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及相位解缠算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及相位解缠算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InSAR 信号处理 相位解缠 遗传算法 模拟退火算法
【摘要】: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技术将SAR成像技术与干涉测量技术进行结合,在已知雷达系统参数、姿态参数、轨道参数的情况下,构建出地面某一点高程信息与上述参数的几何关系,从而实现对地表高程大范围、快速测量。目前,InSAR在很多领域都得到成功的应用,现已成为遥感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InSAR在信号处理时,通过对目标区域的两幅SAR图像进行配准、滤波、生成干涉图、去除平地效应、相位解缠、高程反演等操作,从而得到目标区域的三维坐标。由于上述信号处理的过程较为复杂,因此,研究如何高效、快速、准确地完成上述信号处理过程对于精确地获取三维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从SAR成像几何出发,分析其信号发射、接收特点及成像机理,重点研究机载SAR成像过程,并采用不同算法对地面点目标进行了成像仿真。由于SAR接收的是目标物的后向散射回波,掌握目标物的后向散射机理将非常有助于SAR图像解译,因此,文章重点研究了随机粗糙地面和植被组成元素的后向散射机理,并完成了相关仿真。其次,文章充分分析了InSAR的高程测量原理,对其几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和用途进行了介绍,并对影响相干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同时,针对InSAR信号处理过程,文章按照信号处理的流程,对其原理和相关算法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和探究。最后,针对InSAR信号处理中相位解缠这一最重要的过程,文章在阐述了一维和二维相位解缠的原理之后,对几种代表性的二维相位解缠算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对其解缠过程和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针对经典的枝切线法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二维相位解缠算法,并分别采用模拟数据和雷达获取的数据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几种典型的相位解缠算法,该算法在时间和精度上有一定的优越性。
【关键词】:InSAR 信号处理 相位解缠 遗传算法 模拟退火算法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57.5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1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7-9
- 1.2 研究意义9-10
-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架构10-11
- 第二章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及典型地物散射模型研究11-37
- 2.1 引言11
- 2.2 合成孔径雷达基本原理11-17
- 2.3 合成孔径雷达二维成像处理与算法17-24
- 2.4 植被组成元素散射模型24-30
- 2.5 随机粗糙地面散射模型30-36
- 2.6 本章小结36-37
- 第三章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高程测量原理及相干性分析37-43
- 3.1 引言37
- 3.2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高程测量几何原理37-38
- 3.3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工作模式38-40
- 3.4 InSAR系统相干性与影响因素40-42
- 3.5 本章小结42-43
- 第四章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43-53
- 4.1 引言43
- 4.2 复图像配准43-45
- 4.3 去除平地效应45-47
- 4.4 干涉图滤波47-49
- 4.5 相位解缠49-50
- 4.6 DEM生成50-51
- 4.7 本章小结51-53
- 第五章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二维相位解缠算法研究53-73
- 5.1 引言53
- 5.2 相位解缠的基本原理53-57
- 5.3 枝切线(Branch-cuts)法57-58
- 5.4 质量图引导法58-60
- 5.5 最小二乘算法60-61
- 5.6 网络流相位解缠算法61-63
- 5.7 基于改进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二维相位解缠算法63-72
- 5.8 本章总结72-73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73-74
- 参考文献74-77
- 致谢77-78
- 附录78-89
- 论文发表情况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昆;贺新;徐家品;;相位解缠枝切法中的枝切线设置的优化[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13期
2 李本星;冯衍秋;马建华;陈武凡;;基于标记理论和相位滤波的相位解缠绕算法[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8年04期
3 朱挺;王正勇;谢明;余艳梅;罗代升;;四向加权最小二乘法相位解缠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4 龚国静;罗代升;何小海;;无权重多重网格的最小二乘相位解缠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年04期
5 闫满;刘国林;郝华东;陶秋香;;二维元胞自动机相位解缠算法的改进[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年04期
6 刘国林;郝华东;陶秋香;;卡尔曼滤波相位解缠及其与其他方法的对比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年10期
7 董春敏;刘国林;于胜文;刘伟科;周伟;;加权最小二乘相位解缠的一种改进[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1年S1期
8 黄海风;王青松;张永胜;;一种多基线相位解缠频域快速算法[J];电波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9 刘伟科;刘国林;陶秋香;;基于同伦算法的非线性最小二乘相位解缠[J];测绘科学;2012年04期
10 钟何平;唐劲松;张学波;;基于最小不连续的分块相位解缠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魏志强;金亚秋;;一种基于最短分割路径的相位解缠算法[A];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C];2006年
2 查显杰;戴志阳;;一种精确的InSAR形变干涉图相位解缠算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蒋廷臣;焦明连;史建青;王秀萍;;InSAR图像相位解缠的最小费用流法及其改进算法研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4 王玲;丁志华;王川;吴开华;;基于k空间相位解缠的谱域光学相干层析相位显微成像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5 钟何平;张森;田振;唐劲松;;InSAS干涉图相位解缠方法比较研究[A];2013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6 赵争;张过;张继贤;;遗传算法在InSAR相位解缠中的应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瀚雯;单/多基线相位解缠绕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刘会涛;多基线相位解缠绕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万利;容积卡尔曼滤波相位解缠方法相关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4 张会战;路径跟踪法相位解缠算法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5 张妍;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相位解缠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何为;磁共振成像二维相位解缠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魏志强;星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若干关键技术的算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汪鲁才;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成像的信息处理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9 何儒云;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处理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10 黄倩;基于高性能计算的InSAR相位解缠并行算法研究与云平台构建[D];南京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澜心;基于最小二乘的相位解缠理论与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2 周震;图论在相位解缠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裴旭;星载InSAR技术在高原地区提取数字高程模型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方晓;基于D-InSAR技术的济宁地区地面沉降监测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元亚菲;InSAR相位解缠算法研究与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朱超猛;高精度InSAR配准及相位解缠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时代奇;基于BP的InSAR成像算法及多基线相位解缠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李奇;基于InSAR和GPS数据研究2010玉树Ms7.1级地震同震变形特征[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5年
9 邓兵华;高精度InSAR系统干涉处理算法及软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10 倪娜;基于路径跟踪和双波长干涉的相位解缠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522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952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