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端空间调制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5 12:08
空间调制技术的传输原理是将需要发送的信息比特中的一部分映射为天线索引,另一部分映射为传统的幅度相位调制符号。作为一种新型多天线技术,由于其在每个时隙仅激活一根发射或接收天线,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天线间干扰、天线间同步和检测复杂度高等问题,并通过引入空间域进而提高了系统的频谱效率,在5G通信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首先研究了基于射频偏置空间调制传输原理,它能通过在所接入射频链与被激活天线索引之间引入偏移量来降低射频链切换频率,但其发送端必须已知信道状态信息,再根据信道信息计算出发送功率的归一化系数,并将其发送到接收端,才能完成接收端的检测,且检测复杂度较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星座旋转的射频偏置空间调制系统,将星座点在星座图中按一定角度旋转来进行预编码处理,选定信道增益最大的射频链进行传输。由于预编码过程没有改变发射信号的发送功率,故无需计算功率的归一化系数,减少了接收端为完成检测所需的传输信息,降低了接收端复杂度。数字仿真结果显示,该系统在低阶调制和高信噪比情况下取得了更好的误码率性能。接收端空间调制系统通常需要预编码技术来将发送功率全部集中到接收机多天线中的一根,相对...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主要数学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空间调制关键技术的研究背景和现状
1.1.1 MIMO技术
1.1.2 空间调制技术
1.1.3 预编码辅助的接收端空间调制
1.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
1.3 论文结构和内容安排
第二章 基于星座旋转的射频偏置空间调制
2.1 射频偏置空间调制传输原理
2.2 基于星座旋转的射频偏置空间调制系统模型设计
2.3 数字仿真结果及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预编码辅助的接收端空间调制
3.1 预编码辅助的空间调制系统模型
3.2 等效接收模型推导
3.2.1 极限近似值推导
3.2.2 极限近似分布推导
3.3 基于MMSE预编码的系统误比特率上界推导
3.3.1 瞬时误比特率
3.3.2 平均误比特率
3.4 数字仿真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预编码辅助的接收端差分空间调制
4.1 预编码辅助的差分空间调制系统模型
4.1.1 PDSM符号设计
4.1.2 MMSE预编码设计
4.1.3 差分检测
4.2 基于MMSE预编码的差分系统误比特率上界推导
4.2.1 瞬时误比特率
4.2.2 平均误比特率
4.3 数字仿真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工作及贡献
5.2 下一步工作建议及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02575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主要数学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空间调制关键技术的研究背景和现状
1.1.1 MIMO技术
1.1.2 空间调制技术
1.1.3 预编码辅助的接收端空间调制
1.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
1.3 论文结构和内容安排
第二章 基于星座旋转的射频偏置空间调制
2.1 射频偏置空间调制传输原理
2.2 基于星座旋转的射频偏置空间调制系统模型设计
2.3 数字仿真结果及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预编码辅助的接收端空间调制
3.1 预编码辅助的空间调制系统模型
3.2 等效接收模型推导
3.2.1 极限近似值推导
3.2.2 极限近似分布推导
3.3 基于MMSE预编码的系统误比特率上界推导
3.3.1 瞬时误比特率
3.3.2 平均误比特率
3.4 数字仿真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预编码辅助的接收端差分空间调制
4.1 预编码辅助的差分空间调制系统模型
4.1.1 PDSM符号设计
4.1.2 MMSE预编码设计
4.1.3 差分检测
4.2 基于MMSE预编码的差分系统误比特率上界推导
4.2.1 瞬时误比特率
4.2.2 平均误比特率
4.3 数字仿真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工作及贡献
5.2 下一步工作建议及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02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3702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