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证安全的无证书多消息同步广播签密方案
发布时间:2022-09-17 14:44
针对现有多接收者签密方案中只能对单消息加密与密文难以定位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实现发送者在一个逻辑步骤中签密不同的消息并同步安全广播给多个接收者的功能,基于椭圆曲线加密机制,提出了一种无证书多接收者多消息同步广播签密方案.该方案以每个接收者的身份标识作为输入,产生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系数向量,结合随机数生成密文索引,解决了接收者密文定位问题;结合椭圆曲线循环群上随机元素生成加密密钥,解决了接收者解密密文和身份匿名保护问题.在随机谕言机模型下,基于计算性Diffie-Hellman假设和椭圆曲线离散对数假设,证明了该方案满足机密性和不可伪造性.性能和效率分析表明,在未降低计算效率和通信效率的同时,该方案是安全性能和完整程度最优的方案.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1 困难问题和安全模型
1.1 困难问题
1.2 算法通信模型
1) Setup:
2) KeyGen:
3) MASigncrypt:
4) UnSigncrypt:
1.3 无证书多接收者匿名签密安全模型
2 本文方案
2.1 方案描述
2.1.1 系统参数设置
2.1.2 用户密钥生成
2.1.3 多消息匿名签密
1) 签名Sign
2)加密Encrypt
2.1.4 解签密
1) 解密Decrypt
2) 验证Verify
2.2 方案的正确性
3 安全性证明
3.1 机密性
1) 查询阶段
2) 挑战阶段
3) 猜测阶段
1) 查询阶段
2) 挑战阶段
3) 猜测阶段
3.2 不可伪造性
1) 查询阶段
2) 伪造阶段
1) 查询阶段
2) 伪造阶段
4 性能与效率分析
4.1 性能分析
4.2 效率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个改进的多消息多接收者混合签密方案[J]. 李亚荣,李虓,葛丽霞,何明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8(19)
[2]基于身份的多接收者(多消息)匿名混合签密机制[J]. 周彦伟,杨波,王青龙. 软件学报. 2018(02)
[3]高效的无证书多接收者匿名签密方案[J]. 秦艳琳,吴晓平,胡卫. 通信学报. 2016(06)
[4]无证书多接收者多消息签密机制[J]. 周彦伟,杨波,张文政. 计算机学报. 2017(07)
[5]对一个匿名多接收者签密方案的安全性分析与改进[J]. 李慧贤,巨龙飞. 电子学报. 2015(11)
[6]基于离散对数的多消息多接收者混合签密方案[J]. 王彩芬,姜红,杨小东,张玉磊,牛淑芬. 计算机工程. 2016(01)
[7]新的基于身份的多接收者匿名签密方案[J]. 庞辽军,崔静静,李慧贤,裴庆祺,姜正涛,王育民. 计算机学报. 2011(11)
[8]可证明安全性理论与方法研究[J]. 冯登国. 软件学报. 2005(10)
本文编号:3679429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1 困难问题和安全模型
1.1 困难问题
1.2 算法通信模型
1) Setup:
2) KeyGen:
3) MASigncrypt:
4) UnSigncrypt:
1.3 无证书多接收者匿名签密安全模型
2 本文方案
2.1 方案描述
2.1.1 系统参数设置
2.1.2 用户密钥生成
2.1.3 多消息匿名签密
1) 签名Sign
2)加密Encrypt
2.1.4 解签密
1) 解密Decrypt
2) 验证Verify
2.2 方案的正确性
3 安全性证明
3.1 机密性
1) 查询阶段
2) 挑战阶段
3) 猜测阶段
1) 查询阶段
2) 挑战阶段
3) 猜测阶段
3.2 不可伪造性
1) 查询阶段
2) 伪造阶段
1) 查询阶段
2) 伪造阶段
4 性能与效率分析
4.1 性能分析
4.2 效率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个改进的多消息多接收者混合签密方案[J]. 李亚荣,李虓,葛丽霞,何明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8(19)
[2]基于身份的多接收者(多消息)匿名混合签密机制[J]. 周彦伟,杨波,王青龙. 软件学报. 2018(02)
[3]高效的无证书多接收者匿名签密方案[J]. 秦艳琳,吴晓平,胡卫. 通信学报. 2016(06)
[4]无证书多接收者多消息签密机制[J]. 周彦伟,杨波,张文政. 计算机学报. 2017(07)
[5]对一个匿名多接收者签密方案的安全性分析与改进[J]. 李慧贤,巨龙飞. 电子学报. 2015(11)
[6]基于离散对数的多消息多接收者混合签密方案[J]. 王彩芬,姜红,杨小东,张玉磊,牛淑芬. 计算机工程. 2016(01)
[7]新的基于身份的多接收者匿名签密方案[J]. 庞辽军,崔静静,李慧贤,裴庆祺,姜正涛,王育民. 计算机学报. 2011(11)
[8]可证明安全性理论与方法研究[J]. 冯登国. 软件学报. 2005(10)
本文编号:36794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3679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