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TCC技术的Ka波段收发前端阵列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LTCC技术的Ka波段收发前端阵列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因为相控阵雷达易于实现雷达的超宽带、高性能、多功能和高集成化等特点,不仅在军用陆、空、航天等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是从军用领域逐渐扩展到民用领域。收发(T/R)组件作为相控阵雷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性能会直接影响到雷达整体性能的好坏。Ka波段因其可用带宽较宽、精度高及设备体积小的特点,更能满足机载、星载雷达体积小,重量轻的要求。因此,研究Ka波段的收发组件非常必要。而LTCC技术具有高Q值、插入损耗小、可靠性高、体积小、质量轻、散热特性好等特点,恰好为相控阵雷达高集成度、轻量化和小型化的需求提供了优异的解决方案。根据课题需求,本文主要研究和设计了基于LTCC技术的Ka波段收发前端阵列。首先,本文对LTCC技术的特点、发展过程、国内外现状及制作工艺流程进行了介绍,并对关键工序做了阐述。并且基于LTCC技术的工艺情况,给出了LTCC电路的设计规范,从而为基于LTCC技术的射频电路设计提供了工艺基础。然后,考虑到基于LTCC技术的收发组件较传统的收发组件更为精细和复杂,需要对其进行仔细的结构理论分析,在此前提下进行了LTCC互连结构的分析,包括键合金丝以及互连通孔的分析、仿真和设计。最后,完成了基于LTCC技术的Ka波段收发前端阵列及其电源和波束控制板卡的设计,并且根据设计结果进行加工、组装和测试。测试结果为:在中心频率为35GHz,带宽1GHz时,发射功率大于10.5dBm,接收噪声系数小于4dB,移相精度小于5°,衰减范围为0.5-15.5dB,单通道截面积尺寸为6mm×25mm,符合指标的要求。
【关键词】:LTCC Ka波段 收发组件 相控阵雷达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402;TN958.9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论文背景与选题意义9-10
- 1.2 LTCC T/R组件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13-15
- 第2章 LTCC技术特点及工艺介绍15-25
- 2.1 LTCC材料要求15-17
- 2.2 LTCC技术特点17-18
- 2.3 LTCC工艺介绍18-20
- 2.4 LTCC电路工艺规范20-24
- 2.5 本章小结24-25
- 第3章 LTCC互连结构的分析25-38
- 3.1 键合金丝的原理分析25-27
- 3.2 键合金丝的仿真和设计27-33
- 3.3 垂直互连通孔的分析、仿真和设计33-37
- 3.4 本章小结37-38
- 第4章 Ka波段收发前端阵列的实现38-67
- 4.1 单通道收发组件的设计38-45
- 4.1.1 系统设计38-43
- 4.1.2 关键器件的设计43-45
- 4.2 系统设计45-48
- 4.2.1 系统设计45-47
- 4.2.2 收发通道的指标预算47-48
- 4.3 供电及波束控制的实现48-52
- 4.3.1 波束控制的设计48-49
- 4.3.2 供电的设计49-50
- 4.3.3 电源及波束控制板卡的实现50-52
- 4.4 系统的实现方法52-58
- 4.4.1 材料的选择52-53
- 4.4.2 抗过载设计53-55
- 4.4.3 多层结构设计55-57
- 4.4.4 系统的实现57-58
- 4.5 装配测试及结果分析58-66
- 4.5.1 装配58-60
- 4.5.2 测试60-65
- 4.5.3 结果分析65-66
- 4.6 本章小结66-67
- 结论67-69
- 参考文献69-7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73-74
- 致谢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征远;;空中信息高速公路——Ka波段宽带卫星通信系统[J];中国传媒科技;2012年13期
2 王琦;王毅凡;;Ka波段通信卫星发展应用现状[J];卫星与网络;2010年08期
3 ;韩国准备Ka波段卫星应用[J];有线电视技术;2000年10期
4 王嘉;林勇;何庆国;;Ka波段介质谐振器的研究[J];半导体技术;2008年10期
5 朱大红;齐锋;;Ka波段波导-微带转接器的设计[J];微波学报;2008年S1期
6 谢丰奕;;欧洲两大卫星公司拓展Ka波段宽带市场[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3年15期
7 杨彦炯;王应龙;张鹏飞;栗曦;杨林;;Ka波段紧缩场天线的设计[J];微波学报;2010年S1期
8 邓智勇;苏丽;阮云国;;Ka波段旋转关节的设计[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9年02期
9 成跃进;Ka波段通信卫星与Ka波段转发器技术[J];空间电子技术;2000年02期
10 王维波;王志功;张斌;康耀辉;吴礼群;杨乃彬;;Ka波段低相位噪声GaAs MHEMT单片压控振荡器[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婵玉;于洋;;Ka波段微带-波导探针过渡的设计[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2 尹哲;吴景峰;董宇亮;;高稳定低相噪Ka波段锁相频率源设计[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成促进;李敦复;刘发林;顾振刚;李涛;;Ka波段六端口反射计[A];198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中)[C];1987年
4 尹建勇;孙厚军;陈亚萍;吕昕;;Ka波段单脉冲平面和差网络和天线的研究[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龚成;陈克勤;;Ka波段分功率负载实验研究[A];1989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C];1989年
6 董芳驰;唐小宏;毛睿杰;;Ka波段矩形波导中截面微带探针过渡的设计与优化[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7 陈建新;喻梦霞;徐军;罗慎独;;Ka波段接收前端的研制[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李桂萍;徐军;罗慎独;薛良金;;Ka波段全集成收发组件研制[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6年
9 李翔;徐军;;Ka波段波导到微带的对脊鳍线过渡[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王记平;文光俊;金海焱;;2W级Ka波段毫米波功率放大器设计[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春辉;Ka波段低相噪锁相倍频源[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齐美玲;Ka波段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王雨;基于LTCC技术的Ka波段收发前端阵列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4 梁亮;Ka波段单刀三掷开关的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5 刘伟;Ka波段圆极化单脉冲天线[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林淑鲜;Ka波段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信道估计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李志强;Ka波段功率合成放大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8 吴文涛;Ka波段功率合成放大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崔白彬;Ka波段固态功率合成放大器的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10 赵晨曦;Ka波段空间功率合成式放大器的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LTCC技术的Ka波段收发前端阵列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64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366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