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数据可视化在社交媒体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14:33

  本文关键词:数据可视化在社交媒体中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数据可视化 社交媒体 视觉映射 交互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社交媒体如一匹黑马迅速成为了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信息平台之一。社交媒体兼具社交性和媒体性,为人们开拓了新的信息分享和交流空间,人们从信息的接受者转化为发布者,也由此引发了信息传播方式的新一轮变革。与此同时,“信息社会”、“大数据”等词语也如浪潮般席卷着人们的生活与思维,数据在如今的意味实在太多。但是,在享受数据为我们带来的无法估量的价值同时,人们也清楚地意识到: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技巧去驾驭,我们就可能被淹没在这数据的海洋里。能否学会“用数据说话”,俨然成为了一个“To be or not to be”的关键问题。自从人们发明了饼图、条形图以代替晦涩难懂的数据清单,数据可视化为数据整理、分析和挖掘带来的好处已经显现。可视化设计旨在利用计算机自动化分析能力的同时,充分挖掘提高人们对数据和信息的应用效能,帮助人们更为直观和高效地洞悉数据背后的信息、知识与智慧。本课题,就是结合时代背景下数据可视化的发展特点,从信息用户的角度探索提高数据可视化设计质量的方案。重点关注数据可视化设计在当下炙手可热的社交媒体中的应用,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用户在可视化终端进行视觉思维活动时各阶段的认知任务,提出数据可视化设计的方案以及实践方法,进而为数据可视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以及视觉效果评价方面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数据可视化 社交媒体 视觉映射 交互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393.01;TN929.5;G20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2
  • 1.1 选题背景10
  • 1.2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意义10-11
  • 1.2.1 研究内容10-11
  • 1.2.2 选题的意义11
  • 1.3 课题研究的方法11-12
  • 第二章 相关背景及基本概念12-17
  • 2.1 信息与数据可视化12-14
  • 2.1.1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12-13
  • 2.1.2 Informavore——“信息食客”13
  • 2.1.3 信息与数据可视化13-14
  • 2.2 社交媒体14-17
  • 2.2.1 社交媒体的概念14-15
  • 2.2.2 社交媒体的价值开发15-17
  • 第三章 社交媒体中的数据可视化理论研究17-26
  • 3.1 数据可视化的相关领域及作用方法17-20
  • 3.1.1 视觉心理学引导设计思维17-18
  • 3.1.2 逻辑学引导创意思维18-19
  • 3.1.3 平台分析——媒介心理学19-20
  • 3.1.4 技术支持——交互技术20
  • 3.2 数据可视化的设计流程20-23
  • 3.2.1 数据的采集与分析20-21
  • 3.2.2 信息空间的架构21
  • 3.2.3 数据的视觉映射21-22
  • 3.2.3.1 视觉转换21-22
  • 3.2.3.2 转换处理——R的图形语法22
  • 3.2.4 选择交互模式22-23
  • 3.3 创造数据之美23-26
  • 3.3.1 Data——作为视觉形状的数23
  • 3.3.2 Dataset——以“熵减”为目标的秩序美23-24
  • 3.3.3 计算机辅助的美学评估24-26
  • 第四章 社交媒体中的数据可视化应用26-34
  • 4.1 社交媒体中的数据可视化类型26-29
  • 4.1.1 静态数据可视化26
  • 4.1.2 可点选的数据可视化26-27
  • 4.1.3 动态数据可视化27
  • 4.1.4 视频数据可视化27-28
  • 4.1.5 可交互数据可视化28-29
  • 4.2 数据可视化的系统实现29-34
  • 4.2.1 平行数据的同时映射29
  • 4.2.2 多维数据的降维映射29-30
  • 4.2.3 构建连续信息空间30-31
  • 4.2.4 构建离散信息空间31-32
  • 4.2.5 数据演绎的自由空间32-34
  • 第五章 感悟及总结34-35
  • 参考文献35-37
  • 致谢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远;;数据可视化技术实现流程探讨[J];软件导刊;2010年05期

2 赵巾帼;罗庆云;;基于网络的数据可视化研究与实现[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任思雨;;数字时代数据可视化的类型及其特征[J];传播与版权;2014年03期

4 陈建军,于志强,朱昀;数据可视化技术及其应用[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1年05期

5 刘勘,周晓峥,周洞汝;数据可视化的研究与发展[J];计算机工程;2002年08期

6 刘绪崇,邓苏,杨强,陈卫东;基于数据管技术的证券数据可视化[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3年06期

7 肖湘萍,尹志喜;数据可视化在流场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任永功;于戈;;数据可视化技术的研究与进展[J];计算机科学;2004年12期

9 韩丽娜;;数据可视化技术及其应用展望[J];煤矿现代化;2005年06期

10 丁毅;王媛媛;纪亮;任柯燕;;数据可视化技术在客流展示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勘;周洞汝;;大型数据库中的数据可视化技术[A];第十八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1年

2 袁永菊;;数据可视化技术在飞机改装中的应用研究[A];探索 创新 交流(第4集)——第四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10年

3 石昊苏;韩丽娜;;数据可视化技术及其应用展望[A];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一)[C];2005年

4 夏菁;刘真;胡越琦;陈为;彭帝超;;基于超图的骨生物数据可视化研究[A];第五届全国几何设计与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陈进生;罗月童;;轮廓树及其在体数据可视化中的应用[A];全国第21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10)暨全国第2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罗雄飞;廖再飞;刘伟;;流程工业多尺度数据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A];2009中国过程系统工程年会暨中国mes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谢跟踪;陈文惠;郑达贤;;基于Map Info的福建省经济数据可视化研究[A];地图学与GIS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延红;王宏亮;林成地;高菲;;基于VisIt的Fluent程序结果数据可视化[A];第十六届全国流体力学数值方法研讨会2013论文集[C];2013年

9 宋秀红;张维石;;基于RAD的网站用户浏览数据可视化工具研究[A];全国第十五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周杨;徐青;蓝朝桢;李建胜;;深空探测地理数据可视化[A];第十四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国家统计局教育中心 宁红;数据可视化对服务型统计建设的启示[N];中国信息报;2013年

2 北京永洪商智科技有限公司 何春涛;一周实现大数据可视化分析[N];中国计算机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于杰;让POI数据可视化[N];中国计算机报;2014年

4 邱燕娜;从汶川地震话位置智能[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任永功;面向聚类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及相关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2 马仁安;基于微机的三维地震数据可视化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3 华岗;地震体数据可视化与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周璐;复杂向量场数据可视化技术研究与实现[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0年

5 梁秀霞;医学影像数据可视化中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常凤香;基于生物电阻抗测量原理的经络诊断数据可视化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7 蒋志方;城市空气质量预测模型与数据可视化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悠;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数据可视化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石雪萍;网易“数读”专栏报道特色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陈欣;《21世纪经济报道—飞笛金融圈》金融新闻的数据可视化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4 张健;基于WebGIS的农业地理数据可视化技术研究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5 龚旭超;基于webGL的交互绘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臧若蒙;面向车辆监控系统的海量数据可视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7 刘迪珊;试验数据云平台中数据可视化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朱会国;直观高效的体数据可视化方法的设计与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9 吕佩吾;火电厂生产运行数据可视化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10 戴启涛;面向终端的移动用户行为可视化分析[D];清华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598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7598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b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