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微波探墙成像中的杂波抑制算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3 13:28

  本文关键词:微波探墙成像中的杂波抑制算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透视成像SAR 耦合杂波对消 参数估计 杂波抑制性能


【摘要】:合成孔径小目标透视成像雷达(Penetrating SAR)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体制雷达,这种雷达不仅可以获得高距离向和方位向分辨率,还具有良好的穿透能力,因此可探测埋藏于非金属(包括水泥墙、刨花板等)介质中的浅表层小目标并对小目标进行探测和成像。然而,在合成孔径小目标透视成像雷达应用的过程中,由于目标与雷达距离短,雷达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直接耦合波及接收到的介质表面反射波与有效目标回波在时域上无法有效的分离;同时,介质表面反射波和收发天线直接耦合波这两类耦合杂波的强度远远大于目标回波,极大的影响了雷达对目标的探测和成像,因此如何有效抑制耦合杂波就成为改善透视成像雷达系统性能至关重要的因素。本文针对合成孔径小目标透视成像雷达特点,分别提出了适用于单对天线体制和天线阵体制的杂波对消方法。主要内容如下:1.根据单天线和天线阵小目标透视成像雷达的不同工作机制及扫描方式建立了两种体制下雷达的接收信号模型,并对小目标透视成像雷达的两类主要耦合杂波:收发天线直接耦合波和介质表面反射波建立电磁模型。2.针对单对天线体制小目标透视成像雷达的两类耦合杂波,基于基本的参数估计杂波对消方法:空场景对消法和均值对消法,提出了两种适用于探测粗糙表面介质的改进杂波对消方法:区域均值对消法和预存直耦波对消法,并详细阐述了上述杂波对消方法的原理和算法流程。仿真和实际实验结果证明这几种方法均能有效抑制单天线体制小目标透视成像雷达的耦合杂波并且不同程度的改善成像效果,提升系统性能。3.针对天线阵体制小目标透视成像雷达的两类耦合杂波,基于天线阵体制和单对天线体制雷达的差异性,本文提出了适用于天线阵体制下的几种改进参数估计杂波对消方法,包括:空场景对消法、扫描线均值对消法、区域扫描线均值对消法和预存直耦波对消法,并详细阐述了上述杂波对消方法的原理和算法流程。实际天线阵雷达系统实际探测结果表明这几种方法均能有效抑制耦合杂波,大幅度改善探测成像效果和系统性能。4.对单对天线和天线阵体制小目标透视成像雷达适用的不同杂波抑制处理方法的计算复杂度及杂波抑制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阐述了应用不同杂波抑制方法时可能造成雷达探测结果图像中非目标区域出现杂波残余的原因,并对各杂波抑制算法的适用前提和优劣势进行总结比较,为算法择优提供依据。
【关键词】:透视成像SAR 耦合杂波对消 参数估计 杂波抑制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57.5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1.2.1 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12-15
  • 1.2.2 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抑制技术15-16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16-18
  • 1.4 本文结构安排18-19
  • 第2章 雷达工作体制及耦合杂波模型19-27
  • 2.1 小目标透视成像雷达扫描方式19-21
  • 2.2 雷达工作机制及接收信号模型21-24
  • 2.2.1 雷达工作机制21-23
  • 2.2.2 雷达接收信号模型23-24
  • 2.3 耦合杂波的电磁模型24-26
  • 2.3.1 收发天线直接耦合波电磁模型24
  • 2.3.2 介质表面反射波电磁模型24-26
  • 2.4 小结26-27
  • 第3章 单对天线小目标透视成像雷达杂波抑制算法原理27-51
  • 3.1 空场景对消法27-29
  • 3.1.1 基本原理27-28
  • 3.1.2 处理流程28-29
  • 3.2 均值对消法29-31
  • 3.2.1 基本原理29-30
  • 3.2.2 处理流程30-31
  • 3.3 区域均值对消法31-34
  • 3.3.1 基本原理31-33
  • 3.3.2 区域划分原则33
  • 3.3.3 处理流程33-34
  • 3.4 预存直耦波参数估计对消法34-37
  • 3.4.1 基本原理35-37
  • 3.4.2 处理流程37
  • 3.5 算法有效性验证37-50
  • 3.5.1 CST仿真验证37-43
  • 3.5.2 实验验证43-50
  • 3.6 小结50-51
  • 第4章 天线阵小目标透视成像雷达杂波抑制算法原理51-71
  • 4.1 空场景对消法51-53
  • 4.1.1 基本原理52-53
  • 4.1.2 处理流程53
  • 4.2 扫描线均值对消53-56
  • 4.2.1 基本原理54-55
  • 4.2.2 处理流程55-56
  • 4.3 区域扫描线对消法56-58
  • 4.3.1 基本原理56-57
  • 4.3.2 扫描线划分原则57
  • 4.3.3 处理流程57-58
  • 4.4 预存直耦波参数估计对消法58-60
  • 4.4.1 基本原理58-59
  • 4.4.2 处理流程59-60
  • 4.5 算法有效性验证60-69
  • 4.5.1 实验设备介绍60
  • 4.5.2 实验结果60-68
  • 4.5.3 结论68-69
  • 4.6 小结69-71
  • 第5章 杂波抑制算法性能分析71-87
  • 5.1 单对天线小目标透视成像雷达杂波抑制算法比较71-77
  • 5.1.1 算法复杂度分析71
  • 5.1.2 杂波抑制效果及杂波残余分析71-76
  • 5.1.3 结论76-77
  • 5.2 天线阵小目标透视成像雷达杂波抑制算法比较77-86
  • 5.2.1 算法复杂度分析77
  • 5.2.2 杂波抑制效果及杂波残余分析77-85
  • 5.2.3 结论85-86
  • 5.3 小结86-87
  • 结论87-89
  • 参考文献89-9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95-96
  • 致谢9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可欣;胡爱明;;自适应杂波抑制技术在雷达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6年08期

