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移动通信信道模型研究与实现验证
本文关键词:卫星移动通信信道模型研究与实现验证
更多相关文章: 卫星移动通信特性 扩展瑞利过程 扩展Corazza卫星移动信道模型 仿真算法 通用卫星移动信道模型 一阶统计量 二阶统计量
【摘要】:为实现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靠有效的信息传输,必须针对卫星移动通信信道特性对所选择的通信技术进行不断测试,因此,建立有效的卫星移动通信信道模拟器,以实现准确、实时地模拟实际卫星移动通信信道特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卫星移动通信信道的传输特性进行研究,详细分析了移动信道的大尺度衰落,小尺度衰落以及多普勒效应。给出了阴影衰落、小尺度衰落的常用数学模型。并对经典的卫星移动平坦衰落通信信道模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扩展瑞利过程”概念,扩展瑞利过程是由彼此相关的实高斯随机过程组成,并基于扩展瑞利过程,提出了“扩展Corazza卫星移动通信信道模型”,该模型假设由多径散射造成的多普勒扩展功率谱密度是双端截断的,可通过配置双边截断频率的大小,实现对不同散射环境的模拟,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实测数据,可准确反映实际信道传播特性。本文设计了一种通用卫星移动通信信道模型,详细的分析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实现该模型的设计原理,并对其中涉及到的衰落模块,多普勒频移模块以及数字正交上下变频模块的实现原理给出了详细的设计框图。其中针对衰落模块中的“扩展瑞利过程”的实现算法,本文给出了详细了理论推导并对其统计特性进行了仿真,从仿真的角度验证了该实现算法的正确性。本文所设计的通用卫星移动通信信道模型可实现对不同轨道高度、不同衰落环境的模拟。为验证最终实现的卫星信道模拟器原理样机的正确性,本文搭建仪器测量平台对其时延特性和多普勒频移特性进行验证,搭建数据采集平台和软件仿真平台,从一阶统计量和二阶统计量的角度验证其衰落特性的正确性。验证结果表明该信道模拟器可正确的模拟不同环境下的信道传播特性。
【关键词】:卫星移动通信特性 扩展瑞利过程 扩展Corazza卫星移动信道模型 仿真算法 通用卫星移动信道模型 一阶统计量 二阶统计量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7.2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2.1 卫星移动通信信道特性测试研究现状11
- 1.2.2 卫星移动通信信道模型建立研究现状11-14
- 1.2.3 卫星移动通信信道仿真实现研究现状14
- 1.3 本文内容及章节安排14-16
- 第2章 卫星移动通信信道特性分析16-31
- 2.1 大尺度衰落16-23
- 2.1.1 路径损耗17-21
- 2.1.2 阴影衰落21-23
- 2.2 小尺度衰落23-26
- 2.3 多普勒效应26-30
- 2.3.1 多普勒频移26-27
- 2.3.2 多普勒扩展27-28
- 2.3.3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多普勒效应分析28-30
- 2.4 本章小结30-31
- 第3章 卫星移动平坦衰落通信信道模型研究31-48
- 3.1 经典卫星移动平坦衰落通信信道模型31-38
- 3.1.1 Loo信道模型31-35
- 3.1.2 Corazza信道模型35-38
- 3.2 扩展Corazza卫星移动通信信道模型38-47
- 3.2.1 扩展瑞利过程38-43
- 3.2.2 扩展Corazza卫星移动通信信道模型统计特性43-46
- 3.2.3 扩展Corazza卫星移动通信信道模型精确度分析46-47
- 3.3 本章小结47-48
- 第4章 卫星移动通信信道建模及关键算法实现48-71
- 4.1 卫星移动通信信道建模与实现48-51
- 4.1.1 卫星移动通信信道建模48-50
- 4.1.2 卫星移动通信信道实现50-51
- 4.2 卫星移动通信信道关键算法实现51-70
- 4.2.1 衰落特性实现算法52-64
- 4.2.2 数字正交上下变频实现算法64-68
- 4.2.3 多普勒频移实现算法68-70
- 4.3 本章小结70-71
- 第5章 卫星移动通信信道模拟器硬件实现与特性验证71-85
- 5.1 卫星移动通信信道模拟器硬件实现71-72
- 5.2 卫星移动通信通信特性验证72-84
- 5.2.1 时延特性验证72-74
- 5.2.2 多普勒频移特性验证74-76
- 5.2.3 衰落特性验证76-84
- 5.3 本章小结84-85
- 结论85-87
- 参考文献87-9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清单91-92
- 致谢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碧月,胡金泉,王小骏;全球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及其发展现状[J];山东电子;2002年03期
2 ;卫星移动通信研讨会将于12月2日在北京召开[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04年21期
3 王素萍;韦娟;王艳君;;适合国情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初步设计[J];计算机与网络;2007年10期
4 ;卫星移动通信多媒体技术应用研讨会即将举办[J];数字通信世界;2008年05期
5 任丹;;一种新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及其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2年02期
6 陈如明;面向21世纪的现代卫星移动通信(下)[J];电信科学;1994年09期
7 童铠,,郭建宁;国内卫星移动通信发展初步分析[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4年04期
8 杨震中;卫星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发展[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1994年04期
9 段永煌;海事卫星移动通信在我国的应用及前景[J];四川通信技术;1994年02期
