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准静态的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工作特性参数获取方法及低频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准静态的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工作特性参数获取方法及低频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冲击波压力测量 准静态校准 试验方法 脉宽选取 工作特性参数 不确定度评定
【摘要】:压力电测法具有实时性强、信息量大、准确度高等优点,在冲击波压力测试中最为常用。压力电测法广泛采用的压电式ICP型和高阻输出型冲击波压力传感器具有优秀的动态特性,但存在低频特性差的问题。冲击波压力测试的环境通常较恶劣,爆炸会引起热冲击、机械冲击等寄生效应,对此所采取的抑制措施,又会导致传感系统的等效质量等效刚度发生变化。显然,此时仅仅依赖厂家提供的工作特性参数是无法满足测试要求的。需要通过校准获取测试系统的工作特性参数等指标。一方面,由于压电式传感系统不宜采用静态校准,且静态校准加载时间过长会给昂贵的传感器带来损耗。另一方面,适用于高频段的以激波管为代表的动态校准又无法满足零频、低频的检测。为弥补以上两类校准的缺憾,准静态校准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比对式”准静态校准方法。采用“直接比对式”准静态原理,分析了压力脉宽的选取依据,组建了标准压力监测系统,提出了精度要求,探讨了基于“比对式”准静态校准的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的量值传递途径。利用落锤液压标定装置,对典型冲击波压力传感器进行准静态校准试验。不同脉宽的信号具有不同的有效带宽,能量占比不同,不同脉宽信号激励下的灵敏度也有差异。本文研究了不同脉宽下灵敏度的变化规律,有依据地选取合适的灵敏度。对半正弦压力信号进行分析,选取代表性的脉宽,避免每次校准均需要求取不同脉宽下灵敏度的麻烦,提高校准效率,节约各方面成本。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根据静态标定试验数据获取标准传感器的灵敏度,根据准静态校准试验数据获取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的灵敏度、线性度及重复性等工作特性参数。分析标准压力监测系统和被校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的不确定度影响因素,并对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本文所做工作对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准静态校准体系的建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82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庶娴;李效伟;刘东;邰鲁建;;利用假设试验分析法评价计数型测量系统[J];中国计量;2008年03期
2 刘发贵;;测量系统分析——过程受控的有效手段[J];工业计量;2009年04期
3 江海;测量部门引进电脑测量系统效益发挥欠佳情况的简析[J];水运工程;1990年02期
4 刘平,吕国强,洪占勇;一种新型全自动二维测量系统[J];工具技术;2000年10期
5 许小明,贾向军,王效忠,陈连仲,刘大鸣;便携式核材料中子测量系统的研制和应用[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0年00期
6 王威,王竹萍,沈泓;平衡式温度闭环测量系统[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应用新型磁光调制器的高分辨率偏振消光测量系统[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陈晓怀,谢少锋,张勇斌,费业泰;测量系统不确定度分析及其动态性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2年S2期
9 谢少锋,陈晓怀,张勇斌;测量系统不确定度分析及其动态性研究[J];计量学报;2002年03期
10 张志勇,陈兴梧,牛文成,陈诚,孙兴文;光寻址电位传感器测量系统的研究[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婵娟;;浅议如何更准确有效地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A];2007年度中国航空学会计量技术专业委员会计量与质量专题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剑;;纸张水分测量系统的数学模型[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华陈权;;张力测量系统的研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徐喜庆;梁雪;陈灵华;赵淑霞;赵俊文;;碎屑岩颗粒分布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刘锋;李跃波;;常规爆炸工程效应试验中测量系统的选择及使用[A];第二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6 夏定纯;秦肖臻;;模式剪移动位置精确测量系统[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苏占强;何辅云;朱娟花;;多探头连续管材壁厚的高速测量系统[A];全国第16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张兰;;测量系统不确定度分析及其动态性研究[A];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晁博;刘信信;;秦山二期扩建工程棒位测量系统调试[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C];2011年
10 刘春龙;孙慧颖;胡滨;金仁玲;陈宝荣;;两种不同生化测量系统血清生化十项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评估[A];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通讯员 姜丽丽;试飞院建成航迹测量系统[N];中国航空报;2000年
2 秦炼;构建下一代测试测量系统[N];中国电子报;2008年
3 吴玉华;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助力四川测绘[N];中国测绘报;2013年
4 记者 谷学涛 通讯员 邓斌 高林;首次市场化应用喜迎开门红[N];中国石油报;2012年
5 孙宏;一种新型无线钢水测量系统的试验与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12年
6 ;京诚鼎宇自主研发中厚板平面板形测量系统[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7 记者 吴宝成;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通过专家鉴定[N];中国测绘报;2011年
8 钟;带钢卷取时的在线卷形测量[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凯;HLSⅡ基于光学的测量系统及其相关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施亮星;计量型测量系统能力及其评价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苏日建;信息测量系统及其若干问题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吴小芳;计量值测量系统能力评价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5 谢少锋;测量系统分析与动态不确定度及其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6 赵燕;属性值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与应用[D];天津大学;2010年
7 蒋敏兰;测量系统精度损失溯源与预测模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8 王省书;激光陀螺捷联姿态路谱测量系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朱嘉;基于视觉与触觉集成传感的多坐标组合测量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马双宝;基于熵的信息测量系统建模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雪松;基于激光测距仪的扫描式在机测量系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2 李会杰;复杂大型工件测量系统的数据集成开发[D];燕山大学;2015年
3 佟林;精密机械组件质心及相关参数测量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4 蒋钧海;电机端盖数字化加工在机测量系统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5 李曦楠;分布式互联网拓扑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余振华;惯性位移法轨道短波不平顺测量系统设计[D];南昌大学;2015年
7 杜宏宇;机械结构件疲劳监测方法及装置[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8 焦波;数字式核谱测量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9 丁正龙;电机端盖孔径高精度在线自动测量系统的研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王思昊;天线远场测量系统的分析与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22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1222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