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基于复色共焦的透明材料厚度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0 02:11

  本文关键词:基于复色共焦的透明材料厚度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仪器仪表技术 共焦法 透明材料 厚度测量 线性回归


【摘要】:为了解决精密光学透镜制造、玻璃容器生产等透明材料相关行业对厚度检测的需求,采用复色共焦法对透明材料厚度进行检测。介绍了共焦系统测量原理,提出了测量结构方案,构建了测量实验装置,并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标定。利用线性回归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使用线性预测函数建模,根据实测数据确定模型中各个参数,并对误差进行补偿,完善了厚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共焦系统的测量范围达到15 mm,测量精度为±3μm,从而证明该方法是一种高精度的在线非接触测量方法。
【作者单位】: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20357)
【分类号】:TH821.1
【正文快照】: 0引言透明材料厚度的测量是工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主要可分为接触式测量法和非接触式测量法。接触式测量法的量具直接接触材料产生应力,不但影响测量精度,而且容易划伤材料表面。随着光学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非接触测量的精度越来越高,现已成为工业生产领域的主要测量方法[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寰,谭久彬;应用共焦显微镜原理测量倾斜工程表面[J];光学学报;2003年04期

2 涂龙;余锦;樊仲维;边强;葛文琦;刘洋;张雪;黄科;聂树真;李晗;貊泽强;;并行共焦显微检测技术及其研究进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2年08期

3 余卿;余晓芬;崔长彩;叶瑞芳;范伟;;并行共焦测量中的并行光源技术综述[J];中国光学;2013年05期

4 涂龙;余锦;樊仲维;邱基斯;赵天卓;王治昊;吴权;葛文琦;郭广妍;王昊成;;基于数字微镜的并行激光共焦显微检测技术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3年10期

5 李明周,王昭,赵宏;点扫描激光共焦测量研究[J];工具技术;2003年06期

6 余卿;余晓芬;毕美华;;并行共焦显微探测高精度表面坐标信息获取方法[J];光学学报;2009年11期

7 官志超;张运波;侯文玫;;基于数字微镜的共焦显微系统的光路设计[J];光学仪器;2011年03期

8 张平,陈德,吴震,黄俊;共焦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的扫描系统研究[J];应用光学;1994年06期

9 张平,陈德,吴震,黄俊;共焦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的扫描系统研究[J];应用光学;1995年03期

10 孔兵,王昭,谭玉山;利用共焦成像原理实现微米级的三维轮廓测量[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建寰;肖成榕;;影响差动共焦瞄准信号特性的机理分析[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数字化制造及其它先进制造技术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建寰;傅建记;;基于共焦显微镜原理的测量技术研究现状[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数字化制造及其它先进制造技术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郑继红;张运波;孙国强;蒋妍梦;黄爱琴;庄松林;;双路调频复用荧光共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高兴宇;伍世荣;萧泽新;;一种现代先进成像技术:共焦显微术[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党娟娟;田爱玲;王春慧;王红军;刘丙才;;共焦显微系统探测器孔径的最佳匹配[A];2010年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6 邝胜利;胡兵;姜立新;;双频共焦高强度超声增强仿组织体模毁损效果的初步研究[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赵维谦;;差动共焦光学参数检测方法[A];第十三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赵维谦;邱丽荣;沙定国;林家明;;超分辨光瞳滤波差动共焦显微测量技术研究进展[A];第十二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刘小虎;黄云;汪之国;;基于激光共焦原理的三维表面形貌测量[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佳苗;激光差动共焦干涉元件参数测量方法与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大礼;抗反射率实时激光差动共焦显微成像方法与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永红;基于全场并行共焦的检测技术与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4 赵晨光;同步移相干涉共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戚永军;光纤共焦扫描显微成像技术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6 刘文文;基于像散原理的并行共焦微结构形貌检测系统及信息处理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7 葛华勇;内窥式共焦扫描显微成像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8 何小海;激光扫描共焦显微三维生物医学图象处理和重建[D];四川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重阳;阵列共焦系统中空间光调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杨永发;反射式太赫兹共焦扫描成像特性及图像复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路晓明;激光差动共焦传感器传感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周楠;激光差动共焦干涉元件参数测量关键技术[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5 尹哲;差动共焦显微探测实验系统相关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王睿;差动共焦显微成像理论及畸变校正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唐建波;基于光束扫描的共焦显微三维测量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葛铮贵;移相解算共焦系统数据处理与实验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高晓斌;提高并行共焦探测精度的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10 朱加兴;对称离焦的共焦微位移传感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05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1205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a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