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柱结构敞开式离子源和微型气泵集成系统的放电特性
本文关键词:针-柱结构敞开式离子源和微型气泵集成系统的放电特性
更多相关文章: 敞开式离子源 微型气泵 针-柱结构 电晕放电 便携式分析仪器
【摘要】:设计了一种小型针-柱电晕放电结构,实现了敞开式离子源和微型气泵的系统集成。通过数码相机拍摄的针-柱放电图像和示波器记录的特里切尔放电波形,验证了该针-柱结构在没有外界气流、间隙仅2mm的实验条件下实现了稳定的电晕放电。对针-柱结构电晕放电特性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放电电压、镇流电阻、柱直径大小、针-柱间距等参数对针-柱电晕放电的影响,通过伏安特性曲线分析得出在放电电压为-3 800V、镇流电阻为10MΩ、柱直径为4mm、间距为2mm的实验条件下,产生的离子风气体流速最大(采用testo 405-V1风速仪测得最大气体流速为1.15m/s)。该针-柱结构可采用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加工实现,有望应用于质谱仪、离子迁移谱、高场非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等便携式分析仪器中,实现敞开式离子源和微型气泵的双重功能。
【作者单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敞开式离子源 微型气泵 针-柱结构 电晕放电 便携式分析仪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No.61204120)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No.2013GXNSFBA019273) 广西高等学校一般资助科研资助项目(No.201203YB078) 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资助项目(No.ZCC016359) 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资助项目(No.2014JGB144)
【分类号】:TH83
【正文快照】: 1引言近年来,分析仪器领域对样品进行现场快速检测的要求,促进了对样品无需复杂前处理且在敞开环境下进行离子化方法的研究。2004年,《Science》上介绍了由美国普渡大学R.GrahamCooks等提出的在常压下无需进行样品预处理的解吸电喷雾离子源(DESI)[1],迅速在学术界掀起了敞开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庆浩;花磊;侯可勇;崔华鹏;陈平;赵无垛;王卫国;李京华;李海洋;;新型单光子电离和光电子电离复合电离源的研究及应用[J];分析化学;2011年10期
2 唐飞;王晓浩;刘坤;张亮;;敞开式小型线-筒电极负电晕放电离子源(英文)[J];光学精密工程;2009年08期
3 刘坤;廖峥;侯世英;唐飞;王晓浩;敬刚;;大气压直流辉光放电装置的实验与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4 李华;王晓浩;唐飞;张亮;杨吉;吝涛;丁力;;一种微型FAIMS传感器芯片的研制[J];物理化学学报;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山;控制间歇性弧光的另一种方法[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赵爽;;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与分析[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李寅鑫;苏伟;刘娟;;异面结构GaAs光导开关耐压特性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9年06期
4 徐根厚;李群湛;秦浩庭;;铁路10kV电缆贯通线小电阻接地系统自动重合闸的应用分析[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年03期
5 陈静;;客运专线牵引变电所雷电过电压保护方案研究[J];电瓷避雷器;2012年03期
6 李荣华;夏艳梅;;110kV变电所雷电侵入波过电压保护配置[J];电工技术;2008年06期
7 焦忠杰;牛方方;光在超;欧阳英明;;由一起10kV真空断路器爆炸事故谈雷电过电压防范[J];电工技术;2011年04期
8 戴攀;邱海锋;王东举;张元;周浩;;输电线路雷电流行波在线监测装置[J];电气应用;2008年06期
9 田位平,毕建权;切除故障时缓冲电阻和电容对系统电压的影响[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4年03期
10 王钢;李志铿;李海锋;;±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暂态保护[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2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丙涛;孔德义;;高场强不对称波形迁移谱原理与性能探讨[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8年02期
2 侯可勇;董璨;张娜珍;徐秀明;王俊德;姚琏;柴志平;李海洋;;一种新型光电离/微型正交加速飞行时间质谱仪的设计和性能测试[J];分析化学;2006年12期
3 崔华鹏;侯可勇;吴庆浩;花磊;陈平;鞠帮玉;李林;王祯鑫;李京华;李海洋;;连续测量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膜进样-单光子电离-质谱仪的研制及其应用[J];分析化学;2010年05期
4 陈焕文;胡斌;张燮;;复杂样品质谱分析技术的原理与应用[J];分析化学;2010年08期
5 王新新;李成榕;;大气压氮气介质阻挡均匀放电[J];高电压技术;2011年06期
6 方志;蔡玲玲;雷枭;;氦气和氖气中大气压均匀介质阻挡放电特性比较[J];高电压技术;2011年07期
7 董丽芳;刘峰;李树锋;冉俊霞;贺亚峰;李雪辰;庞学霞;;大气压氩气/空气介质阻挡放电中分子振动温度[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年05期
8 董丽芳;齐玉妍;高瑞玲;刘峰;李雪辰;;中等pd值介质阻挡放电中等离子体温度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11期
9 董丽芳;李永辉;陈文军;李雪辰;;空气介质阻挡放电中氮分子离子的转动温度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12期
10 刘峰;董丽芳;李树锋;贺亚峰;;氩气/空气介质阻挡放电中分子振动温度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X峻;;ZHT-1301质谱计离子源插头座的改进[J];分析仪器;1983年03期
2 刘铁柱,黄永章,夏培雯,黄景珠,赵富祥;750keV预注入器离子源控制的改进[J];原子能科学技术;1988年04期
3 谢德高,张友发;回旋加速器离子源供气系统的改进[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4 宋文杰;我国首台高电荷态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通过中科院鉴定[J];甘肃科技纵横;1997年01期
5 贾先禄;张天爵;姚红娟;吕银龙;刘庚首;;15~20mA负氢离子源的磁场测量[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7年00期
6 邱纯一;МИ-1305型质谱计分辨本领的调整[J];原子能科学技术;1962年02期