2 吕雁;苏新主;;一种基于背景预测的红外杂波抑制新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08期

3 牟妙辉;朱国富;贺峰;周智敏;;一种用于墙后静止人体微动特征检测的杂波抑制方法[J];电子技术;2010年02期

4 陈建春,徐少莹;多杂波抑制技术[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0年08期

5 叶少华,朱兆达,朱岱寅;一种改进的二端口杂波抑制干涉仪[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2年08期

6 施文武;;一种多频道运动杂波抑制技术[J];现代电子技术;2006年14期

7 窦泽华;张仕元;李明;;基于雷达回波识别的杂波抑制[J];信号处理;2009年08期

8 刘涛;张永;栾金龙;刘振华;马红光;;非正侧视阵近程杂波抑制鲁棒俯仰滤波算法[J];现代雷达;2010年12期

9 J.P.赖利;;模糊距离杂波对杂波抑制的限制[J];雷达与对抗;1990年04期

10 科卞;自适应杂波抑制技术[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蓓;刘家学;吴仁彪;;探地雷达子空间地杂波抑制方法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5)论文集[C];2005年

2 吴仁彪;刘家学;张蓓;;探地雷达地杂波抑制方法研究进展[A];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5)论文集[C];2005年

3 王玲;逯贵祯;肖怀宝;;一种适合机载多通道SAR低速目标的地杂波抑制新方法[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巍 李宏宇;203所宽带捷变频信号源填补国内空白[N];中国航天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伍勇;空时自适应杂波抑制[D];清华大学;2008年

2 曹杨;机载雷达非自适应杂波抑制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吴宏刚;时空非平稳强杂波抑制与微弱运动目标检测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4 张增辉;天基雷达空时自适应杂波抑制技术[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驰;基于目标杂波区分的杂波抑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窦道祥;MIMO-OTH雷达中的多模传播与杂波抑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翟雯;基于空时自适应处理技术的雷达非均匀杂波抑制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董烁烁;机载阵列雷达杂波抑制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张斓子;穿墙成像雷达杂波抑制与目标检测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6 赵中兴;建筑物透视探测人体成像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卢骁;雷达旁瓣相消和杂波抑制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郑梦;微波探墙成像中的杂波抑制算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9 史洋;基于微弱目标检测的图像背景杂波抑制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张媛;机载杂波抑制实时处理器的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252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7252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7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