杨安丽 赵冬梅;大连规范自动监控[N];中国环境报;2009年

3 王志伟;广西自动监控设施建设率达86.3%[N];西部时报;2009年

4 王景春;河南省启动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N];中国化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闫艳 高杰 见习记者 李莉 范圣楠;采用百分制考核自动监控[N];中国环境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钟兆盈 通讯员 周再纳;杭州专项检查自动监控[N];中国环境报;2011年

7 记者 段丽茜;重点企业污染将被自动监控[N];河北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周雁凌 季英德 见习记者 王学鹏;核定排污费用上自动监控数据[N];中国环境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邵丽华 见习记者 刘俊超;河南实现自动监控全覆盖[N];中国环境报;2013年

10 记者 陈光凯;我市规范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N];湄洲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娄涛;基于NJUB-1200的自动监控软件设计[D];南京大学;2014年

2 岳兵;吉林市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的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3 杜泽俊;综合性环境自动监控信息系统的设计和探讨[D];浙江大学;2007年

4 戴晨翔;小型水电站自动监控装置的研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5 李骏;锅炉安全监测自动监控记录仪系统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6 郑伟东;具有自动监控功能的点胶、涂漆生产线设计与开发[D];南京理工大学;2001年

7 朱智翔;金华市环境自动监控与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殷玉林;基于冷水机组的供水系统的自动监控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9 李雪;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标准的研究与应用[D];南昌大学;2014年

10 段洪亮;太平洋保险呼叫中心自动监控和自动检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吉林市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的研究与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50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3250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3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