7 姜苏蔚,李钧,杜建敏,桑和康,刘来凤,蒋新元;用于离子注入机的Freeman型离子源的研制[J];核技术;1989年01期
8 杨磊,李东仓,孙别和;200 keV中子发生器离子源供电光纤控制系统[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9 董克君,何明,仇九子,管永精,武绍勇,包轶文,游曲波,李世红,寅新艺,林敏,袁坚,胡跃明,王子敬,姜山;HI-13串列加速器离子源环境中K本底初探[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4年00期
10 雷光玖;姜韶风;钟光武;曹建勇;卢大伦;邹桂清;刘鹤;张贤明;江涛;杨继芳;钱家湄;唐立新;周才品;毛维成;刘永;;HL-2A中性束大功率离子源的研制[J];中国物理C;2008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保群;唐兵;陈立华;马鹰俊;姜冲;马瑞刚;黄青华;蒋渭生;;CIAE强流ECR离子源研究进展[A];2010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唐平瀛;石磊;谈效华;戴晶怡;;真空弧氘离子源中杂质氕对束流品质的影响[A];第三届北京核学会核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平;赵军;管一晖;许震生;薛方平;张政伟;;RDSⅢ型回旋加速器离子源使用经验[A];全国第九届核医学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彭士香;袁忠喜;任海涛;赵捷;吕鹏南;张萌;于金祥;宋执中;郭之虞;陈佳洱;;北京大学中子照相装置LEBT的机械设计[A];2010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任兆杏;沈克明;孟月东;何整风;韩永江;;离子增强沉积薄膜及其离子源的研究[A];TFC’03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冯毓材;于梦蛟;冯隽;;16厘米低能强流宽束离子源[A];2004年光学仪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子斌;翟利华;李志明;邓虎;韦冠一;李雪松;;一种具有多种离子化方式的双毛细管热腔离子源方案[A];2007年全国质谱学会无机质谱、同位素质谱、质谱仪器和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肖坤祥;周明贵;;中子发生器及其在石油测井中的应用[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七届电子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肖坤祥;;小型中子发生器及其在石油测井中的应用[A];2006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周长庚;;直流脉冲两用ECR离子源[A];第三届全国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唐婷邋陈瑜;离子探针“寻”宝藏[N];科技日报;2007年
2 河南农业大学 陈文 莫娟 黄艳群;药物饲料添加剂的隐性危害及检测方法[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3 特约记者 曹菲 本报记者 于莘明;地球两端同“看”针尖大锆石年龄[N];科技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杨汛;攻关:1000多个日夜铸就奇迹[N];北京日报;2006年
5 记者 陈蕾;全球第一台Thermo Scientific TSQ Vantage质谱仪在我国安装[N];中国包装报;2008年
6 唐先武 罗焱文;我国自主研制成功小型回旋加速器[N];科技日报;2009年
7 刘莉;我科学家研制出便携质谱仪[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于莘明邋特约记者 曹菲;在北京操控澳大利亚“小虾”[N];科技日报;2007年
9 于莘明;中国大学生跨洋操控澳大利亚“小虾”[N];科技日报;2008年
10 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 林文廉;让离子束造福人类[N];科技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坤;用于FAIMS系统的微型离子化单元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唐平瀛;高频离子源等离子体特性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3年
3 张天爵;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中的一些关键问题预研[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0年
4 孙振武;4MV离子静电加速器的研制[D];郑州大学;2006年
5 王华;解吸附电晕束离子源(DCBI)的研制与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崔保群;放射性核束的产生及相关物理与技术问题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4年
7 马潇潇;基于敞开式离子源的质谱在线反应监测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8 董晓浩;X射线光束线仪器与条形射频源离子束刻蚀设备研制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仇九子;用加速器质谱测量~(182)Hf的方法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6年
10 寅新艺;加速器质谱测量~(151)Sm的方法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璐;基于射频离子源的中性束系统基础特性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2 吴亚召;关于氢氦同轴离子注入机离子源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3 王淼;CYCHU-10回旋加速器负氢内离子源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龚涛;空气动力辅助离子源关键技术及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5 王晓飞;负离子的产生和出束实验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3年
6 高艳艳;GC-MS联用技术中的离子源气体密度分布和色谱流量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袁航;小型化离子束生物工程装置研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8 秦英;新型离子源的电源研制[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9 李金福;离子源脉冲高压电源的研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陈纯锴;用于非弹谱和俘获谱测量的高压脉冲电源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692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1069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