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索尼a6000光学变焦_《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25 23:19

  本文关键词:中波红外变焦光学系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年

中波红外变焦光学系统研究

王艳彬  

【摘要】: 红外光学系统相对于可见系统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变焦系统既可以在大视场时捕获目标,又可以在小视场时对目标进行详细观察。两档或多档变倍的光学系统在视场切换时会出现目标丢失,而连续变倍光学系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随着军事需求的增加,红外变焦距光学系统获得了巨大发展。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红外变焦系统的发展现状,研究了变焦系统设计的高斯理论,包括补偿方法的研究和正组补偿、负组补偿的高斯解分析以及两种补偿方法的比较。对红外变焦系统的冷反射进行了分析,包括冷反射产生的原因以及衡量冷反射强度的两个量:YNI和I/Ibar,并给出了冷反射的校正方法。军用仪器一般应用于野外,其性能受温度影响较大,尤其是会产生离焦现象,因此必须进行无热化设计。 根据使用要求,本文采用法国256×256中波制冷探测器,用机械正组补偿方法,在专利的基础上进行编程计算,求得初始结构并设计了二十倍比变焦镜头,其F数为4 ,波长范围3.7~4.8μm ,焦距范围16.5~330mm ,视场范围±18.22°~±0.94°,总长350mm。系统在全焦距范围内,像质良好,MTF在16lp/mm时大于0.5。在优化好系统的像质后,进行了冷反射分析。同时,通过分析几种无热化设计的原理,对几种无热化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论证了本系统适合采用机电主动式消热差。通过后固定组的微量移动在-40℃~40℃的范围内进行了消热差设计,系统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在整个变焦过程中像质良好,像面稳定。最后,给出了凸轮曲线,曲线单调且平滑,凸轮易于加工。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H7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6
  • 1.1 课题研究意义与背景8-10
  • 1.2 红外变焦系统发展现状10-15
  • 1.2.1 变焦光学系统发展史10-11
  • 1.2.2 红外变焦系统在国外的发展状况11-15
  • 1.2.3 红外变焦系统在国内的发展状况15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5-16
  • 第2章 红外变焦光学系统高斯理论分析16-30
  • 2.1 变焦系统的基本概念和补偿方法16-18
  • 2.2 变焦运动过程分析18-25
  • 2.2.1 变焦系统的几个规律18-21
  • 2.2.2 机械补偿系统及其变焦方程21-25
  • 2.3 机械补偿变焦系统的高斯解分析25-29
  • 2.3.1 正组补偿变焦系统高斯解分析25-27
  • 2.3.2 负组补偿变焦系统高斯解分析27-28
  • 2.3.3 两种补偿系统的比较28-29
  • 2.4 本章小结29-30
  • 第3章 光学系统设计实例30-50
  • 3.1 光学自动优化概述30-31
  • 3.2 变焦系统设计过程31-49
  • 3.2.1 系统设计要求31-32
  • 3.2.2 初始结构的选取32-37
  • 3.2.3 系统像质的提高37-49
  • 3.3 本章小结49-50
  • 第4章 变焦系统冷反射分析及无热化设计50-66
  • 4.1 变焦系统冷反射分析50-56
  • 4.1.1 冷反射引言50
  • 4.1.2 冷反射形成的条件50-51
  • 4.1.3 反映红外冷反射的特征量及其意义51-53
  • 4.1.4 变焦系统冷反射分析结果53-56
  • 4.2 变焦系统的无热化设计56-65
  • 4.2.1 无热化设计引言56-57
  • 4.2.2 常用红外光学材料特性分析57-58
  • 4.2.3 红外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的方法和原理58-59
  • 4.2.4 变焦系统无热化分析结果59-65
  • 4.3 本章小结65-66
  • 结论66-67
  • 参考文献67-7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0-72
  • 致谢72-73
  • 个人简历73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林,王涌天,张丽琴,黄一帆;变焦距物镜高斯光学参数的求解[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王兵学,张启衡,陈昌彬,王敬儒,何雪梅;凝视型红外搜索跟踪系统的作用距离模型[J];光电工程;2004年07期

    3 姜宏滨;用NETD表达的红外作用距离方程[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3年02期

    4 李金萍;刘自强;何月顺;;一种新的热像仪作用距离表示方法[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6年01期

    5 杨长城;李升辉;;中波红外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6年06期

    6 郜洪云;熊涛;杨长城;;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J];光学精密工程;2007年07期

