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应用高精度旋转法的干涉仪检测误差校正

发布时间:2018-01-09 14:22

  本文关键词:应用高精度旋转法的干涉仪检测误差校正 出处:《光学精密工程》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菲索干涉仪 旋转平均法 旋转非对称项面形误差 面形绝对检测 泽尼克多项式


【摘要】:针对利用高精度菲索型干涉仪和旋转平均法对光学元件进行面形绝对检测时对旋转精度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旋转误差校正模型来修正面形绝对检测中的旋转非对称项误差。首先基于经典N步旋转平均法理论,通过泽尼克多项式给出面形误差的数学表达形式;然后根据旋转角度所引起的误差修正泽尼克系数进而修正旋转非对称项误差;最后用数值仿真及实验的方法验证了校正模型的正确性。在旋转角度误差为0.1°条件下的仿真结果显示:N步旋转平均法所得面形误差RMS值为真实面形的10.13%,校正后面形误差RMS值为真实面形的6.79%;实验结果显示:N步旋转平均法所得面形误差RMS值为真实面形的10.28%,校正后面形误差RMS值为真实面形的5.77%。这些结果证明所提出的校正模型准确可靠,提高了旋转平均法的检测精度。
[Abstract]:This paper aims at the requirement of rotation precision when using high-precision Fresso interferometer and rotating average method to detect the surface shape of optical elements. In this paper, a rotation error correction model is proposed to correct the error of rotation asymmetry in absolute frontal shape detection. Firstly, based on the classical N-step rotation averaging theory. The mathematical expression of the appearance error is given by Zehnik polynomial. Then, according to the error caused by rotation angle, the Zenick coefficient is corrected and then the rotation asymmetry term error is corrected. Finall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correction model is verif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error of rotation angle is 0.1 掳. The RMS value of the surface shape error obtained by the N-step rotation averaging method is 10.13% of the true surface shape. The correction of the RMS value of the rear shape error is 6.79 of the true surface shap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MS value of the surface error obtained by the rotation averaging method is 10.28% of that of the real surfa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calibration model is accurate and reliable and improves the accuracy of the rotating average method.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及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60902067) 吉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No.112DGG001)
【分类号】:TH744.3
【正文快照】: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39;3.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北京102205)1引言在研制193nm光刻机过程中,对其投影物镜的光学元件面形均方根RMS精度要求为1~2nm,对部分关键元件的要求更高。为达到上述加工精度,需确定光学元件面形,因此采用高精度检测仪器实现面形绝对检测具有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建锋;曹学东;景洪伟;吴时彬;阴旭;;基于旋转法的干涉仪系统误差标定[J];光电工程;2011年12期

2 石峰;戴一帆;彭小强;宋辞;;高精度光学表面磁流变修形[J];光学精密工程;2009年08期

3 刘克;李艳秋;;一种新的相移点衍射干涉仪系统误差标定方法[J];光学学报;2010年10期

4 王平;田伟;王汝冬;王立朋;隋永新;杨怀江;;旋转支撑法去除元件面形测量的夹持误差[J];光学学报;2011年08期

5 苗二龙;张健;谷勇强;康玉思;刘伟奇;;用于光刻投影物镜检测的高精度菲佐干涉仪误差分析[J];中国激光;2010年08期

6 宋伟红;伍凡;侯溪;杨鹏;;基于平移旋转的球面绝对检测技术仿真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辞;戴一帆;彭小强;石峰;;光学镜面磁流变抛光的后置处理[J];光学精密工程;2010年08期

2 王鸿云;高春甫;阚君武;李泳鲜;王笑;;磁场作用下磁流变液的挤压与拉伸特性[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04期

3 陈晓苹;谢京江;宋淑梅;;提高玻璃表面强度的材料去除模式[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06期

4 陈旭;袁文全;冯玉涛;王平;刘伟奇;;绝对检验参考镜误差分析与热变形模型建立[J];光学学报;2011年02期

5 许伟;陈晓波;习俊通;;结构光测量相位波动误差补偿方法研究[J];光学学报;2011年03期

6 曹宇婷;王向朝;邱自成;彭勃;;极紫外投影光刻掩模衍射简化模型的研究[J];光学学报;2011年04期

7 张健;刘伟奇;王汝冬;康玉思;冯睿;魏忠伦;柳华;;自重变形对超高精度Fizeau干涉仪的光学性能影响[J];光学学报;2011年07期

8 王平;田伟;王汝冬;王立朋;隋永新;杨怀江;;旋转支撑法去除元件面形测量的夹持误差[J];光学学报;2011年08期

9 苗二龙;谷勇强;;温度对Fizeau干涉仪测量重复性的影响[J];光学学报;2011年12期

10 李均盛;范琦;莫卫东;杨百愚;冯明德;陈红雅;;用于非球面点衍射检测的最佳匹配球参量获取方法研究[J];光子学报;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忠玉;朱德燕;;用于超大口径非球面检测的4D干涉仪误差分析[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2013年空间光学与机电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晓苹;延长玻璃质光学元件工作寿命的表面强化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2 张宇;极紫外光刻物镜系统波像差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3 王道档;高精度点衍射球面干涉检测技术及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邵晶;点衍射干涉仪基准波前质量测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5 苏东奇;光学面形绝对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6 苏志德;高精度干涉测量随机移相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7 谷勇强;投影光刻物镜光学元件的离子束精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8 刘永明;光学精密透镜的光力耦合分析与优化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9 宋伟红;基于平移旋转的球面绝对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4年

