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大口径精密光栅拼接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10 19:51

  本文关键词: 光栅拼接系统 稳定性 位姿检测 结构设计 控制算法 出处:《重庆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啁啾脉冲放大(Chirped-Pulse Amplification,简称CPA)是迄今实现超短脉冲激光能量放大的重要技术方案之一。然而CPA压缩池中光栅的损伤阈值和口径限制了输出脉冲的能量。目前性能最好的光栅是多层电介质(MLD)全息光栅,但其很难被加工到米量级的大尺寸,所以各国的研究者们大多采用了光栅拼接的方法来获得大口径光栅,以提高输出脉冲的能量。精密阵列光栅的拼接精度及其时空稳定性是提供高质量的脉冲光束和提高压缩器装置性能的重要保障。针对某型激光压缩器中阵列光栅的应用需求,本文对大口径精密光栅拼接系统展开研究。探讨了基于空间共面理论的非连续平面相对位姿实时检测控制理论和方法,考察了环境激励与阵列光栅稳定性的关系,设计了高稳定的光栅拼接系统,并制作了样机进行性能实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研究阵列光栅配对误差补偿关系的基础上,根据空间共面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矢量误差抑制原理的非连续独立有界平面相对位姿检测方法,分析了该检测方法对检测装置零点漂移误差的抑制水平和检测稳定性,为机电式子光栅相对位姿检测提供了理论基础。2.设计了包括支撑结构、检测方法、反馈控制在内的一整套精密光栅拼接系统。论文首先确定了光栅拼接系统的总体方案,并将其机械结构和电气控制系统许用误差划分为3级进行误差分配;拼接装置的主体结构采用了后立板和4面体桁架相结合的光栅支撑架,使装置的振动响应最大位置不出现在光栅面上,并获得可接受的固有频率;采用了基于矢量误差抑制原理的非连续独立有界平面相对位姿测量方法对子光栅的空间相对位姿进行检测,以此作为反馈控制的依据;用锁存补偿法和四点中心差分法对增量式PID控制算法进行改进,提高了光栅拼接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抗干扰能力。3.通过两个方面的分析,明确了光栅拼接装置稳定性的设计方向:一方面,对阵列光栅的使用环境进行测试,以获取使用环境下的振动激励和温度载荷数据,以实验环境测试数据为依据,分析了环境影响因素与阵列光栅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形式;另一方面,从光栅方程的一般形式出发,分析了激光压缩池环境下光栅偏转角度对光束指向的影响。4.用动刚度方法确定了光栅拼接装置结构稳定性的薄弱环节,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拼接装置的结构稳定性;用微分法对光栅拼接装置的传动链进行分析,通过对传动机构的优化设计降低装置在绕X转动方向的误差传递系数,以提高其传动稳定性。5.制作了2×1光栅拼接系统样机,并进行了性能测试实验。对于子光栅间的相对位姿,将机电式检测结果与光斑检测计算结果相对比,验证了基于矢量误差抑制原理的机电式测量方法对独立非连续有界平面相对位姿进行测量的检测性能;通过考察两光斑相对距离的变化对光栅位姿进行计算,验证了光栅装置的自身稳定性能;通过比较控制程序开启与否状态下的光栅稳定性,验证了光栅拼接系统的实时稳定性性能和控制方法性能。阵列光栅的稳定性关系到CPA激光压缩池打靶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提出的非连续独立有界平面相对位姿检测方法和制作的光栅拼接系统对提升大口径阵列光栅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Abstract]:In this paper ,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patial co - plane , a complete set of precision grating splicing systems , including support structure , detection method and feedback control , is designed . In this paper , the real - time stability performance and the control method performance of the grating splicing system are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grating under the open or absence of the control program . The stability of the array grat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for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target of the CPA laser compression pool . The non - continuous independent bounded plane relative pose detection method and the manufacturing grating splicing system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large - aperture array grating .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H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明月;段永远;谌夏;彭姝慧;蒲利春;;非线性光栅器件[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2 王聪;张军伟;杜丽;周海;;光栅拼接技术研究进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1年08期

3 卢中尧;;用可控光学透明光栅记录全息档案信息[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4年02期

4 李德辉;;一种不用透镜的简单光栅结构[J];计量技术;1981年08期

5 杨敬曾;;圆盘径向辐射光栅的简易调整方法[J];航空工艺技术;1985年10期

6 潘星辰,庄松林;用总极值方法进行零位光栅结构的最优设计[J];仪器仪表学报;1988年01期

7 赵鹭明,王立军;光栅制备工艺的新进展[J];光学技术;2001年05期

8 安飞;苑伟政;乔大勇;;微型可编程光栅实现光谱模拟的方法研究[J];光学仪器;2007年02期

9 焦焱;刘林华;;结构异化对二重光栅辐射特性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4年02期

10 张玉涛;宣益民;;金属/介质/金属光栅结构强化吸收特性[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恒彪;王占山;;纳米光栅结构长度标准研制[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耿康;陈新荣;吴建宏;;用衍射效率的光谱分布判断多层介质膜光栅掩膜形貌[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白昱;金玉;刘岳峰;冯晶;孙洪波;;光栅微结构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光取出效率的研究[A];全国第15次光纤通信暨第16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李术新;梁东;邢岐荣;徐世祥;郎利影;田震;柴路;王清月;;零级深度金属光栅对太赫兹波透过特性的理论研究[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曹召良;卢振武;李凤有;孙强;;亚波长周期结构光栅的制作工艺和理论关系研究[A];2002年中国光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成希革;黄吉发;尹振宇;李雪玲;;内置多叶光栅集成[A];第八届全国医用加速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杨德兴;王海滨;赵建林;张鹏;郭夏锐;;层状多重体全息光栅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周常河;;低密度光栅的飞秒信息处理技术[A];2006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闵长俊;焦小瑾;王沛;明海;;表面有凹槽的亚波长金属光栅结构中光的透射现象的研究[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赖建军;梁华锋;王彬;翟小锋;;基于金属/介质/金属光栅的窄带红外发射/吸收结构设计[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通讯员  周晔 记者  李雪林;0.1秒干完10分钟的活[N];文汇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娃;PCF热传导与形变机理及在熔接和光栅制备中的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武华;面向硅基光子集成的光栅器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3 吴丽翔;取样光栅的刻蚀深度空间分布微调方法[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4 李朝阳;物像光栅自拼接在超短超强激光中的应用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廖云飞;大口径精密光栅拼接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6 吴华明;硅基微纳二元非均匀光栅的研究及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董毅;用于光互连的体波导光栅耦合器:分析、制备和应用[D];山东大学;2008年

8 韩建;全息光栅曝光光学系统优化及光栅掩模参数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9 陈上碧;多层介质膜脉宽压缩光栅的清洗及阈值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10 王斌;亚波长介质光栅设计简化模式法的修正及相关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培栋;基于LiNbO_3的波导及光栅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2 周阳;全息深亚波长光栅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张嘉赫;OCB模式液晶光栅的光学特性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4 卢鹭云;宽光谱光栅侧面耦合集光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陈剑科;新型二维折叠光谱仪的工程化研制及其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6 汪瑾;片状光栅内各模式性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胡瑞;基于复合微纳金属光栅—波导结构的双通道带通滤波器的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杨倩;基于叠印采样光栅的光码分多址编解码技术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9 张新彬;偏振分束光栅的设计和制造[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10 任建文;光折变光栅滤波器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01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1501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f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