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基于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超声速气流参数测量

发布时间:2017-12-16 07:19

  本文关键词:基于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超声速气流参数测量


  更多相关文章: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 超声速气流 温度测量 浓度测量 速度测量


【摘要】:采用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针对超声速直连台隔离段内超声速气流温度、组分浓度、速度和质量流量进行了测量。选择H2O的两条吸收谱线7 185.597 cm-1和7 454.445 cm-1,采用直接吸收-分时扫描方式,测量流场静温为899 K,并结合吸收面积得到H2O的组分浓度20.7%。根据安装在流场上游和下游成60°的两条光路,测量流场速度为1 205 m/s,结合壁面压力传感器,测量流场的质量流量为1 500.49 g/s,较真实值偏差为5.23%。TDLAS测量系统实现了对超声速气流多参数快速线测量。
【作者单位】: 装备学院激光推进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403416)
【分类号】:TH814
【正文快照】: 0引言对于吸气式发动机,质量流量测量是评价发动机性能的重要参量。传统的质量流量测量方法是通过在流场内安装温度和压力探针的侵入式方法,但是此方法不仅对发动机内部流场造成干扰,产生激波结构,同时受到高温气体的影响,缩短了探测器的使用寿命。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的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飞;余西龙;顾洪斌;李智;陈立红;张新宇;;超燃燃烧室气流参数诊断[J];力学学报;2011年06期

2 张亮;刘建国;阚瑞峰;刘文清;张玉钧;许振宇;陈军;;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高速气流流速测量方法研究[J];物理学报;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娄南征;李宁;翁春生;;基于时分复用技术的吸收光谱气体温度在线测量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年05期

2 姜治深;王飞;邢大伟;许婷;严建华;岑可法;;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应用于平面火焰中气体浓度二维分布重建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年11期

3 王广宇;洪延姬;潘虎;宋俊玲;;二极管激光吸收传感器测量超声速流场的温度和速度[J];光学学报;2013年09期

4 高光珍;陈抱雪;胡波;龙秀慧;李爱萍;李荣;;基于可调谐多模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的二氧化碳浓度测量[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年12期

5 范洁;陈霄;黄奇峰;周玉;陈刚;;变压器油中多组分气体高精度在线检测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年12期

6 屈蓓;付小龙;蔚红建;李吉祯;;浅谈几种国外炸药爆轰检测技术[J];飞航导弹;2014年05期

7 李飞;余西龙;陈立红;张新宇;;TDLAS测量甲烷/空气预混平面火焰温度和H_2O浓度[J];实验流体力学;2009年02期

8 李飞;余西龙;顾洪斌;李智;陈立红;张新宇;;超燃燃烧室气流参数诊断[J];力学学报;2011年06期

9 王广宇;洪延姬;潘虎;宋俊玲;;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传感器的温度测量验证[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3年09期

10 李晗;刘建国;阚瑞峰;姚路;许振宇;陈玖英;袁松;魏敏;;波长调制光谱测量系统中的数字化相敏检测实现[J];中国激光;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志荣;董凤忠;吴边;庞涛;王煜;夏滑;涂郭结;;基于TDLAS方法的高温管道温度与氧气浓度测量机理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余西龙;李飞;陈立红;张新宇;;TDLAS测量甲烷/空气预混平面火焰温度和H_20浓度[A];第一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陶波;胡志云;张振荣;叶锡生;刘晶儒;;TDLAS技术测量高温瞬态流场温度[A];第十四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李飞;余西龙;顾洪斌;李智;林鑫;陈立红;张新宇;;超燃燃烧室气流参数诊断[A];第三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文集[C];2010年

5 姜宏亮;金熠;杨基明;;激波风洞中基于TDLAS的污染影响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娄秀涛;气体监测的可调谐多模二极管激光关联光谱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陈霄;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状态多参量在线检测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李勤道;基于炉内参数测量的燃烧系统优化运行理论与技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4 李金义;基于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的燃烧场温度测量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5 潘卫东;基于TDLAS的痕量乙烯气体检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斌;可调谐二极管激光波长调制光谱技术的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娄南征;基于吸收光谱技术的开放环境温度在线测量与变压力CO_2组分测量[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3 李鹏;基于吸收光谱气体温度测量方法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4 郑倩瑛;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高温温度测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5 邸越;基于吸收光谱波长调制技术的高速流场温度测量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6 姜宏亮;基于TDLAS的污染组分对高超声速试验热力学参数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振宇;刘文清;阚瑞峰;张玉钧;刘建国;张帅;束小文;耿辉;何莹;汤媛媛;;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中的吸光度反演算法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08期

2 潘余;王振国;刘卫东;;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效率测量方法简介[J];实验流体力学;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中喜,夏刚,秦子增;三维超声速开式空腔振荡特性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2 李益文;李应红;张百灵;陈峰;朱涛;;超声速气流磁流体加速初步实验研究[J];力学学报;2012年02期

3 张百灵;陈峰;李益文;朱涛;张杨;;超声速磁流体加速实验及一维模型分析[J];航空动力学报;2013年06期

4 李志刚,李军,张晓怀;超声速巡航发动机设计点参数选择[J];推进技术;2002年03期

5 谢志义,陈志敏,徐敏;超声速气动发电机射流装置的结构设计[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4年04期

6 韩晋阳;徐宏;高峰;;超声速半流伞设计与分析[J];航天返回与遥感;2013年05期

7 郭大海,姜宗林, 姜贵庆,,王淑华;超声速绕二维波纹壁的气动与传热问题数值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1995年04期

8 周勇为;;超声速静风洞设计和流场校侧[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9 余申;超声速叶栅实验中空气湿度的影响及临界湿度[J];工程热物理学报;1983年03期

10 彭一川;不同粒径分布下超声速气粉流的理论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199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瑾;张X元;王磊;;几种超声速曲面压缩系统的初步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张玉东;纪楚群;;分区拼接网格算法及超声速复杂流场数值模拟[A];第十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高雄;张X元;;利用消波反射从超声速均匀流到二维阶跃型非均匀流转化方法研究[A];第二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4 刘化勇;邓小刚;毛枚良;陈坚强;;超声速引射器性能几何影响规律的初步研究[A];全国计算物理学会第六届年会和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费立森;徐胜利;黄生洪;;超声速气流中闭式凹槽结构参数对流场特征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沈清;袁湘江;张涵信;;三维平面超声速剪切层失稳结构和混合增强的数值模拟[A];2003’全国流体力学青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沈清;袁湘江;张涵信;;三维平面超声速剪切层失稳结构和混合增强的数值模拟[A];2003空气动力学前沿研究论文集[C];2003年

8 张涵信;罗俊荣;;超声速剪切层的混合问题[A];第十一届全国分离流·涡运动和流动控制会议论文选集[C];2006年

9 唐敏中;;从超声速卡门涡街到非定常复杂流场试验研究[A];钱学森技术科学思想与力学论文集[C];2001年

10 苏鹏辉;潘宏禄;程晓丽;;超声速外冷光学窗口的热环境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晋平;美国探索超声速斜置飞翼概念[N];中国航空报;2005年

2 王元元;NASA稳步推进低音爆超声速验证机计划[N];中国航空报;2014年

3 王钟强;为两倍声速战斗机研制的发动机[N];中国航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穹;超声速剪切层的气动光学效应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冰;切流式超声速天然气分离器结构设计与数值模拟[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95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1295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0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