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像差特性分析的光学系统横向失调校正方法
本文选题:初级像差 + 光学系统 ; 参考:《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年06期
【摘要】:在高分辨力光学系统中,光学元件偏心引起的光学系统初级像差特性已经成为系统设计和装调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文中拟从分析透镜横向失调量对像差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考虑像差特性影响的光学零件装调校正方法。在考虑光学元件偏心对像差的影响的情况下,推导了光瞳中心位置和像面中心位置随透镜偏心程度的变化,建立了光学系统失调校正量和像差增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像差理论的透射式光学系统横向失调校正方法,可以弥补现有高斯光学校正方法的不足。以三透镜准直系统为例,利用ZEMAX软件仿真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实验表明该方法所选择的调整方案在所有调整方案中引起的像差增量最小,降低了校正过程中对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影响。
[Abstract]:In high resolution optical system, the primary aberration characteristic of optical system caused by eccentricity of optical element has become a factor that must be considered in system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lens transverse misalignment on aberration, In this paper, a method of adjusting and correcting optical parts considering aberration characteristics is proposed.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optical element eccentricity on aberration, the variation of pupil center position and image plane center position with the degree of lens eccentricity is derived, and the mathema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rrection of misalignment and aberration increment of optical system i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a transmissive optical system transverse offset correction method based on aberration theory is proposed, which can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existing Gao Si optical correction methods. Taking the three-lens collimation system as an exampl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verified by ZEMAX software simula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justment scheme selected by this method causes the smallest aberration increment in all the adjustment schemes. The effect of correction on the imaging quality of optical system is reduced.
【作者单位】: 军械工程学院电子与光学工程系;
【基金】:武器装备军内科研计划
【分类号】:TH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光学系统及设计[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4年04期
2 ;光学系统测试及设备[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4年02期
3 田铁印;典型光学系统总体研究及结构分析[J];光学精密工程;1994年04期
4 ;光学系统、成像与分析[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0年03期
5 吴福田;一例典型红外光学系统的计算分析[J];大学物理;2000年05期
6 ;光学系统、成像与分析[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1年03期
7 ;光学系统、成像与分析[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1年04期
8 ;光学系统、成像与分析[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2年01期
9 ;光学系统、成像与分析[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2年04期
10 ;光学系统测试与设备[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君成;王成;张童;;空间高级光学系统环境试验概述[A];第十一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陈晓丽;杨秉新;;实现甚高分辨率空间遥感器的可展开光学系统[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向阳;白闻喜;姜会林;胡家升;;目视硬性内窥镜光学系统初始结构设计[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吴亦农;黄志光;冯旗;;空间低温光学系统研究进展[A];2007年全国第十六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付跃刚;王春艳;王志坚;;稳像光学系统稳像精度测试原理方案探讨[A];第九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唐敏学;沈为民;;激光全息技术校正口径500mm光学系统的光学误差[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范清春;刘海波;宿德志;谭吉春;;光学系统无热设计及在星敏感器中的应用[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叶露;沈湘衡;;多谱段、多光轴精密仪器光学系统光轴平行性的检测方法[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周文超;彭勇;徐宏来;;大口径光学系统综合像差外场检测的方法[A];高精度几何量光电测量与校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明名;王建立;马佩立;;一种检测大口径光学系统中透射镜组的新方法[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米凤文;衍/折红外混和光学系统及其测试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2 杨晓飞;三反射镜光学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装调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3 吴泉英;稀疏孔径光学系统成像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4 常虹;透射式红外系统热光学稳定性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龙波;轻小型折反式光学系统结构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3年
6 任百川;偏轴光学系统矢量像差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7 梅超;大口径多光谱变焦光学系统杂散光分析与抑制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4年
8 娄迪;谐衍射光学设计理论和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刘晓梅;反射式宽视场高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光学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10 宋席发;光机热一体化研究及成像分析[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宪林;基于热—结构耦合的光学系统尺寸稳定性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沈泽轶;组合孔径光学系统的装调和检测[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邵登云;基于热—结构耦合的光学系统热影响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续严;空间目标探测双通道光学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宋文超;振动失调光学系统的四元数计算方法与仿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6 杨国锋;光学系统中心偏误差分析方法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7 于芳苏;长波红外光学系统无热化检测仪的光学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8 张森;基于互相关原理光学系统透过率测试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9 魏全忠;高性能光学系统定中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10 吴昌力;大气背景测量多通道光学系统及其测量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78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1778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