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光学系统设计_《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红外变焦距光学系统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长春理工大学》 2011年
红外变焦距光学系统设计
王梓萤
【摘要】:高性能的变焦镜头在民用和军用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变焦距镜头可以实现对景物的不同拍摄,这一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数码相机中,而在军事上对于目标的探测与识别是变焦距镜头的功能。红外光学系统接收目标的红外辐射,从而探测目标,识别目标。因此整个红外变焦距系统成像质量的好坏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根据长波红外变焦距光学系统的技术指标要求,基于光学设计软件ZEMAX,设计了一种红外变焦距头光学系统,该系统采用前固定组,变倍组,补偿组和后固定组的结构形式。适用于长波8μm~12μm的系统成像,具有15倍大变倍比。采用负组补偿的方式进行变焦距运动,设计的结果为:当截止频率为11mm/1p时,MTF曲线大于0.7,全视场为0.6,且四个视场的波像差均小于0.25入,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考虑到加工装调,以及生产成本等因素,进一步改进了系统的结构。在像差的大的面上引入了非球面,通过最非球面的使用使像质有了改善。红外系统只有一种材料引起了色差,为了消除色差又引入了一种新的红外材料,并在此基础上把非球面由球面镜替代,大大降低了加工装调的难度,不仅节约了成本,减低了系统的重量,也使整个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该改进后的系统设计结果为:当截止频率为11mm/p时,四个视场的MTF曲线均接近等于0.7,接近衍射极限。各个视场的RMS半径分别为:17.479μm、18.638μm、21.348μm、27.624μm。波相差小于0.038入,均满足成像质量以及设计指标要求。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H7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林,王涌天,张丽琴,黄一帆;变焦距物镜高斯光学参数的求解[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杨景象;浅析变焦镜头小型化途径[J];四川兵工学报;1996年01期
3 王娟,杨春平,吴健;红外热像仪的作用距离估算[J];电光与控制;2004年03期
4 杨新军,王肇圻,母国光,傅汝廉;红外双波段消热差系统设计[J];光电子·激光;2004年04期
5 王红;不断发展的红外变焦透镜[J];光机电信息;1997年07期
6 李金萍;刘自强;何月顺;;一种新的热像仪作用距离表示方法[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6年01期
7 王玉荣,徐鹏,王青圃,杨永斌,马宝民;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中各元器件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J];光学精密工程;2005年03期
8 刘莉萍,李林,王涌天,郜广军,安连生;飞行模拟器目标显示变焦距系统设计[J];光学技术;2002年01期
9 吴福田,冯书文;远焦小型线性变焦距物镜的设计原理[J];光学技术;2002年03期
10 王鹏,赵文才,胡明勇,翁志成;折反式大口径三组元红外变焦距系统设计[J];光学学报;200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祥岩;光学联合变换相关目标识别技术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玲;两种变焦距光学系统的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许其推;光折变联合变换相关器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3 晋培利;红外探测光学系统设计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仁义;薄透镜成像的几何光学规律及其傅里叶解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王学伟,沈同圣,周晓东;红外热像仿真中传感器的模拟方法研究[J];半导体光电;2004年04期
3 向劲松;潘乐春;;空间光通信中发射天线像差对激光传输的影响[J];半导体光电;2009年06期
4 常山;毛杰健;杨建荣;;基于衍射理论的畸变分析与应用[J];半导体光电;2011年06期
5 李正;于远航;张宇;王文生;;坦克目标探测跟踪红外变焦光学系统设计[J];半导体光电;2012年01期
6 刘娟,张锦,冯伯儒;成像干涉光刻技术与离轴照明光刻技术的对比分析[J];半导体学报;2005年07期
7 ;Design of Large-aperture and Wide-band Optical Lens[J];Semiconductor Photonics and Technology;2010年04期
8 陈玻若;红外干扰机辐射源[J];兵工学报;1992年03期
9 宋敏,李叶芳,项世法;一种测量CCD调制传递函数的新方法[J];兵工学报;1998年04期
10 袁轶慧;张俊举;陈佐龙;常本康;;飞行弹丸表面温度与红外辐射特性仿真研究[J];兵工学报;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亮;冷雪飞;闫蓉;王碧辉;;十字旋转型变倍机构的基础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Symposium on Piezoelectricity,Acoustic Wave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C];2010年
2 蒋山平;曾嫦娥;沙定国;;一种光电仿真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评测方法[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文娟;齐超;张元;戴景民;;测试CCD相机MTF的理论与方法[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徐春梅;程守澄;段晓峰;张伟;李刚;高娜;;狭缝误差对光学系统MTF测量的影响[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锋;张葆;黄猛;郎小龙;;营救型红外成像系统的设计与参数分析[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宵婵;付跃刚;钟伯亮;;畸变梯度对像质的影响[A];第十七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年会暨“五省一市光学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赵越超;李忠科;王勇;吕培军;;基于图形的计算机辅助光学设计软件[A];第十七届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7)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万晓霞;刘振;黄新国;;衍射光栅基图像色度性能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白翔;王建军;高昕;;简易双波段光谱辐射计的设计及标定方法[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B 光学系统设计与制造技术专题)[C];2006年
10 周烨锋;邱慧娟;李卓;;基于远心光学系统散焦图像的距离估计[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D 光电信息处理技术专题)[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渊;双半高斯空心光束的形成、传输及控制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饶丰;基于个性化眼模型的人工晶体设计及其特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幺周石;相干激光空间数据传输系统及其多阶波前校正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振国;遥感影像中大气模糊消除恢复算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5 牛爽;全景环带凝视成像光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浙江大学;2010年