10 佘其炯;中轨道卫星移动通信[J];邮电设计技术;199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京;赵明;晏坚;;关于发展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些思考[A];第六届卫星通信新业务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翟立君;汪春霆;;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A];第七届卫星通信新技术、新业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吕强;谭强;冯tD;梁宗闯;;我国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论证及关键技术研究[A];第七届卫星通信新技术、新业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广侠;;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A];第七届卫星通信新技术、新业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吕智勇;;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现状与发展[A];第七届卫星通信新技术、新业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更新;;卫星移动通信的技术发展概况、特点及趋势[A];卫星移动通信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4年
7 朱德生;;卫星移动通信面临的挑战与应用前景分析[A];卫星移动通信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4年
8 闵士权;;卫星移动通信概况与我国发展策略思考[A];卫星移动通信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4年
9 李春华;;我国卫星移动通信的现状与前景[A];卫星移动通信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4年
10 朱德生;;卫星移动通信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机遇[A];2005中国卫星应用大会资料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卢子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 陶滢 梁宗闯 曾小金;卫星新“转”[N];通信产业报;2010年
2 记者 姜岩;卫星手机呼之欲出 偏远地区“无死角”[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3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 陈东 梁宗闯 刘乃金 李新刚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导弹控制系统仿真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马静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 冯tD 梁宗闯 白光明;卫星移动通信三大关键技术[N];通信产业报;2010年
4 文字整理/蔺玉红 摄影/刘平;卫星移动通信前景如何[N];光明日报;2000年
5 总参通信部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朱德生;发展我国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思考[N];通信产业报;2001年
6 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闵长宁;卫星通信民用前景广阔[N];通信产业报;2010年
7 史文婕;成功的关键在于市场[N];北京科技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朱宇;工信部 加强卫星移动终端管理[N];中国证券报;2011年
9 ;基于CDMA的卫星移动通信[N];人民邮电;2001年
10 本报记者 余祖江;从三大优势看CDMA广泛应用前景[N];通信信息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何异舟;下一代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王莹;卫星移动通信网若干理论和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仲伟志;宽带卫星移动通信小波包分复用传输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刘刚;非静止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组网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5 周坡;基于OFDM的G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6 余平;基于小卫星移动通信的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7 卓永宁;低轨小卫星移动通信与定位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晨;自有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建设的需求效益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2 邹盼希;基于0.18μm CMOS工艺的低功耗卫星移动通信发射机芯片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安韬;Ku/Ka双频段共用卫星移动通信地球站系统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闫培峰;卫星移动通信网TDMA协议仿真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3年
5 王俊飞;卫星LTE移动通信适应性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6 贾景惠;卫星移动通信信道模型研究与实现验证[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7 郑剑文;特定环境下卫星移动通信信道全阴影模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李玮;卫星移动通信信道模型研究及基带仿真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9 李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编码协作技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饶军;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中寻呼策略研究与仿真[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373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837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