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近红外反射式错位点衍射干涉仪的瞬态波前检测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近红外反射式错位点衍射干涉仪的瞬态波前检测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光学测量 点衍射干涉仪 瞬态波前检测 近红外 空间线性载频
【摘要】:点衍射干涉仪采用小孔衍射标准球面波作为参考波前,满足了高精度波前检测要求。点衍射干涉仪是共光路系统,参考光和测试光难以分离,移相困难,只能通过交互式的方法处理干涉图,不能满足自动化检测要求。为了测量瞬态近红外激光波前,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近红外反射式错位点衍射干涉仪,在点衍射干涉仪中引入空间相位调制,满足了自动化检测的要求。首先,为了满足近红外激光光束的高精度瞬态波前检测要求,提出了一种斜入射结构的近红外反射式错位点衍射干涉仪方案。将点衍射干涉仪集成在镀有特殊膜系的平板基片上,相干光波分别在平板前后表面反射产生横向剪切,从而在点衍射干涉图中引入空间线性载频。采用傅里叶变换的方法处理单幅线性载频干涉图,从中恢复待测波前,实现了近红外波前的自动化检测。第二,研究了近红外反射式错位点衍射干涉仪所采集干涉图的处理方法,分析基于傅里叶变换法的线性载频干涉图波前恢复算法的原理,仿真分析了线性载频干涉图波前恢复算法的精度,对仿真含有球差、彗差、像散的载频干涉图的处理RMS精度优于λ/50,证明该算法的可行性。第三,研究了近红外反射式错位点衍射干涉仪的关键技术。点衍射板上针孔尺寸和形状的设计保证了参考波前的质量;点衍射板表面镀膜设计解决了参考光和测试光光强匹配和主光路中杂散光和多次反射光影响的问题;针对近红外波段针孔难对准的问题,提出了成像对准法,可以实现近红外激光光束的快速对准。最后,研究了近红外反射式错位点衍射干涉实验。为了验证了近红外反射式错位点衍射干涉方案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搭建了双透镜光学系统透射波前检测实验装置,其检测结果与Hartmann波前传感器检测该光学系统透射波前的检测结果吻合,接着搭建近红外反射式错位点衍射干涉透镜透射波前检测系统,检测结果与轴向离焦式近红外点衍射干涉透镜透射波前测试结果对比,结果也吻合。考核了近红外反射式错位点衍射干涉仪的精度,PV优于λ/10, RMS优于λ/100。针对近红外反射式错位点衍射干涉仪的干涉条纹对比度、光源单色性、系统误差进行了讨论。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74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云中客;适用于大分子的物质波干涉仪[J];物理;2002年07期
2 ;干涉仪[J];光机电信息;2003年06期
3 刘倬民;154A干涉仪系统β_m值对接求解[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路建新 ,单玉生 ,汤秀章 ,周创志;光学记录速度干涉仪的研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4年00期
5 韩永泉;;余数定理解干涉仪模糊初步研究[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08年04期
6 高卓;;可在室温下工作的量子干涉仪问世[J];化学分析计量;2010年03期
7 М.Н.巴西克托夫;Ю.Ф.喔格洛特尼可夫;胡公义;;示教干涉仪和它的实歐[J];物理通报;1963年03期
8 方怀珍;;高精度干涉仪反射镜位置的控制[J];仪器仪表通讯;1973年06期
9 山深闻;横向剪开干涉仪[J];光学技术;1981年03期
10 向才新;干涉仪实时全息补偿的局限性[J];仪器仪表学报;198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杰;张海涛;;相移点衍射干涉仪重复性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杨俊麒;邹晖;胡毅;;延迟干涉仪原理及控制方法[A];2009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别业广;熊俊松;;德布罗意波及原子波干涉仪[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鸣;郭冬梅;;基于修正相移技术的激光自混合干涉仪[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耿生群;吴嗣亮;;载波相位误差对干涉仪的影响及纠正方法[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刘景峰;李艳秋;刘克;;移相式点衍射干涉仪的几个关键技术[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一)[C];2007年
7 唐远河;郜海阳;段晓东;贾奇杰;屈欧阳;曹显刚;;地基气辉成像干涉仪的研制[A];第十四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袁群;高志山;周宇轩;褚光;;基于数值模拟的点衍射干涉仪移相算法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9 袁群;高志山;;点衍射干涉仪中高精度移相算法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王辉;;点衍射干涉仪高重复性检测支撑设备研制[A];第十三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小龙;可在室温下工作的量子干涉仪问世[N];科技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谢正茂;近红外偏振干涉光谱仪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5年
2 石大莲;中高层大气风场探测F-P干涉仪的数据反演算法与定标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5年
3 段娟;空间干涉仪动镜运动系统设计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6年
4 封皓;基于双Mach-Zehnder干涉仪结构的光纤管道安全预警系统建模及定位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施宇锋;星载红外光谱仪干涉分系统的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汪丽;干涉法大气风场探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7年
7 李振华;实现涡旋光束及光强图样调制的多孔干涉仪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陈伟;固体系统中电子纠缠的产生及探测[D];南京大学;2014年
9 陈华;高精度面形检测中环境扰动因素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云飞;基于双Mach-Zehnder干涉仪的扰动定位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王国林;长基线干涉仪测向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王鹏;基于MMI的光电混合集成三分量地震加速度传感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4 费小云;星载测风双视场准共路多普勒外差干涉仪基础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5年
5 樊庆;星载干涉仪力学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5年
6 侯小月;基于宽带光源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对动态信号的检测[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7 闫小军;基于空芯光纤的微结构马赫—增德尔(MZ)干涉仪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8 朱梦芳;基于二阶Loyt-Sagnac干涉仪结构的多参量传感方法与实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9 耿梦楣;基于锥形全固带隙光纤模式干涉仪的传感特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10 万骏;基于近红外反射式错位点衍射干涉仪的瞬态波前检测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93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1293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