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靠性的路由器智能弹性构架技术的研究和实现
本文关键词:基于可靠性的路由器智能弹性构架技术的研究和实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人们对网络高可靠性要求日渐增高,传统双机热备份组网技术因其固有的一些缺陷,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网络中关键节点的单点故障问题。基于对此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文章提出了一种软件虚拟化技术——智能弹性构架(IRF)。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对IRF和传统双机热备份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其次,基于IRF的理论研究,对IRF系统进行了模块化的分析和设计,详细阐述了系统拓扑收集、角色选举以及板间通信的实现过程。最后,按照行业通用测试方案对上述两种组网方式进行了对比测试:分别应用两种技术模拟实际情况搭建软硬件测试环境,使用流量发生器对目标网络灌入双向流量,通过模拟生活中常见的单点故障问题使网络发生异常,进而统计收发包个数并计算得到系统故障收敛时间。测试结果显示,IRF组网模式下系统故障收敛时间远远小于传统组网方式系统故障收敛时间。由此可见IRF能够更好地解决单点故障引起的流量切换问题,从而提高网络的可靠性,使故障收敛时间达到电信级可靠性要求。
【关键词】:可靠性 智能弹性构架(IRF) 横向整合 系统收敛时间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15.0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1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7-8
-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8-9
-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论文结构安排9-11
- 1.3.1 论文主要内容9-10
- 1.3.2 论文结构安排10-11
- 第二章 相关技术可靠性研究11-16
- 2.1 可靠性研究11-12
- 2.1.1 可用性分析11
- 2.1.2 网络高可靠性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11-12
- 2.2 双机热备份技术12-14
- 2.2.1 双机热备份技术介绍12-13
- 2.2.2 双机热备份技术可靠性分析13-14
- 2.3 IRF虚拟化技术14-15
- 2.4 本章小结15-16
- 第三章 智能弹性构架技术研究16-25
- 3.1 IRF技术介绍16
- 3.2 IRF基本概念16-18
- 3.3 IRF形成与管理18-24
- 3.3.1 配置管理19
- 3.3.2 通信设备的物理连接19-20
- 3.3.3 拓扑收集20
- 3.3.4 角色选举20-21
- 3.3.5 桥MAC变更通知21
- 3.3.6 IRF维护21-22
- 3.3.7 IRF分布式实现22-24
- 3.4 本章小结24-25
-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25-41
- 4.1 系统总体构架25-26
- 4.2 系统平台实现26-33
- 4.2.1 拓扑收集实现26-31
- 4.2.2 角色选举实现31-33
- 4.3 系统驱动实现33-40
- 4.3.1 堆叠协议报文处理33-38
- 4.3.2 堆叠数据报文处理38-40
- 4.4 本章小结40-41
-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对比分析41-50
- 5.1 系统环境搭建41-42
- 5.2 功能测试42-46
- 5.3 高可靠性对比测试46-49
- 5.4 本章小结49-50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50-51
- 参考文献51-53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53-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毅,徐向明;硅片级可靠性测试[J];半导体技术;2004年11期
2 ;系统可靠性测试 安全稳定 固若金汤[J];新电脑;2006年08期
3 薄志峰;齐宏峰;;软件的可靠性测试[J];民营科技;2009年02期
4 胡柳;黄丽君;;软件高可靠性及其测试探讨[J];舰船电子工程;2010年08期
5 李鹏;刘世军;李金环;;可靠性测试评估技术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9年08期
6 张道宽;;网络连接器接触可靠性测试要求及设计总结[J];电子世界;2013年21期
7 李国机;;微处理机可靠性测试技术[J];微处理机;1987年03期
8 刘云海;简维廷;张荣哲;董伟淳;;产品可靠性测试失效的预分析[J];中国集成电路;2009年12期
9 梁潇;陈华文;;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测试[J];环境技术;2007年04期
10 钟真真;;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测试方法的运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柯广贤;王健;;可靠性测试方法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研究[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赵琰;;XX飞行器有效载荷分系统软件的可靠性测试分析及应用[A];第二十四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翟绍春;张鹏;;EPS可靠性测试系统研究[A];第11届粤港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赵朝俊;雷航;唐雪飞;吴晓华;;嵌入式软件可靠性测试系统及其通信研究[A];第四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李洪敏;王泓;;自编测控软件的可靠性测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6 贾变芬;朱建;刘哲;;PCBA无铅焊点机械性能可靠性测试研究[A];四川省电子学会生产技术专委会先进制造技术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胡湘洪;吕亦蒙;魏烈;;美国注册可靠性工程师简介及中国注册可靠性工程师规划设想[A];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计算机世界》评测实验室 李洋;挑战可靠极限[N];计算机世界;2005年
2 ;深港携手建设集成电路服务体系[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赵陕雄;可靠性是“中国创造”的倍增器[N];中国质量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薛开昶;地电场电性源发射机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辛维平;超深亚微米SoC嵌入式可靠性失效预报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坤艳;船用雷达软件接口与协议可靠性测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胡翔;2.4G有源RFID节点定位系统可靠性测试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贾骄;GaAs pHEMT可靠性测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贾珂;对高K金属栅极CMOS老化测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黄侨;ECDIS显示软件的可靠性测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李娜;多媒体可信宽带网可靠性测试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李长青;基于可靠性的路由器智能弹性构架技术的研究和实现[D];兰州大学;2016年
8 徐世峰;手机可靠性测试实验室运行管理及评价指标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9 李瑞军;A公司车身控制器环境可靠性测试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10 魏城炯;SmartOSEK OS可靠性测试方案[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可靠性的路由器智能弹性构架技术的研究和实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4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324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