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协作中继系统中天线选择机制的能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6 04:08

  本文关键词:协作中继系统中天线选择机制的能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协作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系统具有MIMO技术和协作技术的优点,利用空间分集增益可以有效抑制多径衰落提升系统容量,提高通信信噪比,降低系统传输功耗,从而提升系统能效。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活跃节点和天线数目的增加,系统总体的电路功耗也随之增加,能效的提升受到了限制。本文首先介绍了MIMO系统的信道模型.通过公式推导和仿真阐述了分集特性,以及其对系统容量和中断概率等特性的影响。接着介绍了一些典型的协作通信模型,通过协作可以有效改善信道衰落所造成的通信中断问题。然后本文研究了一个单中继协作MIMO系统,中继采用增量解码转发协议(incremental decode-and-forward, IDF),关注了中继节点的天线选择的能效问题,采用了能效更优的协作模型,全面分析了中继天线选择策略,分析对比单输入单输出(simple input simple output, SISO)中继系统和MIMO中继系统的中断概率、吞吐量和能效等系统指标。在发送端天线选择(transmit antenna selection, TAS)策略下,天线可以根据接收节点反馈选择天线TASD或者中继节点的反馈来选择天线TASR,本文通过公式推导和计算机仿真对比分析了两种策略的吞吐量和能效关系,结果表明一般TASD性能更佳。中继采用半双工通信模式,在接收信号时可以采用选择合并(switch and stay combining, SSC)策略或者最大比合并(maximal ratio combining, MRC)策略,在转发信号时可以采用天线选择(TAS)策略或者波束成型(transmit beamforming, TBF)策略。本文在发送节点采用TASD,接收节点采用SSC策略下,分析对比了中继的不同工作模式下的能效问题,并得出不同策略下系统的中断概率和能效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中继采用MRC+TBF通常情况下具有最大的吞吐量,并且在远距通信时具有能效优势,而中继采用SSC+TAS更适用于信道状态较好的情况,比如发送节点功率较大、通信距离较短的情况。最后本文研究了MIMO协作系统的另一种情景,即在发送节点采用TBF接收节点采用MRC时,推导得出中继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中断概率和能效表达式。通过公式推导和仿真分析得到了与上述情景类似的结论。
【关键词】:协作通信 MIMO中继 能效 天线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19.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18
  • 1.1 背景12-13
  • 1.1.1 MIMO技术12
  • 1.1.2 协作技术12
  • 1.1.3 天线选择12-13
  • 1.2 研究现状及意义13-17
  • 1.2.1 研究现状13-16
  • 1.2.2 研究意义16-17
  • 1.3 本论文主要内容17-18
  • 第2章 MIMO中继协作系统简介18-36
  • 2.1 无线信道18-23
  • 2.1.1 信道模型18-20
  • 2.1.2 信道容量20-23
  • 2.2 MIMO信道23-31
  • 2.2.1 多天线分集增益24-27
  • 2.2.2 多天线容量和中断概率特性27-28
  • 2.2.3 多用户增益28
  • 2.2.4 复用增益28-29
  • 2.2.5 空时编码技术简介29-30
  • 2.2.6 合并技术30-31
  • 2.3 协作通信31-36
  • 2.3.1 单中继两跳模型32-34
  • 2.3.2 协作通信协议34-36
  • 第3章 天线选择系统中继天线选择的能效分析36-53
  • 3.1 引言36-37
  • 3.2 MIMO中继系统37-41
  • 3.2.1 功耗模型37-38
  • 3.2.2 MIMO中继模型38-40
  • 3.2.3 协作过程40-41
  • 3.3 中断概率与能效分析41-48
  • 3.3.1 单天线中继系统41-42
  • 3.3.2 MIMO中继天线选择系统42-48
  • 3.4 仿真分析48-52
  • 3.5 本章小结52-53
  • 第4章 全天线系统中继天线选择的能效分析53-62
  • 4.1 MIMO中继天线选择系统53-58
  • 4.1.1 系统模型53-54
  • 4.1.2 中断概率和能效分析54-58
  • 4.2 仿真分析58-61
  • 4.3 本章小结61-62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62-64
  • 5.1 本文总结62-63
  • 5.2 进一步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67
  • 致谢67-68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传勇;谢文武;章平;刘守印;;估计误差对天线选择系统性能影响分析[J];无线通信技术;2007年03期

2 王先发;禹化龙;沈斌;;天线选择对分布式多入多出系统的容量影响研究[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8年03期

3 杨洪明;;跟踪遥感(测)飞机的最佳天线选择[J];无线电通信技术;1983年12期

4 冯兴乐;刘龙;刘家彬;孙建成;;空间复用系统中天线选择的必要性分析与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08年09期

5 陈强;庄铭杰;;采用最大比率发射技术的天线选择系统性能研究[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9年06期

6 杨海芬;郭志勇;李广军;;估计误差下多天线选择系统的性能分析[J];通信技术;2009年03期

7 李对;王保云;;基于MIMO系统的天线选择[J];信息技术;2006年12期

8 段俊毅;;天线选择在Ad Hoc网络中的应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宋高俊;周正中;;MIMO系统的非相干天线选择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年03期

10 袁艳;申敏;;基于天线选择的MIMO-HARQ技术研究[J];电子测试;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骞;刘皓;;基于QR分解的MIMO自适应天线选择[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潘立兵;李正权;孙峰;;天线选择对MIMO系统分集增益的影响[A];第一届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冯亦琳;任品毅;汪瑞;魏莉;;多用户MIMO系统中基于块对角化预编码的天线选择算法[A];2009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四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吕西午;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天线选择和协作定位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盛延敏;MIMO通信系统中的天线选择与盲自适应处理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坤;MIMO通信系统波束形成与天线选择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婧琦;基于天线选择的干扰对齐算法性能分析及硬件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本利;协作中继系统中天线选择机制的能效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4 余华;相关信道下天线选择系统容量问题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封超;基于天线选择的多天线中继系统性能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王海涛;方向图可重构MIMO天线选择系统的性能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马磊;MIMO天线选择及其相关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8 王俊;多用户MIMO系统中用户和天线选择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蕾;MIMO-OFDM系统天线选择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崔晋;MIMO系统中的天线选择与空时编码[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协作中继系统中天线选择机制的能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77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3477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b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