10 林维豪;大尺寸反射镜高精度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升;高精度球面面形绝对检测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杨炎;金属材料磁流变光整加工工艺参数的实验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3 吴腊红;夏克—哈特曼波前传感器精度标校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3年

4 张城;点衍射干涉仪关键器件设计与基准波前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5 解晓龙;基于点衍射干涉仪的波前测试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6 曹世豪;基于波前相差检测的193nm激光单脉冲能量测量方法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7 文刚;Φ100mm高重复性波长移相干涉仪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8 邵卫红;点衍射干涉检测系统光学结构参数优化及误差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马骅;球面透镜波前误差的绝对检测方法[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4年

10 代晓珂;光纤点衍射干涉仪波面参考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鹏;伍凡;侯溪;;旋转非对称项面形误差绝对检测的仿真分析[J];光电工程;2011年01期

2 张峰,余景池,张学军,王权陡;磁流变抛光技术[J];光学精密工程;1999年05期

3 单宝忠,王淑岩,牛憨笨,刘颂豪;Zernike多项式拟合方法及应用[J];光学精密工程;2002年03期

4 尤伟伟,彭小强,戴一帆;磁流变抛光液的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2004年03期

5 张峰,张斌智;磁流体辅助抛光工件表面粗糙度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2005年01期

6 耿文豹;翟林培;丁亚林;;振动对光学成像系统传递函数影响的分析[J];光学精密工程;2009年02期

7 石峰;戴一帆;彭小强;宋辞;;高精度光学表面磁流变修形[J];光学精密工程;2009年08期

8 马强;刘伟奇;李香波;康玉思;魏忠伦;冯睿;柳华;;点衍射干涉仪中小孔衍射波面误差分析[J];光学学报;2008年12期

9 刘东;杨甬英;田超;翁俊淼;卓永模;杨李茗;;非球面非零位检测中的回程误差分析与校正[J];光学学报;2009年03期

10 刘克;李艳秋;;移相干涉术中有分割遮拦干涉图的相位展开[J];光学学报;2009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子江;球面及柱面绝对测量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2 尹嘉懿;光学平面与五棱镜绝对检验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雯,沈妮,李天初;用多齿分度台标定激光小角度干涉仪[J];计量学报;2004年04期

2 翁继东,谭华,胡绍楼,马云,王翔;一种新型全光纤速度干涉仪[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04期

3 苏嘉;张寅超;雷丽巧;赵曰风;屈凯峰;刘晓勤;洪光烈;;全光纤多模速度干涉仪的研究[J];光学学报;2006年05期

4 马军;何煦;居波;韩冰;;泰曼-格林型静态便携式干涉仪的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12期

5 武旭华;陈磊;肖韶荣;;干涉仪准直系统波前质量检测[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01期

6 李艳秋;刘克;;相移点衍射干涉仪的关键技术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0年01期

7 舒桦;傅思祖;黄秀光;贾果;董佳钦;叶君建;顾援;;神光-Ⅱ装置配套速度干涉仪[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07期

8 韩月涛;吴嗣亮;潘伟萍;杨帆;;干涉仪宽带实时校准方法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1年08期

9 张建锋;曹学东;景洪伟;吴时彬;阴旭;;基于旋转法的干涉仪系统误差标定[J];光电工程;2011年12期

10 许嘉俊;邢廷文;徐富超;;点衍射干涉仪系统误差标定[J];光学学报;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鹏;伍凡;侯溪;;影响干涉仪精度的主要误差分析[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杜炎雄;颜辉;张丹伟;单传家;朱诗亮;;暗态原子干涉仪[A];第十五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2年

3 许叶圣;沈丽萍;;激光多普勒干涉仪与A超测量硅油眼轴长的比较[A];2008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裴雅鹏;黄晓蓉;;用于一等量块检定的柯氏干涉仪改造[A];高精度几何量光电测量与校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梁铸;;用激光扫描干涉仪测量超音速的流体速度[A];第一届全国光散射会议会议指南[C];1981年

6 王丽萍;马冬梅;;可见光移相点衍射干涉仪的测量误差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杜国军;王永梅;王英鉴;;多普勒干涉仪的光学系统设计[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吴朔;沙定国;林家明;周桃庚;陈凌峰;聂亮;;光纤点衍射干涉仪测量凹球面面形[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武旭华;陈磊;;五棱镜扫描法检测干涉仪准直系统波前质量[A];第十一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曾理江;松本弘一;;用于测量空气折射率的双波长外差干涉仪[A];第九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武旭华;φ300mm移相干涉仪的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2 吴栋;移相干涉仪自适应抗振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3 张健;超高精度菲索干涉仪不确定度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4 刘兆栋;φ600mm近红外相移斐索干涉仪校准及测试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5 郭仁慧;近红外大口径波长移相干涉仪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6 陈杰;J-TEXT三波远红外激光偏振干涉仪的建立[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吴新民;光干涉测试中的抗振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8 齐永岳;大范围二维纳米检测系统的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梁晶;用于绝对距离测量的He-Ne激光多波长干涉仪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聪聪;移相干涉仪中的振动探测及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2 揭应平;干涉仪测试系统的改进及测量范围扩展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3 金霞;数字波面干涉仪及其标准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4 周宇轩;镀膜小孔点衍射干涉仪的设计与调试[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5 季荣;中频段干涉仪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6 高建美;时频干涉仪测向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路建新;冲击波实验中测量自由面速度的光学记录速度干涉仪的设计和建立[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4年

8 陆旭明;干涉仪测量的光强控制与抗振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姬会东;移相干涉仪中主动抗振及电器集成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10 解晓龙;基于点衍射干涉仪的波前测试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017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14017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d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