    7 陈胜哲;陈彪;;红外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J];光学技术;2006年S1期

    8 王鹏,赵文才,胡明勇,翁志成;折反式大口径三组元红外变焦距系统设计[J];光学学报;2002年05期

    9 李婕,张志明,冯生荣;弹载红外光学系统被动消热技术[J];红外技术;2005年03期

    10 王海涛;郭良贤;;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镜头[J];红外技术;2007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娟;红外成像系统的作用距离估算[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2 李娟;红外变焦距光学系统的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3 白玉琢;光学变焦透镜系统的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4 杨正;制冷式中波红外凝视变焦光学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华;李丽华;;基于脉冲激光的微光夜视技术研究[J];安防科技;2012年02期

    2 金泽安;;夜视技术[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李正;于远航;张宇;王文生;;坦克目标探测跟踪红外变焦光学系统设计[J];半导体光电;2012年01期

    4 田晓飞;马丽华;赵尚弘;董毅;魏新;;红外目标模拟逼真度的评估方案设计[J];半导体光电;2012年01期

    5 罗晓春;孙继银;;物体表面发射率的测量方法[J];兵工自动化;2007年08期

    6 贺剑锋;许俐;严俊武;;红外干扰弹干扰性能测试系统[J];兵工自动化;2011年06期

    7 金伟其,何玉青,王岭雪,王仲春;大气紫外传输特性的计算机仿真分析[J];兵工学报;2001年01期

    8 周遵宁,潘功配,关华,朱晨光;烟幕对红外成像探测干扰作用研究[J];兵工学报;2005年03期

    9 曾桂林;苏秉华;牛丽红;苏学征;;基于神经网络的微光图像增强与复原[J];兵工学报;2006年04期

    10 王玄玉;潘功配;;红磷烟幕使用特性及其对红外激光的最佳消光直径[J];兵工学报;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海宏;董华;李英;;典型天气条件下辐射制冷换热模型分析[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七届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耿安兵;王海涛;李升辉;;红外光学系统被动热不敏设计[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谭碧涛;李艳娜;景春元;;导弹目标光学特性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海涛;;二维扫描反射镜特性分析[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5 王亮;冷雪飞;闫蓉;王碧辉;;十字旋转型变倍机构的基础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Symposium on Piezoelectricity,Acoustic Wave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C];2010年

    6 杨德贵;朱孝开;黎相;肖顺平;;基于凝视红外成像系统的被动测距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7 栾亚东;;采用288×4CMT探测器的红外R-C光学系统的设计[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刚;张恒金;;天空背景红外点目标探测距离估算研究[A];第十七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年会暨“五省一市光学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杨晓阳;王江云;罗红磊;;受大气影响的巡航导弹建模与仿真研究[A];'2008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孙金玲;;点式红外可燃气体探测器的光学配置[A];山东省石油学会油田电力、通信及自动化技术研讨会优秀工程技术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渊;双半高斯空心光束的形成、传输及控制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付文俊;矿井封闭火区救灾辅助决策系统研发[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杨承;日盲型紫外探测和直升机着舰光电助降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黄翀;航空场景模拟器的设计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龚冰;毫米波/亚毫米波目标辐射特性及探测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6 白俊奇;高分辨率红外成像中的图像处理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涛;中段弹道目标群天基红外成像探测与识别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杨德贵;基于红外序列图像的地物类型反演、目标检测与被动测距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陈澎;机载激光荧光海上溢油信息提取与反演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10 米凤文;衍/折红外混和光学系统及其测试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洋;数码相机变焦距物镜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林如强;基于LAI的航天遥感图像仿真与系统集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亮;基于红外热图像识别的大包下渣检测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王部军;一种转炉出钢监测系统的研制[D];浙江大学;2011年

    5 代中华;车载红外视频彩色化算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6 王江辉;红外焦平面阵列测试数据采集与评价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李晓阳;红外目标模拟器标定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孙丹丹;基于遥感影像的红外纹理生成及仿真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璟;红外全景光学系统设计[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10 李文星;具有无线数据传输功能的红外测温仪设计[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兴明,韩琳,刘理天;新型非致冷红外探测器[J];半导体光电;2005年05期

