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共焦并行探测显微成像系统设计及实验
本文选题:显微系统 + 共焦 ; 参考:《光子学报》2015年08期
【摘要】:将数字微镜器件加入到荧光显微成像系统中,代替传统共焦显微系统中的照明针孔,利用其调制特性,通过在数字微镜器件上加载不同图片,实现对光束的分割.对马铃薯细胞分别进行四通道、六通道、九通道的荧光细胞探测,同时采用平面反射镜作为样品,测试得到系统的深度响应曲线,分析了系统的分辨率.实验结果表明,数字微镜器件的加入实现了从点对点共焦成像变为多点并行共焦显微成像,提高了显微成像的探测速度,同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Abstract]:The 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is added to the fluorescence microimaging system to replace the illumination pinhole in the traditional confocal microscope system. By using its modul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beam is segmented by loading different pictures on the 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Potato cells were detected with four channels, six channels and nine channels respectively. At the same time, the depth response curves of the system were measured by plane reflector, and the resolution of the system was analyz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can transform from point-to-point confocal imaging to multi-point parallel confocal micro-imaging, which improves the detection speed and has a high resolution.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育部光学仪器与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现代光学系统重点实验室;
【基金】:上海市重点学科项目第三期项目(No.S30502) 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No.JWCXSL1402) 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No.2012026) 上海市教委重点科研创新项目(No.14ZZ138)资助
【分类号】:TH7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运波;侯文玫;郑继红;官志超;;采用数字微镜的共焦显微镜的研制[J];光电工程;2011年06期
2 潘兵;谢惠民;戴福隆;岸本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中云纹法的实验研究[J];光子学报;2007年04期
3 李俊昌;宋庆和;桂进斌;;数字微镜用于菲涅耳衍射全息显示的理论研究[J];光子学报;2009年06期
4 林丽娜;宋珊珊;王文生;;基于数字微镜器件的共轴红外双波段投影光学系统设计[J];光子学报;2013年12期
5 艾琪;陈笑;田淼;颜玢玢;宋菲君;陈根祥;桑新柱;王义全;;基于数字微镜器件的多通道C波段可调谐光纤激光器[J];光学学报;2014年04期
6 李朝辉;;激光扫描实时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设计(英文)[J];光子学报;2011年05期
7 陈方涵;赵光宇;蒋仕龙;彭文达;;基于三维缺陷检测的DMD数字条纹投影光学系统设计[J];光子学报;2015年02期
8 涂龙;余锦;樊仲维;边强;葛文琦;刘洋;张雪;黄科;聂树真;李晗;貊泽强;;并行共焦显微检测技术及其研究进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2年08期
9 王鹏;张亚萍;张建强;吴上;陈伟;;基于数字微镜器件的计算全息3维显示[J];激光技术;2013年04期
10 Dan Dan;Baoli Yao;Ming Lei;;Structured illumination microscopy for super-resolution and optical sectioning[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4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卿;余晓芬;刘文文;程伶俐;;数字微镜器件用于并行共焦测量的再研究[J];光学学报;2011年05期
2 高瑞;郭福源;李连煌;彭玉家;唐晓珊;;激光束受限衍射对扫描系统分辨本领的影响[J];光子学报;2009年01期
3 余卿;余晓芬;崔长彩;;单光源双光路激光并行共焦测量系统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13年02期
4 涂龙;余锦;樊仲维;王志昊;黄科;葛文琦;聂树真;郭广妍;王昊成;;基于小孔阵列的并行激光共焦显微检测技术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3年10期
5 杨晶;韩小纯;康宁;王元庆;;基于DMD的高效快速的激光偏转的实现[J];光电子技术;2013年03期
6 彭辉;李平;裴晓阳;贺红亮;祁美兰;;白光轴向色差技术用于材料动态损伤测量[J];光学精密工程;2013年12期
7 马瑜;赵九龙;余婷;李爽;;基于三维分数阶微分增强的边缘曲面重构算法[J];光子学报;2014年10期
8 余卿;崔长彩;付胜杰;叶瑞芳;;用于跨尺度测量的DMD控制策略研究[J];光电工程;2015年05期
9 余卿;叶瑞芳;范伟;;基于数字微镜器件实现共焦测量的结构光参数[J];光学精密工程;2015年05期
10 何舒文;王延杰;孙宏海;张雷;吴培;;基于DMD的高动态范围场景成像技术[J];光子学报;2015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余卿;激光并行共焦测量系统的并行光源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2 刘文文;基于像散原理的并行共焦微结构形貌检测系统及信息处理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高瑞;受限激光光束的特性分析及其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周张钰;基于数字微镜的彩虹全息微雕技术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2年
3 谢初南;激光聚焦式测头在纳米计量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D];天津大学;2012年
