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啁啾光纤光栅的色散补偿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啁啾光纤光栅的色散补偿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优化了基于啁啾光纤光栅FBG的色散补偿方案,讨论了编码方式、放大器间距以及光栅反射带宽等参数对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通过Optisystem仿真软件搭建40Gb/s波分复用系统,采用DCF+FBG两级色散补偿,实现了超长距离高质量传输。
【作者单位】: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电信学院;
【关键词】: 光纤光栅 色散补偿 编码 传输性能
【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B2014219)资助
【分类号】:TN929.1;TN253
【正文快照】: 0引言光通信系统的演进朝着超高速率、超高容量和超长距离方向发展。当光传输速率增加时,系统的色散容限会显著下降。当前光通信系统主流的传输速率为40Gb/s,采用NRZ编码时系统的色散容限仅为60ps/nm,意味着若采用G.652光纤(色散系数为17ps/nm·km),色散受限的情况下传输距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佩珍;光纤型色散补偿技术综述[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98年02期
2 黄炳杰;步鹏;王向朝;南楠;;用于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的深度分辨色散补偿方法[J];光学学报;2012年02期
3 余建军,管克俭,杨伯君;基于不同的非线性前色散补偿技术的比较[J];光通信技术;1998年03期
4 林林;高应俊;龙炳昌;蔡里禹;何永健;;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色散补偿研究[J];光子学报;2010年06期
5 廖春艳,邵建达,范正修;飞秒脉冲激光器中色散补偿膜的设计[J];光子学报;2005年05期
6 王发强,曹顺湘,李宏,杨祥林;位相共轭及色散补偿孤子通信系统的误码率[J];东南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7 林宁,洪小斌,张晓光,刘秀敏,张涛,杨伯君;色散补偿技术中超短光脉冲传输特性的研究[J];光子学报;1999年12期
8 陶滢,吴重庆,忻向军;色散补偿对改进单模光纤开关特性的研究[J];光通信技术;2000年02期
9 陈晓伟,杨天新,谈斌,李世忱;一种有效的色散补偿镜优化设计方法(英文)[J];光子学报;2002年07期
10 谢旭东;王清月;柴路;王专;黄小军;;啁啾镜与棱镜对混合色散补偿产生8fs光脉冲[J];光电子·激光;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牛海亮;章岳光;沈伟东;刘旭;;超快激光系统中色散补偿镜研究新进展[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2 柴瑾;俞重远;刘玉敏;王永钢;;线性啁啾色散补偿光栅的切趾强度优化分析[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赵帅;罗斌;;基于多相移取样啁啾光栅的色散补偿研究[A];2006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承帅;基于白光干涉的色散补偿镜特性测试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刘沛;光子晶体光纤色散及色散补偿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李菁;多腔级联的G-T腔色散补偿器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马群;飞秒激光用色散补偿薄膜设计与制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黄丹;基于G-T腔的色散补偿器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柴瑾;线性啁啾布拉格光纤光栅特性分析及其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色散补偿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7 杨刚;超短脉冲色散补偿镜的设计与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8 徐斌;级联AWGs色散补偿系统的传输理论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罗震岳;光学色散补偿薄膜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牛海亮;超快激光系统中新型色散补偿镜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啁啾光纤光栅的色散补偿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91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479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