    2 李林,王涌天,张丽琴,黄一帆;变焦距物镜高斯光学参数的求解[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金伟其,高稚允,胡士凌,,高岳;热成象系统视距估算中景物辐射特性的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4 金伟其,张敬贤,高稚允,王仲春,白廷柱;热成象系统对扩展源目标的视距估算[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5 刘杰,高稚允;红外热成像跟踪系统作用距离的评价[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6 翁小龙,张捷,刘孝会;热红外低辐射率涂料的研制[J];表面技术;2001年04期

    7 王建霞;红外成像系统点目标探测视距研究[J];电光与控制;2001年01期

    8 王娟,杨春平,吴健;红外热像仪的作用距离估算[J];电光与控制;2004年03期

    9 林妩媚,张凤鸣;机械补偿法变焦距镜头的模块化设计[J];光电工程;1999年05期

    10 王兵学,张启衡,陈昌彬,王敬儒,何雪梅;凝视型红外搜索跟踪系统的作用距离模型[J];光电工程;2004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玲;两种变焦距光学系统的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郜洪云;熊涛;;中波红外两档变焦光学系统[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10期

    2 姚多舜;;机械补偿式三组元连续变焦光学系统设计方法(1)[J];应用光学;2008年01期

    3 姚多舜;;机械补偿式三组元连续变焦光学系统设计方法(3)[J];应用光学;2008年03期

    4 郜洪云;熊涛;杨长城;;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J];光学精密工程;2007年07期

    5 杨新军,王肇圻,母国光;折/衍混合多光谱红外成像光谱仪离轴系统设计[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5年04期

    6 白瑜;杨建峰;薛彬;阮萍;马小龙;田海霞;常凌颖;陈立武;贺应红;梁士通;李湘眷;王洪伟;何建伟;陈潇;;非制冷热成像长波红外两档变焦光学系统[J];红外技术;2009年03期

    7 刘芳;彭润玲;陈家璧;庄松林;;圆锥双液体变焦光学系统的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0年01期

    8 白瑜;杨建峰;阮萍;;长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设计[J];光电技术应用;2008年05期

    9 白瑜;杨建峰;马小龙;阮萍;田海霞;邹刚毅;;8~12μm波段折/衍混合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J];红外技术;2008年09期

    10 白瑜;杨建峰;马小龙;阮萍;田海霞;;长波红外两档5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J];红外技术;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长城;李升辉;;紧凑型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设计[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兰卫华;;中波红外多光谱成像技术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3 杨词银;张建萍;;一种中波红外相机的定标[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蔺建英;陈克坚;蔺雨昕;姚源;;导弹中波红外辐射与海面传输[A];第十三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张莹昭;;长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设计[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6 梁珊珊;张兵;李俊生;;环境一号卫星红外遥感数据辐射性能评价[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7 邓键;安晓强;王茜;;一种紧凑型红外变焦镜头的无热设计研究[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郭良贤;王海涛;;非制冷长波红外变焦光学系统设计[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9 张良;;非制冷高变倍比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的设计[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10 李升辉;杨长城;;采用衍射元件实现消热差的中波红外光学系统[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2009年优秀学术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艳华 行麦玲;[N];中国航天报;2008年

    2 于万冰 记者 李林岩;[N];吉林日报;2008年

    3 品茶;[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4 本组稿由秦之瑾、魏其勇提供;[N];战士报;2002年

    5 刘晖;[N];计算机世界;2003年

    6 龚师傅;[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7 孙健;[N];经济日报;2007年

    8 宣棕;[N];中国航天报;2008年

    9 张德和 曾强;[N];中国国防报;2003年

    10 李梅;[N];计算机世界;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江伦;大变倍比长焦距中波红外连续变焦距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2 刘琳;中波红外大相对孔径非制冷热像仪光学系统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杨乐;红外双波段景象仿真与测试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4 石利霞;机载光电对抗稳定平台目标跟踪干扰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5 刘妍妍;一种新型超分辨重建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6 张鹰;基于液体透镜的变焦距光学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7 蔡伟;大变倍比变焦距系统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彬;中波红外变焦光学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闫佩佩;反射变焦光学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1年

    3 王巍;红外变焦距光学系统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4 刘峰;用于联合变换相关器的制冷式红外变焦系统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照美;中波红外系统光学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6 陈鑫;用于机载激光通信的变焦系统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7 谈婷;一种光电经纬仪红外变焦光学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2年

    8 索继元;基于光栅波前检测的变焦系统光学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9 温同强;变焦距光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江苏大学;2009年

    10 冯蕾;变焦系统小型化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中波红外变焦光学系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3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193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7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