4 赵晶晶;基于并行像散共焦检测的三维表面重构与可视化测量[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陈刚义;用于自由曲面检测的外差共焦显微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尹可;基于微透镜阵列的多光束共焦成像系统若干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王鹏;计算全息三维显示的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8 毛新越;激光差动共焦显微镜扫描控制软件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王X;用于移动三维显微镜中结构照明模板的高精密控制的直线运动单元[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晓芬;余卿;刘文文;王永红;;数字微镜器件用于并行共焦显微探测的研究[J];光电工程;2010年09期
2 杨世宁,李耀棠,王天及,张世超,范少武,黄云;用数字微反射镜器件合成体视全息图拍摄系统[J];光电子·激光;2001年07期
3 王金城,郭欢庆,郎海涛,马跃;数字合成全息系统[J];光电子·激光;2002年07期
4 牛小兵,林玉池,赵美蓉,程冬梅,蒋诚志;光栅投影三维轮廓测量及关键技术分析[J];光电子·激光;2002年09期
5 郭欢庆,王肇圻,王金城,郎海涛;数字合成全息系统中空间光调制器DMD的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4年01期
6 陈晓荣,蔡萍,施文康;光学非接触三维形貌测量技术新进展[J];光学精密工程;2002年05期
7 郑华东;于瀛洁;程维明;;三维物体空间再现技术中的全息图计算[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05期
8 刘妍妍;张新;徐正平;张建萍;王灵杰;王德江;;利用异形像元探测器提高空间分辨率[J];光学精密工程;2009年10期
9 谢惠民,刘战伟,尚海霞,郭海明,方岱宁,戴福隆,高鸿钧;扫描隧道显微镜纳米云纹法的实验研究[J];光学技术;2003年02期
10 田维坚,陈波,郭履容,庞霖;并行共焦三维检测方法的理论分析[J];光学学报;1999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毕美华;基于像散原理的并行共焦检测光学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2 袁冠伟;光纤束共焦显微系统的理论分析与设计[D];南昌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寰,谭久彬;应用共焦显微镜原理测量倾斜工程表面[J];光学学报;2003年04期
2 涂龙;余锦;樊仲维;边强;葛文琦;刘洋;张雪;黄科;聂树真;李晗;貊泽强;;并行共焦显微检测技术及其研究进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2年08期
3 余卿;余晓芬;崔长彩;叶瑞芳;范伟;;并行共焦测量中的并行光源技术综述[J];中国光学;2013年05期
4 涂龙;余锦;樊仲维;邱基斯;赵天卓;王治昊;吴权;葛文琦;郭广妍;王昊成;;基于数字微镜的并行激光共焦显微检测技术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3年10期
5 李明周,王昭,赵宏;点扫描激光共焦测量研究[J];工具技术;2003年06期
6 余卿;余晓芬;毕美华;;并行共焦显微探测高精度表面坐标信息获取方法[J];光学学报;2009年11期
7 官志超;张运波;侯文玫;;基于数字微镜的共焦显微系统的光路设计[J];光学仪器;2011年03期
8 张平,陈德,,吴震,黄俊;共焦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的扫描系统研究[J];应用光学;1994年06期
9 张平,陈德,吴震,黄俊;共焦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的扫描系统研究[J];应用光学;1995年03期
10 孔兵,王昭,谭玉山;利用共焦成像原理实现微米级的三维轮廓测量[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建寰;肖成榕;;影响差动共焦瞄准信号特性的机理分析[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数字化制造及其它先进制造技术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建寰;傅建记;;基于共焦显微镜原理的测量技术研究现状[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数字化制造及其它先进制造技术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郑继红;张运波;孙国强;蒋妍梦;黄爱琴;庄松林;;双路调频复用荧光共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高兴宇;伍世荣;萧泽新;;一种现代先进成像技术:共焦显微术[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党娟娟;田爱玲;王春慧;王红军;刘丙才;;共焦显微系统探测器孔径的最佳匹配[A];2010年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6 赵维谦;邱丽荣;沙定国;林家明;;超分辨光瞳滤波差动共焦显微测量技术研究进展[A];第十二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晨光;同步移相干涉共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哲;差动共焦显微探测实验系统相关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王睿;差动共焦显微成像理论及畸变校正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唐建波;基于光束扫描的共焦显微三维测量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高晓斌;提高并行共焦探测精度的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5 朱加兴;对称离焦的共焦微位移传感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6 陈刚义;用于自由曲面检测的外差共焦显微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高兴宇;线结构光共焦扫描显微系统的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8 杜立辉;激光共焦扫描荧光显微内窥镜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黄久荣;曲面基底衍射元件共焦扫描轮廓提取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王彤;椭球反射式共焦成像像差及三维传递函数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47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047817.html