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城区复杂场景中的GNSS性能建模预测及评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9 07:08

  本文关键词:城区复杂场景中的GNSS性能建模预测及评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在军用、民用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民用领域,GNSS在城区应用最为广泛。各大城市中心通常高楼林立,GNSS信号极可能被高楼阻挡,使可见卫星数量减少。同时,GNSS信号遭受各种建筑物表面反射的概率很大,多径现象的发生会相当频繁和严重。评估城区环境中GNSS的性能和研究提升GNSS在城区环境中性能的方法,不仅可以推动GNSS在城区环境下的发展与应用,而且也为我国北斗系统在民用方面的建设提供参考。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GNSS的系统组成及定位原理。从信号源、信道、接收机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GNSS的误差来源,为分析城区环境下GNSS性能特点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分析和总结经典的GNSS性能指标基础上,本文基于平行递推模型,提出了一种针对城区复杂环境下GNSS性能的指标,即“城区GNSS平行递推模型”。基于城区民用用户对GNSS的需求,分析实时性、鲁棒性、实用性三个指标和航空导航性能指标(Required Navigation Performance,RNP)的关系。建立了导航信号相关性能的评估指标模型,研究信号性能影响机制以及评估方法。对三个典型导航系统在B1频点的GNSS信号,针对精度、抗多径性能、抗干扰性能以及兼容性能四个点进行详细分析。基于电磁波传播理论,通过对一个真实的城区复杂环境建立其对应的电磁波传播模型,详细分析了该典型城区复杂环境下GNSS的性能特点。针对城区复杂环境提出了一种新的选星方法。该方法通过3D地图辅助首先剔除被遮挡的卫星,再通过仰角方位角选星法选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多径效应。通过建立一个典型的城区峡谷模型,对几种选星方法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DOP计算结果和传统仰角方位角选星法最为接近,且计算量比前者小大约25%。本文深入研究了提升城市峡谷中GNSS性能的算法:阴影匹配。利用采集的GPS+GLONASS星历,建立了一个理想的阴影匹配模型,研究了大楼高度、街道宽度与可见卫星数量的关系。本文实现了阴影匹配算法,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针对该算法的一维搜索法在选取参考点时的局限性,本文并提出了一种螺旋二维搜索法。利用实际采集到的NEMA数据以及星历数据,结合百度地图、E都市三维地图对阴影匹配的效果进行实际测试。实际验证了阴影匹配在城区街道环境中对定位精度的提升,并获取了一个计算实测GNSS直视信号强度阈值的典型值。鉴于阴影匹配对GNSS定位具有辅助作用,首次提出了阴影匹配与当下流行的辅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Assiste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A-GPS)融合的概念,分析了融合的原因、可能性、不足。综合考虑阴影匹配的计算量、存储量、网络传输速率等方面提出了基于MS-Based方式的融合设计。针对当下流行的MS-Assisted方式,结合安卓系统自身特点,提出了阴影匹配算法的软件构架设计。最后,对全文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并指出今后工作中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城区复杂环境 性能评估 阴影匹配 A-GPS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228.4;TN967.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5
  • 缩略词表15-16
  • 第一章 绪论16-21
  • 1.1 引言16-17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7-18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18-19
  •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19-21
  • 第二章 GNSS系统组成及误差分析21-30
  • 2.1 GPS系统组成及定位原理简介21-26
  • 2.1.1 GPS系统组成简介21-22
  • 2.1.2 GPS信号及导航电文格式22-25
  • 2.1.3 伪距定位原理25-26
  • 2.2 GNSS误差分析26-29
  • 2.2.1 与卫星相关的误差26-27
  • 2.2.2 与传播途径相关的误差27-29
  • 2.2.3 与接收机相关的误差29
  • 2.3 本章小结29-30
  • 第三章 城区环境下GNSS性能指标与评估方法30-53
  • 3.1 GNSS系统性能建模30-36
  • 3.1.1 GNSS系统性能指标分析30-31
  • 3.1.2 GNSS性能评估模型31-33
  • 3.1.3 城区复杂环境下GNSS性能评估模型33-34
  • 3.1.4 实时性、鲁棒性、实用性指标分析及评估方法34-36
  • 3.2 GNSS信号性能评估方法研究36-52
  • 3.2.1 GNSS信号性能分析36-37
  • 3.2.2 GNSS信号性能指标评价37-47
  • 3.2.3 GNSS信号性能评估47-52
  • 3.3 本章小结52-53
  • 第四章 城区环境下GNSS性能特性与选星研究53-67
  • 4.1 城区复杂环境下无线电场景建模53-56
  • 4.1.1 无线通信的特点53-54
  • 4.1.2 无线通信的影响因素54-55
  • 4.1.3 城区GNSS无线信道分析55-56
  • 4.2 城区环境下选星算法研究与仿真56-66
  • 4.2.1 精度因子DOP的推导56-58
  • 4.2.2 传统选星方法原理58-59
  • 4.2.3 一种应用于城区环境的选星法59-62
  • 4.2.4 计算与仿真分析62-66
  • 4.3 本章小结66-67
  • 第五章 阴影匹配在城市峡谷中的应用研究67-91
  • 5.1 阴影匹配建模与验证67-83
  • 5.1.1 卫星可见度建模与仿真68-70
  • 5.1.2 阴影匹配算法验证70-76
  • 5.1.3 阴影匹配算法改进76-77
  • 5.1.4 阴影匹配实测77-83
  • 5.2 阴影匹配与AGPS融合设计83-90
  • 5.2.1 阴影匹配与A-GPS融合需求分析84-85
  • 5.2.2 阴影匹配与两种方式A-GPS融合设计85-90
  • 5.3 本章小结90-91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91-93
  • 6.1 研究成果总结91
  • 6.2 研究工作展望91-93
  • 致谢93-94
  • 参考文献94-98
  • 攻硕期间取得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成果98-9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娜;;江苏省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项目通过验收[J];测绘通报;2007年02期

