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轨星机BiSAR分辨率分析及成像参数优化设计
本文关键词:高轨星机BiSAR分辨率分析及成像参数优化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高轨星机BiSAR 信号带宽 合成孔径时间 分辨率椭圆
【摘要】:高轨SAR具有覆盖范围广,重访时间短的优势。但是如果采用高轨SAR卫星同时作为发射机和接收机,不能充分发挥高轨SAR的这些优点。采用飞机或低轨卫星作为接收机平台不但能够更灵活地针对目标区域成像,而且分辨率也将大大提高。但是星机双基SAR(BiSAR)的几何构型复杂,难以直观地获知任意几何构型BiSAR的分辨率特性。该文从BiSAR基平面分辨率出发,根据几何构型得到基平面分辨率与地平面分辨率之间的几何关系,解析地表示出了BiSAR在地平面上的分辨率形状。据此可以评估BiSAR系统的分辨力,并且能够通过优化设计系统带宽和合成孔径时间两个参数使得BiSAR系统能够实现更好的分辨率特性。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高轨星机BiSAR 信号带宽 合成孔径时间 分辨率椭圆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01292) 空间测控通信创新探索基金(201509A)~~
【分类号】:TN957.52
【正文快照】: 1引言高轨SAR轨道高,重访周期短,在自然灾害观测,地质测绘,以及海洋目标监测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1-3],但是高轨SAR分辨率远低于机载或者低轨星载SAR所能达到的分辨率,而且对于雷达前视和后视方向上存在不能成像的区域,因此如果单一采用高轨SAR同时作为发射机和接收机,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国,孔令讲,周正欧;浅地层探地雷达合成孔径处理的一种快速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4年10期
2 李宇;黄勇;黄海宁;;空时被动合成孔径阵列处理算法研究[J];信号处理;2008年03期
3 百城;;红外成象中一种合成孔径光学系统的应用[J];激光与红外;1973年11期
4 卢军,郭伟,张祖荫,文光华;合成孔径微波辐射计成像模拟与结果分析[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S1期
5 孔令讲,周正欧;浅地层步进变频探地雷达合成孔径算法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年05期
6 钟丽云,张以谟,吕晓旭;合成孔径数字全息的记录、再现及实现[J];中国激光;2004年10期
7 孔令讲;周正欧;;浅地层探地雷达合成孔径算法的研究[J];信号处理;2005年06期
8 史灵卫;刘和光;许可;杨双宝;徐曦煜;王磊;;地球自转对星载合成孔径高度计的影响[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年03期
9 彭海良,赵山,张隆礼,刘新民;合成孔径雷达定时器的设计[J];电子学通讯;1982年05期
10 石峰;杨应槐;;合成孔径红外成象光学系统[J];红外与激光技术;198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冬青;张碧星;师芳芳;;基于超声阵列的合成孔径聚焦成像方法研究[A];2013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2 曾碚凯;王英;黄海宁;;合成孔径无损探伤技术的研究[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吴冰静;姜宏振;徐昱;;利用同轴合成孔径数字全息术提高再现像的分辨率[A];2012年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江黔夫;徐善驾;陈学诠;;微波合成孔径雷达图象的无失真压缩模型[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5年
5 李明;陈晓冬;李妍;郝云霞;汪毅;郁道银;;基于相位补偿的改进内窥超声合成孔径方法[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6 李明;郁道银;李妍;汪毅;陈晓冬;;面向医学超声内窥成像的合成孔径算法[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韩啸;杨贝贝;孙进平;;升降目标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郑洪伟;沈一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调制模式在海洋遥感中的应用[A];自然、工业与流动——第六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王本庆;李兴国;;近程被动成像毫米波合成孔径辐射计[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周瑜;钱方明;杨U,
本文编号:6084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608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