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成形式Coude光学系统的设计、检测与装调
本文关键词:二次成形式Coude光学系统的设计、检测与装调
更多相关文章: 光学望远镜 光学检测 二次成像 光学准直 非球面 装调对准
【摘要】:介绍了一台口径为1.23m光电望远镜的Coude光学系统,通过比较国内外地基大口径望远镜Coude光学系统的形式,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了以离轴非球面反射镜作为二次成像元件的Coude光学系统,并给出了相应的检测和装调的方法.经实际检测和装调对准后,对Coude光学系统的设计、检测和装调对准过程中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证明了检测与装调方法的可靠性和先进性.该Coude光学系统的焦距为125m,视场为1.5′,波段为0.4~5μm,系统波像差优于λ/50(λ=0.632 8μm),实验室内检测波像差为λ/20.装调对准完成后对恒星观测,用Shack-Hartmann波前探测器测量其波前误差,得到整个望远镜Coude光学系统的波像差优于λ/4.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光学望远镜 光学检测 二次成像 光学准直 非球面 装调对准
【基金】:中国科学院三期创新基金(No.O65X32C060)资助
【分类号】:TH743
【正文快照】: 0引言现代光学望远镜的通光口径越来越大,其功能应用也越来越多,如空间目标探测、自适应高分辨力成像、光谱成像、白天成像、红外成像与测量等.这些多功能应用通过主光学系统和多个子光学系统的对接耦合来实现.子光学系统的位置有两种选择:望远镜跟踪机架上的平台和望远镜机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瑞安;;激光在精密计量中的应用[J];国外计量;1976年06期
2 S.Toyooka;T.Tanahashi;M.Tominaga;;使用共程全息干涉仪的简单外差干涉测量法[J];中国激光;1983年Z1期
3 胡玉禧;光学系统偏心公差计算程序[J];光子学报;1984年02期
4 张玉恩;;无限薄透镜组的基本参数[J];应用光学;1984年04期
5 王延路,赵树棠;大口径镜面象散的类型、成因及修磨[J];光学技术;1986年04期
6 杨植溪;;11Q半导体工业检查用显微镜的光学系统[J];光学仪器;1986年04期
7 王之江,邹海兴;投影光刻机光学系统的总体设计[J];光学学报;1987年02期
8 齐钰;;不可忽视的胶合面反射——论光学系统中组合透镜胶合面的反射和镀膜[J];光学精密工程;1988年06期
9 张麟;光电色选机的光学系统及其设计[J];食品与机械;1997年05期
10 詹启海,常本康,富容国;多光谱光学系统光轴平行性组合测试装置[J];应用光学;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良;;凝视型红外光学系统中的冷反射现象[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B 光学系统设计与制造技术专题)[C];2006年
2 钮新华;郑亲波;;一种空间用长波红外长线列推扫成像的同轴光学系统[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张培茗;陈家璧;谢海明;曹亮;杨雪;蒋捷;庄松林;;测量眼像差的客观法光学系统的一种设计[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8年
4 樊学武;陈荣利;马臻;王炜;李英才;;空间三反射望远镜光学系统的研究[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崔庆丰;;现代光学设计的进展[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庄松林;郭汉明;陈家璧;;光学系统的矢量场成像及其分辨率分析[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叶露;沈湘衡;;多谱段、多光轴精密仪器光学系统光轴平行性的检测方法[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范清春;刘海波;宿德志;谭吉春;;光学系统无热设计及在星敏感器中的应用[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吕德胜;屈求智;汪斌;赵剑波;李唐;周子超;史春艳;魏荣;刘亮;王育竹;;空间冷原子钟光学系统设计[A];2009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王大伟;崔宇;隋鑫;段桂茹;;光学系统的出瞳参数测试技术研究[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楠 石明山 记者 李林岩;离轴三反光学系统获重大突破[N];吉林日报;2010年
2 田光;南京天光所“大口径主动光学实验望远镜装置”项目[N];江苏科技报;2006年
3 肖鹏军 郭春林 吴辉迁 于修霞 李福江;在线玻璃应力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N];中国建材报;2006年
4 李隆 编译;七款广角定焦镜头[N];中国摄影报;2006年
5 北京 王海军;红外测温仪原理及使用技巧[N];电子报;2009年
6 冯卫东;超材料纳米镜头在美研制成功[N];科技日报;2010年
7 CSA 黄少良;热电偶与红外测温方法比较研究(下)[N];电子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赵永新;观天巨眼 拉近广袤星空[N];人民日报;2009年
9 王毅俊 组稿;天文望远镜的世博之旅[N];上海科技报;2010年
10 谭嘉 周前进;闭环无创胰岛素泵集成系统面世[N];健康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虹;透射式红外系统热光学稳定性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段相永;斐索式稀疏孔径光学系统成像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3 刘晓梅;反射式宽视场高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光学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4 李顺;软X射线掠入射成像光学系统设计与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5 任百川;偏轴光学系统矢量像差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6 米凤文;衍/折红外混和光学系统及其测试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7 韦晓孝;空间大口径环扇形光瞳成像系统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8 刘佳;基于数字微镜技术的阿达玛变换光谱仪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9 张宁;基于复色共焦法的透明材料厚度检测系统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10 陈立武;CE-1成像光谱仪工程化光学技术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登云;基于热—结构耦合的光学系统热影响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续严;空间目标探测双通道光学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吴昌力;大气背景测量多通道光学系统及其测量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王文芳;红外大视场折反周视预警光学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2年
5 沈东富;基于结构优化的运动平台光学系统视轴稳定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3年
6 齐宪林;基于热—结构耦合的光学系统尺寸稳定性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王博;非致冷离轴三反光学系统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8 林晶;宽幅离轴三反光学系统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9 陈璐;光学系统中光学零件表面疵病测试系统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10 张焕娜;多光谱伪装勘察检测仪光机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737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1073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