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鉴相圆阵干涉仪测向性能的提高及其验证
本文关键词:模拟鉴相圆阵干涉仪测向性能的提高及其验证
更多相关文章: 圆阵干涉仪 测向性能 模拟鉴相 相位积累 最优基线
【摘要】:模拟鉴相圆阵干涉仪相对于数字鉴相需要较高的信噪比,故其测向性能即解模糊概率和测向精度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两种提高其测向性能的方法,分别为改进型相位积累法和最优基线法。改进型相位积累法用于提高解模糊概率和测向精度,解决了因模拟鉴相特有的±π附近的相位跳变性造成的传统积累错误的问题。最优基线法以某一基线组合对应的方位角为参考输出测向精度最高的基线组合对应的方位角和俯仰角,用于提高测向精度。两种方法可组合使用。仿真和实测结果均表明了这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作者单位】: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圆阵干涉仪 测向性能 模拟鉴相 相位积累 最优基线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02141)资助课题
【分类号】:TH744.3
【正文快照】: 0引言无源测向是用来获得空间辐射源方位的一种方法,被广泛应用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包括雷达、声纳和通信[1]。而圆阵相对于线阵有着先天的优势,不但可以提供俯仰角信息和360°全方位的方位角信息[2],而且可以节省阵面面积,用来安装其他的复合装置。因此基于圆阵的测向研究也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银波;陈华俊;;鉴相方法的分析与比较[J];电讯技术;2008年06期
2 曲志昱;司锡才;;基于虚拟基线的宽带被动导引头测向方法[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7年04期
3 张海燕 ,李正文 ,许林;五通道相位干涉仪测向算法及其在TMS320C6711上的实现[J];电子技术应用;2003年12期
4 于红旗;黄知涛;周一宇;徐欣;;一种不需要特征值分解的MUSIC方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5 王琦;;圆阵干涉仪测向研究[J];航天电子对抗;2009年05期
6 周亚强,皇甫堪;噪扰条件下数字式多基线相位干涉仪解模糊问题[J];通信学报;2005年08期
7 王玉林;陈建峰;;干涉仪测向基线组合方式选取依据初探[J];无线电工程;2012年06期
8 张亮;徐振海;熊子源;王雪松;;基于圆阵干涉仪的被动导引头宽带测向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月涛;吴嗣亮;王X;;一种改进的逐次递推解模糊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2 王晓瑶;张国军;王盼盼;关凌纲;许姣;刘细宝;;声矢量阵目标估计的新方法[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08期
3 蔡晓霞;陈红;;一种多接收通道的增益与相移失配均衡方法[J];测试技术学报;2008年05期
4 何民;;一种低系统误差的干涉仪相位校正方案[J];电讯技术;2010年05期
5 曲志昱;司锡才;;基于虚拟基线的宽带被动导引头测向方法[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7年04期
6 司伟建;孙圣和;唐建红;;基于阵列扩展解模糊方法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8年04期
7 司伟建;初萍;孙圣和;;超宽频带测向解模糊方法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9年02期
8 司伟建;程伟;;旋转干涉仪解模糊方法研究及实现[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0年03期
9 蒋学金;高遐;沈扬;;一种多基线相位干涉仪设计方法[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08年04期
10 毛虎;杨建波;刘鹏;;干涉仪测向技术现状与发展研究[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迪;沉渣厚度超声检测信号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宏;雷达侦察与无源定位中LPI信号分析处理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谢锘;宽带相干信源测向算法研究及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刚兵;单站无源定位与跟踪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初萍;基于宽频带系统的被动雷达测向技术[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唐建红;被动雷达导引头高精度超分辨测向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曲志昱;宽带被动雷达导引头测向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8 柴娟芳;复杂环境下雷达信号的分选识别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9 洪涛;方向调制在物理层安全通信和通信测向综合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10 邵华;稀疏阵列测向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伟;被动高精度测向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盖江伟;宽带信号快速DOA估计算法研究及其DSP实现[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3 刘小兵;自动频谱监测系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彭璇;二维波达方向估计算法及其DSP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杨程;海底高分辨方位估计算法仿真及其在FPGA平台上的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董明;基于被动雷达的高分辨测向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何丽莎;超短波测向终端处理设备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海燕;五通道相位干涉仪测向的研究和实现[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9 梁双港;基于相位干涉仪测向算法的定位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10 赵巾卫;数字式多基线干涉仪测向技术[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森;高梅国;刘国满;阳成军;余涛;;三通道干涉仪雷达测角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2 朱庆厚;;到达时间差(TDOA)测向定位研究[J];电讯技术;2007年01期
3 曲志昱;司锡才;;基于虚拟基线的宽带被动导引头测向方法[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7年04期
4 郭立民;司伟建;刘志宏;;UHF波段被动雷达导引头测向技术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9年02期
5 黄振兴,万征;距离-速度噪扰模糊数据同时分辨的孙子定理算法[J];电子学报;1992年09期
6 周亚强,陈翥,皇甫堪,孙仲康;噪扰条件下多基线相位干涉仪解模糊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年02期
7 龚享铱;袁俊泉;苏令华;;基于相位干涉仪阵列多组解模糊的波达角估计算法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年01期
8 张伟华;邹芳;张文明;肖顺平;;通道间幅度相位不一致对干涉仪测向的影响和解决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05期
9 刘全,王雪松,皇甫堪;二维虚拟ESPRIT算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10 王琦;;圆阵干涉仪测向研究[J];航天电子对抗;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福成;基于运动学原理的单站无源定位与跟踪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康;萧宝瑾;于丽君;;基于交替鉴相方法的高精度定位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02期
2 殷际杰;;锁相环路中的取样鉴相[J];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79年Z1期
3 熊茂华;直线式感应同步器360度鉴相技术的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4 周渭;;实现高频下高线性度鉴相的方法——单路分频控制鉴相[J];计量学报;1981年01期
5 王国元,罗伟雄,江柏森;高频鉴相的取样数值法实现[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5年02期
6 李银波;陈华俊;;鉴相方法的分析与比较[J];电讯技术;2008年06期
7 屠文庆;四元正交探测器阵输出信号的鉴相方式[J];航空兵器;1997年02期
8 金喜平,刘雪艳;一种新型锁相倍频鉴相细分理论的研究[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1999年05期
9 臧立君;通过采样鉴相进行选频定距的研究[J];兵工学报;1999年03期
10 文昭阳;;一种新的相位检测方案[J];宇航计测技术;199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芳;赵玉彬;张建兵;王光伟;;IQ技术应用与加速器鉴相和反馈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张传生;王忠民;;一种新型数字式联合控制解调环[A];1991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卷Ⅱ)[C];199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雅洁;高精度数字鉴相方法及其误差分析[D];中北大学;2014年
2 章剑梅;三维测距成像的并行鉴相接收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胡晓彦;脑磁感应断层成像系统中软件鉴相方法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4 于丽君;基于鉴幅—鉴相的高精度定位系统的设计[D];太原理工大学;2009年
5 张南;空间光外差测距系统中软件式鉴相方法的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吴双娥;无线电鉴相定位技术的改进[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7 周海牛;异频鉴相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周伟;MIT系统软件鉴相平台及数据采集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9 张磊;基于鉴相技术的焦炉机车定位系统设计[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10 欧冰洁;超声波隧道风速测量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68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1068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