2 ;获境外专业机构青睐,合众思壮高精GNSS产品迈入世界前列[J];北京测绘;2007年02期

3 ;中国GNSS技术打破欧美垄断高精度测量产品角逐国际市场[J];江西测绘;2007年02期

4 ;合众思壮获海外定单标志中国GNSS踏上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之路[J];现代测绘;2007年04期

5 ;十年中海达 中国GNSS产业化十年——中海达10周年庆典活动拉开序幕[J];测绘技术装备;2009年03期

6 杨永平;段德磊;;多功能手持GNSS在电力行业的应用[J];电力与电工;2009年03期

7 薄万举;黄立人;李军;程增杰;宋兆山;许明元;李文静;李文一;;GNSS野外检定场[J];测绘科学;2009年S1期

8 季宇虹;王让会;;全球导航定位系统GNSS的技术与应用[J];全球定位系统;2010年05期

9 董春来;周立;史建青;;GNSS多功能实验室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02期

10 Zhan Wei;Zhu Shuang;Yang Bo;Wu Yanqiang;Liu Zhiguang;Meng Xiangang;;Effect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TRF2000 and ITRF2005 models in GNSS data processing[J];Geodesy and Geodynamics;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慧君;李孝辉;;GNSS系统时间偏差及其监测与预报[A];2009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Supporting capability analysis of present spectrum management resources to GNSS IDM in China[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1北斗/GNSS导航应用[C];2012年

3 朱旭;;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在空中交通管理中的应用进展[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4 董绍武;;GNSS时间系统及其互操作[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二)[C];2009年

5 孙晓波;李冶天;;多模GNSS高精度授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6 胡晓;高伟;李本玉;;GNSS卫星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思考[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7 高井祥;闫文林;王坚;;矿山变形灾害GNSS现代化监测技术研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8 马利华;韩延本;;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概述[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A study of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 effects on Differential GNSS[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8卫星导航模型与方法[C];2012年

10 甄卫民;韩超;杜黎明;陈丽;;我国GNSS开放服务中的干扰检测与减缓计划[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1北斗/GNSS导航应用[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娜;我GNSS技术打破国外垄断[N];科技日报;2007年

2 陶渝;重庆建成国土资源GNSS网络信息系统[N];中国测绘报;2011年

3 记者 谢必如 特约记者 白文起 通讯员 陶渝;重庆建成国土资源GNSS网络系统[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4 王岩;包头用GNSS管理市政布局[N];中国建设报;2010年

5 甘勃;“天眼”迈进GNSS时代[N];大众科技报;2007年

6 王立彬;中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夺下千万美元大单[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通讯员 彭祥荣;“陆态网”民勤GNSS基准站投入试运行[N];中国气象报;2010年

8 记者 裴蕾;测绘气象共建GNSS基准站[N];四川日报;2010年

9 王雅丽;实施国际化战略[N];中国测绘报;2010年

10 记者 张敏霞 通讯员 王存林;陆态网沱沱河GNSS基准站建成并试运行[N];格尔木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鹏;地基GNSS探测2D/3D大气水汽分布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徐韶光;利用GNSS获取动态可降水量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李磊;基于GNSS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的预测与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4 陈良;机载GNSS/SINS组合精密导航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郭瑶;惯性辅助的高动态GNSS基带信号跟踪技术[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6 张亮;地面复杂环境下移动三维测量精度改善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7 白伟华;GNSS-R海洋遥感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8年

8 刘卫;GNSS兼容与互操作总体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王立端;星载GNSS/INS超紧组合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10 陈坡;GNSS/INS深组合导航理论与方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成;GNSS-R应用于测量表层土壤湿度及软件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高荣祥;基于GNSS信号的无源雷达目标探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陈闻亚;基于Internet的GNSS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杨晨云鹂;GNSS在地震矩反演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张U,

本文编号:378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378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e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