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聚合物驱动器悬臂梁模型建立及柔性抓取装置设计(英文)
本文选题:导电聚合物 切入点:聚吡咯 出处:《传感技术学报》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导电聚合物具有柔韧性好、驱动电压低、能耗小等特性,采用自制的多层弯曲型导电聚合物驱动器搭建实验系统,依据等效悬臂梁理论建立驱动器力学模型。通过测量驱动器的弯曲变形量建立偏转位移与电压、长度的函数关系式,并且计算出等效均布载荷值。实验结果表明,驱动器偏转位移与电压、长度成线性关系;当驱动电压达到1.0 V时,驱动器偏转速度趋于稳定,且偏转效果最佳。为改善普通微操作装置结构复杂、能耗大的缺点,采用导电聚合物智能材料设计并制作出微型手爪制动器,最后验证了手爪可稳定抓起0.011 1 g左右的重物。
[Abstract]:Based on the good flexibility, low driving voltage and low energy consumption of conductive polymer, a self-made multi-layer bending conductive polymer driver was used to build the experimental system.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quivalent cantilever beam, the mechanical model of actuators is established. The functional expression of deflection displacement, voltage and length is established by measuring the bending deformation of actuators, and the equivalent uniform load is calcul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flection displacement of the driver is linearly related to the voltage and length. When the driving voltage reaches 1.0 V, the deflection speed of the driver tends to be stable, and the deflection effect is the best. The miniature paw brake is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by using conductive polymer intelligent material. Finally, it is verified that the claw can hold a weight of about 0.011 g stably.
【作者单位】: 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3A081)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15SCX18)
【分类号】:TH7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秀春;导电聚合物的开发应用及其进展[J];化工进展;1992年02期
2 王建营;;导电聚合物及其波谱学性能应用研究[J];国防科技;2002年12期
3 ;新型导电聚合物材料及膜导电性测量仪[J];中国有色金属;2008年11期
4 郭秀春;导电聚合物的开发及其进展状况[J];化学世界;1990年11期
5 杨宏秀,时雨荃;导电聚合物的合成和应用前景[J];化学工业与工程;1996年02期
6 ;导电聚合物延长了电路的寿命——一种可自复式的电阻[J];世界电子元器件;1996年09期
7 闻荻江,万影,陈刚;具有共轭结构的导电聚合物及其应用[J];物理;2000年01期
8 王竟;;导电聚合物的发展及其理论探索[J];科技导报;1990年06期
9 秦国祥;;“导电聚合物”摘译[J];渝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Z1期
10 上元;导电聚合物的开发进展[J];材料导报;199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面起;曹廷炳;;导电聚合物精细图案化及其传感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白华;石高全;;定向冷冻干燥法制备导电聚合物三维有序结构[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熊玉卿;罗崇泰;张浩力;周凯歌;;导电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A];TFC’09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陈茹;宾月珍;;外加热和自发热条件下复合导电聚合物体系的正温度效应及伽马射线辐射对其影响的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5 王荣顺;黄宗浩;张景萍;陈尔跃;苏忠民;;导电聚合物导电机制的理论研究[A];第二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6 魏志祥;王凯;吴海平;;导电聚合物纳米结构阵列的制备及其柔性储能器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王伟;张颖;李国梁;;导电聚合物复合微球制备及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卢绪智;崔彩琴;杨庆生;;导电聚合物的电-力、化-力耦合理论及数值计算[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9 熊善新;石玉静;;基于导电聚合物的电致变色材料与超级电容器材料[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G: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3年
10 万梅香;;导电聚合物微/纳米结构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固体材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吴琼;新型导电聚合物材料潜力巨大[N];中国电子报;2000年
2 韩平安;导电聚合物新进展与包装应用前景[N];中国包装报;2002年
3 于洋邋张兆军;新型导电聚合物材料及膜导电性测量仪研发成功[N];科技日报;2008年
4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研究员 万梅香;诺贝尔化学奖走近应用了[N];北京日报;2000年
5 吴映红;塑料电子 新世纪的新产业[N];中国电子报;2001年
6 记者 刘霞;导电聚合物薄膜可以如此简易制造[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永福;现场电化学分析技术研究导电聚合物的储能行为[D];中南大学;2014年
2 聂广明;三氟化硼乙醚中部分稠环结构导电聚合物的电合成及表征[D];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3 苑同锁;导电聚合物的合成及其红外反射性能在节能材料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2年
4 边秀杰;导电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徐建华;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研究及其固体钽电解电容器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吴杰;纳米粒子的组装及其与导电聚合物的复合[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绪智;导电聚合物材料多场耦合行为的数值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2 袁聪姬;导电聚合物微层共挤装置的研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3 高玉英;导电聚合物微容器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4 王月;电磁功能化导电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5 蒋凤平;导电聚合物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D];暨南大学;2010年
6 熊平;导电聚合物PEDT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7 许峰;固相法合成含N、S典型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8 张丽旭;基于导电聚合物的LiV_3O_8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2年
9 余远福;导电聚合物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电磁性能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3年
10 吴婷婷;两种基于芴的新型导电聚合物电合成及表征[D];青岛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52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1652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