6 黄翀;航空场景模拟器的设计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赵利民;地表热红外辐射背景场建模与成像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蓝朝桢;空间目标天基光学观测系统建模与探测能力分析[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9 赵芳;基于单模光纤耦合自差探测星间光通信系统接收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杨德贵;基于红外序列图像的地物类型反演、目标检测与被动测距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悦竹;80口径观鸟镜ED光学系统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于石松;提高红外探测器探测率的理论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艾广燚;基于DSP的航空相机地面景物模拟系统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洋;数码相机变焦距物镜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哲;IRFPA读出电路设计测试及可测性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马慧;实时数字全息法在温度场测量中的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宋凯洋;基于多项式外推的图像复原加速算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8 张万祯;流式图像赤潮监测仪光学系统设计[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汪清泉;部分相干激光通信性能受大气湍流影响的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蔡奇正;脉冲半导体激光测距发射系统的研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琳,江剑;具有目标增强功能的模式识别相关滤波器[J];半导体光电;1999年04期
2 金伟其,张敬贤,高稚允,王仲春,白廷柱;热成象系统对扩展源目标的视距估算[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3 刘杰,高稚允;红外热成像跟踪系统作用距离的评价[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4 王娟,杨春平,吴健;红外热像仪的作用距离估算[J];电光与控制;2004年03期
5 林妩媚,张凤鸣;机械补偿法变焦距镜头的模块化设计[J];光电工程;1999年05期
6 聂守平,卞松龄,陶纯堪,李爱民;三维目标倾角不变光学模式识别的计算机模拟[J];光电工程;1994年06期
7 宋家军;何平安;张红波;刘明华;;单片LCoS光学引擎中彩色LED照明系统设计[J];光电子技术;2006年02期
8 周刚,康铭成,王平军;红外热成象系统侦察能力分析[J];光电对抗与无源干扰;1995年03期
9 黄晓菁;用二元小波滤波器作图像相关识别[J];光电子·激光;2001年10期
10 吴福田,冯书文;小型线性差动变焦距物镜设计[J];光电子·激光;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良;刘红霞;;长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的设计[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1年07期
2 刘肖民;;高倍率高分辨变焦距镜头设计[J];应用光学;1993年04期
3 王效才;;PCA—100型图象彩色分析仪光学系统设计[J];光电工程;1984年06期
4 邓元,任涛;机械补偿法变焦凸轮的CAD系统[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张薇;田维坚;张宏建;;二元变焦内窥镜光学系统设计[J];光子学报;2010年01期
6 陆强;季轶群;沈为民;;大相对孔径连续变焦前置物镜的光学设计[J];光学学报;2010年09期
7 蔡章模;;图象彩色分析仪光学系统特性参数的测定[J];光电工程;1984年05期
8 许伟才;黄玮;;新型折反射式连续变焦系统设计[J];光学学报;2011年06期
9 袁旭沧;怎样使用象差自动校正程序进行光学设计[J];光学技术;1981年04期
10 王贞;;头盔显示器的光学设计方案[J];应用光学;199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涛;邹林儿;陈家璧;李湘宁;许陇云;;一种新型数字式摄影验光仪[A];2002年中国光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张良;;非制冷高变倍比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的设计[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3 周莉;皇甫炳炎;周太明;;T5荧光灯格栅灯具的光学设计[A];海峡两岸第五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文集[C];1998年
4 杨磊;;光学设计与LED照明产品的节能[A];海峡两岸第十五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08年
5 汤天瑾;;大视场轻小型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6 梁玲;张良;;折/衍混合红外光学系统无热设计[A];2007年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杨长城;李升辉;;紧凑型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设计[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韩凯;刘木清;;一种基于COB封装与一次光学设计的LED路灯模组及其光、热特性研究[A];海峡两岸第十六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09年
9 周士康;王鹰华;程德诗;;LED光源的片状透镜设计方法[A];第十二届全国LED产业研讨与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黄国亮;阳小勇;徐书宽;邓橙;朱疆;董中华;王宪华;;先进的光学设计与光电混合检测系统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重庆 张宗平;[N];电子报;2001年
2 ;[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3 扬土;[N];中国摄影报;2006年
4 罗清岳;[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5 ;[N];计算机世界;2003年
6 梁红兵;[N];中国电子报;2008年
7 王平;[N];大众科技报;2009年
8 本报通讯员 暴青雨;[N];光明日报;2005年
9 林木森;[N];中国摄影报;2005年
10 曹其玮 DigiTimes;[N];电子资讯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鹰;基于液体透镜的变焦距光学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2 陈立武;CE-1成像光谱仪工程化光学技术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6年
3 翟旭华;车载光学仪器原位检测及衍射光学元件应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4 莫绪涛;大景深光学成像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张薇;液体透镜技术及其在微型变焦距系统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9年
6 陆巍;投影显示照明光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张学典;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理论和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江伦;大变倍比长焦距中波红外连续变焦距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9 王也;高密度体全息存储器的光学系统设计[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10 刘娜;光学微结构观测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梓萤;红外变焦距光学系统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巍;红外变焦距光学系统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3 李姝;静态测角场用平行光管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4 董辉;多层衍射光学元件应用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5 刘亮;基于离轴型CGH的非球面检测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6 孙伟;二元光学元件应用于超光谱成像性能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7 邓元;机械补偿式光学变焦凸轮CAD系统[D];长春理工大学;2002年
8 胡豪成;新型主动式宽光谱共焦微光夜视系统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江恒;激光羽烟透过率测试系统[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白玉琢;光学变焦透镜系统的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红外变焦距光学系统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31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193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